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五篇範文
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堅持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想宣傳範文】一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在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對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就是: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九個堅持”,是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綱領性要求和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不斷髮展。
充分認識“九個堅持”的三個意義
時代意義。“九個堅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著眼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充分吸納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明確提出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明確提出要把堅定“四個自信”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鍵,堅持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聚焦資訊時代發展規律,明確提出要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這些新思想新觀點與新時代新要求同頻共振,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
理論意義。“九個堅持”高度凝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基本經驗,深刻總結了宣傳思想工作在實踐和理論上的規律性成果,體現了黨在宣傳思想工作認識上的又一次飛躍。“九個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篇”,是我們今後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的“綱”和“魂”。
實踐意義。“九個堅持”深刻闡明瞭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目標任務、職責使命和實踐要求,深刻回答了事關方向性、根本性、全域性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為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基本原則、指明瞭實踐路徑,是開展新時代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堅定不移遵守、貫徹、落實、踐行的行動指南。
深刻理解“九個堅持”的三個邏輯
內容邏輯。“九個堅持”是一個由思想引領、精神激勵、輿論引導和文化支撐等內容組成的系統完備的有機整體。思想引領體現在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方面;精神激勵體現在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文化自信方面;輿論引導體現在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方面;文化支撐體現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方面。這四個方面的內容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抓什麼、如何抓、抓出什麼效果等重大問題,這些內容密切聯絡,相互貫通,缺一不可。
實踐邏輯。“九個堅持”是由“一個統領”、七項國內工作舉措和一項對外工作舉措組成的結構清晰的有機整體。“一個統領”是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這是“九個堅持”最核心的要素,確保宣傳思想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和方向前進。七項國內工作舉措即: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文化自信,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一項對外工作舉措即: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有利於營造對我國友好的國際環境。在“一個統領”下,找準了國內宣傳工作的著力點,找準了國內和對外宣傳工作的結合點,邏輯清晰,科學合理。
歷史邏輯。“九個堅持”是總結歷史、面向現實、指向未來的有機整體。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和善於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形成了一套極為寶貴的工作經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將宣傳思想工作擺在全域性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實施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九個堅持”既是對歷史經驗的全面總結,也是對工作實踐的理性昇華,同時充分體現了對未來發展的指向性,必將推動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全域性作出更大貢獻。
增強貫徹“九個堅持”的三個自覺
政治自覺。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旗幟鮮明講政治,將貫徹落實“九個堅持”作為對“四個意識”牢固不牢固、“四個自信”堅定不堅定的具體檢驗,堅決維護習近平***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宣傳思想工作上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思想自覺。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九個堅持”的豐富內涵、內在邏輯和精神實質,將學習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學思踐悟,融會貫通,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謀劃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清晰思路,轉化為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發展的實際成效。
行動自覺。牢牢把握“九個堅持”的實踐要求,自覺肩負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承擔的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全面增強狠抓落實本領,銳意改革創新,勇於擔當作為,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釘釘子”精神確保“九個堅持”真正落到實處,努力推進宣傳思想工作再上新臺階,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總之,“九個堅持”闡明瞭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職責使命、實踐要求,回答了宣傳思想工作方向性、全域性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推進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必須以“九個堅持”為根本遵循,努力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不斷以思想認識新飛躍開啟工作新局面。
【思想宣傳範文】二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這不僅充分肯定了新時代意識形態的重要價值,而且進一步明確了宣傳思想戰線的重要任務。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進行理論武裝、提振發展動力、增強國家軟實力的實踐要求;是開展意識形態鬥爭、構築和弘揚中國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是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價值共識、增強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都離不開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靈魂”,我們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推動理論武裝全黨、深入人心
建設強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首先就是抓好理論武裝問題。在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把“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作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首要任務提出來,要求我們“特別是要在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體現著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反映著無產階級政黨與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內在一致性,它既反映著黨和國家的意志,關乎理想信念,也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是政黨、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價值觀的有機統一,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各方面,它通過統領社會思想文化和政治上層建築,來反作用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核心和“政治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不斷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全面推進理論創新,使得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更加鞏固。但是,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複雜,尤其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導權還有待加強,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還不夠強勁,要求我們在開展意識形態鬥爭中推動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這一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一次新的飛躍,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党進行理論武裝和意識形態鬥爭的“先進武器”。
