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不遜的典故

  《三國志·魏書·張郃傳》:“郃快軍敗,出言不遜。”

  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親率精兵攻打袁紹的糧倉烏巢,袁紹不聽大將張郃的援糧倉守軍的建議,採用謀士郭圖的取曹大本營的建議,結果兵敗,郭圖藉機誣陷張郃對袁紹出言不遜,造成張郃投奔曹操,助曹統一北方。

  :張郃原是東漢末年大軍閥袁紹手下的一個將領。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在官渡進行了一場爭奪中原的決戰。袁紹兵多糧足,曹操兵少糧缺。張郃認為糧草很重要,曹操肯定會來攻打屯糧地烏巢,應多派一些部隊增援烏巢。

  袁紹沒有采納張郃的建議,聽信心腹謀士郭圖的話,進攻曹軍大本營。結果烏巢被曹攻破,糧草被燒燬,張郃、高覽進攻受挫。郭圖害怕張郃回來爭論誰是誰非,因此惡人先告狀,在袁紹面前說:“張郃態度傲慢,毫無禮貌,看到部隊戰敗,說了許多難聽的話***原文是‘郃快軍敗,出言不遜’***。”

  袁紹大為生氣,派人將張郃、高覽叫來問罪。張郃無路可走,便和高覽帶軍投降了曹操。

  “出言不遜”,意思是指某人說話態度傲慢,言語不客氣。

  相關閱讀:

  張郃***hé******?-231年***,字儁乂***yì***,冀州河間國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是中國三國時代曹魏的武將,歸順曹操前是袁紹手下。曹操手下五虎將***即五子良將***之一,於曹魏建立後加封為徵西車騎。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夏侯淵留守漢中。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後任蕩寇。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1]張郃多次抵禦蜀漢諸葛亮的進攻,於公元231年在木門道被諸葛亮設伏射死。諡曰壯侯。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