以蟲治蟲閱讀練習及答案

  《以蟲治蟲》選自《夢溪筆談》,文章說明了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是促進農業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以蟲治蟲》閱讀材料

  元豐中,慶州界生予方蟲,方[正當,正在]為[成為]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代詞,指子方蟲]喙有鉗,千萬蔽[遮蓋]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都,全]為兩段。旬日[十天]子方皆盡,歲[年成]以[介詞,表結果,因此]大穰[ráng,豐收]。其[代詞,這樣,這種]蟲舊曾有之[語氣助詞,無義],土人[本地的人,當地的人]謂之[代詞,指子方蟲“天敵”]“傍不肯”。

  《以蟲治蟲》閱讀題題目

  1、比較一下,下邊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為什麼?

  ***1***方為秋田之害 ***2***則以鉗搏之

  2、以蟲治蟲,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是一種很好的辦法。請說說你還知道哪些以蟲治蟲的知識。你覺得生物防治有什麼好處?

  3、“歲以大穰”的原因是什麼?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以蟲治蟲》閱讀題答案

  1、不同。“方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相當於“的”;“則以鉗搏之”是代詞,指子方蟲。

  2、如青蛙吞食害蟲保護莊稼,啄木鳥食樹洞裡的害蟲,保護樹木等。生物防治的好處是不僅能促進農業增產,而且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其他如節約能源等等。

  3、啟示我們:如何有效地保護自然資源,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充分發揮某些農作物害蟲滅敵的作用,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增產、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以蟲治蟲》參考譯文

  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出現了子方蟲,正要危害秋田裡的莊稼。忽然有一種昆蟲出現了,樣子長得像泥土裡的"狗蠍",它們的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遮蔽了大地;這種蟲遇上子方蟲,就用鉗子和它搏鬥,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十天後,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莊稼大豐收。這種蟲過去曾經有過,當地的人稱它為"傍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