一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和重要法寶。新時代加強理論武裝,仍然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弘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要求全體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動全黨學習黨章、尊崇黨章、踐行黨章,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保證意識不懈怠、思想不滑坡、信念不動搖,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二是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的信仰體現在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之中,直接影響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首先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尤其要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尤其是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形式讓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推動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增強青年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充足信心,增強辨別和抵禦錯誤觀念的能力。此外,要深化理論研究,推動理論大眾化,用徹底的理論說服人,引導人們主動認識世界、總結經驗、研究問題,形成人人重視理論的社會氛圍,發揮意識形態的思想引領功能、文化宣傳功能、社會教育功能和推動發展功能,積極研究真問題,切實回答人民關心的問題,把握住意識形態的現實性、時代性,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性,更好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需要明確的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既要用發展成就證明主流意識形態的真理性,用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科學性,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性、創新性,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系統性、人本性推動實踐發展,在實踐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又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有理有利有節開展意識形態鬥爭,用“亮劍精神”對錯誤意識形態思潮進行理直氣壯地批判,疏導輿論、掌握群眾、凝聚人心,突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核心”,我們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推動發展凝魂聚氣、強基固本
一般來講,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政治意識和社會價值的特殊形式,雖然具有社會意識的一般屬性,但是它反映的不是一般客體,與一般形式上的社會意識如政治、法律、道德、藝術等不同。意識形態來源於現實而又超越現實,滲透在一切社會意識形式之中,是通過上述形式表現出來的深層次的、統領性的,並且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價值意識,其中核心價值觀是意識形態在社會層面和群眾層面的呈現,它作為集體成員所共有的認知體系,能夠幫助其成員達成認識和行動上的統一性和一致性,從而鞏固意識形態陣地,引領意識形態話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中國先進思想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把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實踐有機結合,為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套從巨集觀到微觀、從理想信念到道德規範、從民族復興到個人價值追求的完整的價值體系,通過政治文化層面、理想文化層面、精神文化層面和道德文化層面,共同作用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可以佔領思想文化的核心點,也可以佔領倫理道德的制高點,佔領國際交流的前沿點。對內通過傳遞一種具有超越性和感染力的理念來凝聚人心、提振精神、引領方向;對外通過一種具有權威性和引領力的話語來贏得尊重、贏得主動、搶佔先機。具體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通過理想和信仰的形態,來引導和塑造整個民族和國家精神,通過文化認同的形式,動員人民、激發人民創造力,最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力量。此外,作為一種社會規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建設都具有很強的規範性,是良好的社會風尚和國民素質形成的重要源泉。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社會思潮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社會思想多元多樣多變趨勢更加明顯,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一些錯誤的、消極的思想意識隨之滋長,國際上世界多極化、新全球化深入發展,出現了“自由化”、“逆全球化”、“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論”以及“基督教救世主義”等一系列社會思潮,社會主義價值觀正面臨著多元化的衝擊,“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升到意識形態安全、增強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共識的高度,“要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引導全體人民自覺踐行。”引導和教育人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家喻戶曉、人人踐行,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為引領發展提供價值合力與精神動力。通過創新推動落實,牢牢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全面自由發展提供精神指引。
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動力之源”,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就是要興文化,推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強調:“要把堅定‘四個自信’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鍵,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從理論上看,意識形態的有效性、穩定性和安全性一定程度上正是文化自信在政治領域的反映。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實踐證明:沒有鞏固的意識形態,就沒有持久的文化自信,同樣,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識形態陣地就不會穩固,也就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大發展,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方面,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和本質特徵。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繼承傳統和借鑑外來,更離不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客觀科學地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補充、拓展、完善,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要讓人民群眾知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中國確立的歷史和文化必然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繼續挖掘中國的好故事、好思想、好精神和好聲音,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勞動光榮、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在文藝事業發展方面,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方面,要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總的來說,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另一方面,必須加強中外文化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幷蓄,提高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程序,既是經濟總量、科技力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程序,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程序。文化軟實力的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特點,在國際競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文化軟實力歸根結底是意識形態的統攝力問題,國際競爭新態勢的實質就是價值和意識的比拼,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就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如果意識形態層面有絲毫的鬆懈、縫隙和問題,就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尤其是西方敵對勢力乘虛而入,就會為他們實現“西化”、“分化”、“分裂”社會主義中國的圖謀製造機會。可以說,文化軟實力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的時期,要正確處理“本來”和“外來”的關係,在推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同時,堅持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的原則,以寬廣自信的心態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把握大勢、區分物件、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形成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精神動力,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提供堅實有力的文化支撐。
【思想宣傳範文】三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十八大以來的宣傳思想工作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闡釋中國道路與制度、涵育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中國特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對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
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鍵,是築牢精神之基的重要內容。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必須重視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制度的文化傳統、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針對西方所謂“普世價值”和照抄照搬西方的錯誤言論,習近平***指出,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都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演化的結果。因此,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必須注重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一。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
在談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制度時,習近平***不僅用“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來說明政治協商制度選擇的價值標準,更深入分析了政治協商制度的歷史淵源與基礎。習近平***指出,協商民主“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天下為公、相容幷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程序,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
實踐證明,利用傳統文化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既能夠獲得國內外民眾的理解和支援,也有力駁斥了所謂的“普世價值”,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借鑑歷史經驗和歷史智慧,不僅有利於增強執政能力,更對凝聚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共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中國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是涵育中國精神的重要資源。
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是當代中國精神之源,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必須對其繼承弘揚使之涵育當代中國精神。習近平***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仍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今天,中華民族要繼續前進,就必須根據時代條件,繼承和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特別是包含其中的傳統美德。
優秀的文藝作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文藝工作者應善於從傳統文化寶庫中汲取寶貴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既體現在中國人民的奮鬥歷程和奮鬥業績中,體現在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國一切文學家、藝術家的傑出創造活動中。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良好的家風是中國精神在家庭的具體體現,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良好家風在涵育中國精神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理、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人歷來講精忠報國,革命戰爭年代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大家後小家,為大家舍小家,都體現著向上的家庭追求,體現著高尚的家國情懷。
因此,中國精神必須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下,積極深入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世界,把長期以來我們民族形成的積極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繼承和弘揚起來,使之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服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
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中國力量
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力量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基因,是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文化資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文化認同的根基,是新時代凝聚實現祖國統一的文化基礎。習近平***指出,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共同的根讓我們情深意長,共同的魂讓我們心心相印,共同的夢讓我們同心同德,我們一定能夠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發展的時代新篇章。習近平***在慶祝澳門迴歸祖國15週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要把我國曆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要青少年更多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理解“一國兩制”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聯絡,從而牢牢把握澳門同祖國緊密相連的命運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愛澳情懷,增強投身“一國兩制”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認同是各民族團結統一的歷史文化基礎,要在增強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增進民族團結。在談到民族問題時,習近平***指出,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上,曾經有許多民族登上過歷史舞臺。這些民族經過誕育、分化、交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秦漢雄風、盛唐氣象、康乾盛世,是各族共同鑄就的輝煌。可以說,各民族的大一統,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優勢。因此,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
總之,十八大以來的實踐證明,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重視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也需要我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資源,在借鑑優秀傳統文化治國理政的過程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思想宣傳範文】四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用三次“偉大飛躍”精準概括了中國共產黨97年的奮鬥歷程,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豐功偉績。認真回顧與總結這三次“偉大飛躍”,對於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一、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誕生後,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站起來”是近代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時代主題,是“富起來”“強起來”的根本前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首要奮鬥目標。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災難深重,中國人民飢寒交迫、民不聊生。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代表最先進的階級,就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顯示出旺盛的創造力和戰鬥力,成為勇擔民族復興大任、帶領中國人民勇於鬥爭的先鋒隊。
帶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性地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將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引上社會主義的歷史征程。黨領導人民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不僅在贏得政治獨立之後又贏得經濟獨立,而且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經驗,形成了立足國情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在這一次偉大飛躍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革命與建設中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經過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全黨認同並寫入黨章,成功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思想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中關於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一系列獨創性理論成果,為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了重要理論準備。
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富起來”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價值目標,是“強起來”的經濟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階段。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成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領導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我們黨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以後,我們黨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躍升至2012年的518942億元,高居世界第二位。我國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富起來”成為現實。這不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新的動力。
在這一次偉大飛躍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把握時代特徵,科學判斷黨所處歷史方位,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指出:“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政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力、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極大增強;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強國等,正在逐步變成現實。我們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堅定不移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堅定不移推進社會建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人民軍隊革命性重塑;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佈局;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等等,可以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闊步走向輝煌,偉大祖國健步走向強盛,中華民族昂首走向復興。
在這一次偉大飛躍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新時代的重大課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是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的指導思想。
四、三次偉大飛躍的歷史啟示
回顧中國共產黨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鬥歷程中經歷的這三次偉大飛躍,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共同的歷史啟示。
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政治保證。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就不可能實現。三次偉大飛躍昭示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只有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才能進一步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並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思想保證。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是指引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三次偉大飛躍昭示我們,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善於把握客觀情況的發展變化,善於總結人民群眾革命建設與改革的新鮮經驗,才能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黨和人民開拓奮進才會始終有光輝旗幟的引領,真理光芒才能轉化成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物質力量。
始終堅持緊緊依靠人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力量源泉。人民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中國共產黨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三次偉大飛躍昭示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深入領會和牢牢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終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不斷邁進。
始終堅持及時解決時代重大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方法論。每個時代總有屬於自己的問題。三次偉大飛躍昭示我們,只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科學把握、及時解決存在的重大問題,才能找到引領時代進步和事業發展的路標。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越是要有解決問題的責任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勇於正視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始終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艘巨輪破浪前進,行穩致遠,勝利到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
【思想宣傳範文】五
習近平***立足中國國情和新的歷史方位,結合當今時代特點和世界發展大趨勢,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指明瞭當前及今後很長一個時期中國國家安全的道路、任務和方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站在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新起點上,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發展的新特點新目標新任務,把握國家安全基本規律,富有創造性地提出並不斷豐富發展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安全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是新形勢下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維護和塑造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並將繼續指導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
新時代國家安全形勢特殊複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內始終高度重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這使得中國社會保持大局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環境。對外,中國認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維護和延長戰略機遇期。這使得中國國際環境持續改善,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然而,隨著中國40年快速發展和世界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中國內外形勢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歷史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國家安全形勢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點、新問題、新挑戰。
從國內發展看,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與此同時,中國前進道路上面對的矛盾和問題發生了深刻變化,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工作物件和工作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對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要求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都前所未有。各種矛盾和挑戰、困難和問題疊加,交織共振風險越來越高,掌控和處理難度越來越大。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越是前景光明,前進阻力和風險壓力就越大。
從世界演進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持續深化,全方位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際形勢正處在新的轉折點上,各種戰略力量加快分化組合,國際體系進入了加速演變和深刻調整的時期。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複雜性、世界經濟調整的曲折性、國際矛盾和鬥爭的尖銳性、國際秩序之爭的長期性、周邊環境的不確定性都更加突顯。加上新技術革命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其速度之快、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影響之大,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所罕見,並與世界政治經濟等領域發展變化相互呼應、相互作用,產生廣泛影響。這些因素導致安全問題的內涵既遠遠超越了冷戰時期對峙平衡的安全,也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政治軍事安全,還超越了一國一域的安全,變得愈加多樣多變、錯綜交織。
在中國快速發展與世界深刻變化這兩大歷史性程序的交織作用下,中國國家安全處於全面拓展期和深刻變化期,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各種威脅和挑戰的聯動效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突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進,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不斷展開,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還將明顯增多。越是在接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時刻,越是需要把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作為治黨治國治軍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越是需要把保障國家安全這個安邦定國的基礎作為頭等大事抓實抓牢抓好,越是需要提出國家安全的新理念,越是需要校準全面辯證分析國家安全的新視角,越是需要謀劃推進國家安全工作的新思路,越是需要確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新途徑。唯有這樣,才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然後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營造有利的安全環境,提供強有力的牢靠安全保障。
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
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障。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從長遠角度對“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框架下國家安全狀態以及如何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全面系統看法,是從戰略高度對影響國家安全的各種因素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各種戰略政策舉措的整體連貫把握。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時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黨的十九大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並且寫入十九大修改通過的黨章。由此,總體國家安全觀成為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境界的綱領性思想。
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強調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彼此聯絡、相互影響;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強調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有機統一,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強調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相互轉化;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強調發展與安全是一體之兩面,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發展,若只以其中一項為目標,則兩個目標均不可能實現;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強調全球化和資訊化時代中國與世界的安全已密不可分,在加強國內安全維護的同時積極擴大參與全球安全治理,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超越了以往國家安全思想和實踐,打破了以往有關國家安全理念與實踐在國際國內、不同領域、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區隔和各自侷限,改變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自為政、彼此羈絆、存盲留白的局面,實現了全面系統的頂層設計。 按照這個頂層設計,國家安全思想和實踐實現了統籌兼顧。一方面,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統籌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等各個方面;又兼顧人民、政治、國土、軍事、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資訊、生態、資源、核等領域的國家安全。既善於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又善於塑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塑造更高層次更具前瞻性的維護。另一方面,把作為宗旨的人民安全,作為根本的政治安全,作為基礎的經濟安全,作為保障的軍事、文化、社會安全,作為依託的國際安全放到一個完整系統裡來思考、謀劃、構建,尤其是要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的有機統一,實現人民安居樂業、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使國家安全的每個要素、每個方面、每個領域都各有側重,同時又都必然、必須與其他要素、其他方面、其他領域彼此聯動、相互影響。必須堅持科學統籌,始終把國家安全置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域性中來把握,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維護國家安全合力。
同時,總體安全觀強呼叫辯證思維和協調思想來看待和維護國家安全,既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又著眼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永續昌盛;既看到機遇、強調增強戰略定力、強調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居安思危、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重視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新變化;既重視長期存在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領域的安全,又重視新興凸顯的資訊、生態、資源、海洋、外空、網路、核等領域的安全;既強調順應世界潮流、充分利用國際大勢有利因素、積極防範外部風險侵害衝擊,又堅定地從中國國情出發、把各種國家安全理論和實踐中國化、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既抓當前、注重處理眼前問題、駕馭現實風險,又謀長遠、注重防範潛在挑戰、實現長治久安,還注重把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本國安全與別國安全、安全體制機制與安全意識能力等聯絡起來,實現統分結合、點面結合、一般與重點結合、平衡兼顧、貫通駕馭各種複雜因素;既重維護又重塑造、既講原則性又講策略性、既講需求又講能力、既堅持立足於防又堅持有效處置風險;而且還強調與時俱進,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根據國家安全形勢的變化,針對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及時調整應對思路和策略手段。由此,總體國家安全觀體現了鮮明的系統性、全面性、可持續性,更具有突出的科學性和創新性,對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安全保障具有突出的針對意義和重要的指導意義。
建立國家安全體系主體框架
按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中國國家安全體系主體框架由準則、宗旨、根本、基礎、保障、依託這六個方面構成。
以國家利益至上為準則。正如習近平***在多個不同場合反覆強調,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但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積極防禦的國防政策,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展,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謀求勢力範圍;但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堅決防範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重要體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豐富內涵的集中體現。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始終把人民安全放在最高位置,歸根到底就是在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為群眾安居樂業提供堅強保障,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不斷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其核心是鞏固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是維護黨的領導、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這就要求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堅決防範“顏色革命”,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以經濟安全為基礎。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把發展作為最大的安全,不斷提高國家的經濟整體實力、競爭力和抵禦內外各種衝擊與威脅的能力。要處理好發展與安全、預防為主與底線思維、維護國內發展安全與國際合作競爭博弈的關係,特別要注重金融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科技安全、重大基礎設施網路安全、生態安全、產品安全等,強化風險防控,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以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為保障。要重視軍事、文化、社會等領域出現的大量新情況新問題,遵循不同領域的特點規律,建立完善強基固本、化險為夷的各項對策措施,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強有力保障。軍事安全直接事關國家生死存亡和長治久安,文化安全事關全域性、利在長遠,社會安全事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通過促進國際安全來增強自身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國際和地區安全環境,搭建國際和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走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安全之路。
這六個方面共同撐起了中國國家安全體系的整體架構,決定了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基本取向。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的有機統一,實現人民安居樂業、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