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四有好老師心得

  我們要做一名好爭強可以當一名四有的好教師,充分體現了廣大教師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爭當四有好教師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爭當四有好教師心得篇1

  通過學習習在北京師範大學發表的重要講話“做一名“四有”的好教師”,使我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堅守道德情操;在今後要不斷紮實學識,以仁愛之心,積極爭做學生喜歡和敬佩的好教師!

  一、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德者師之魂。”教師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物件,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有效引導學生怎樣去做人和學習。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對教師職業特徵的概括,也是對現代教師人格塑造的要求。

  幹一行,愛一行,既然自己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把自己的這份職業當成一種事業來對待,從而會產生一種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並且具有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有了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才會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才會熱愛學生;在工作過程中高標準要求自己,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為人師表,以身立教,樂於奉獻,不計個人得失,一切服從工作需要,自覺地積極地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二、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一名數學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我認為我們要不斷學習,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淵博的文化知識。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將學生培養成才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此外,我們更應具有淵博的知識。有學者說“教師知道的東西,要大大超過他要教給學生的範圍,要具有寬闊的科學視野,否則,他就不能喚起和發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就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淵博的知識能有益於增強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也是適應現代社會科技不斷髮展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個性,能以教書傳知,育人感人,

  三、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面對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面對新時代的學生,做一名教師,我認為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不斷探索新的途徑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不教死書,死教書,不能像以前一樣,就課本教課本,而要更新觀念。

  教師應該有著開闊的胸懷,勇於接受各種批評與自我批評,充滿愛心與責任感等等。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向之邁進一步。記得有一位老教師曾經說過:“每位教師都要熱愛教育事業,每位教師都要熱愛我們的孩子。千萬不要把孩子估計錯了,估計少了,估計小了。孩子們的事沒有一件是小事。他們的事在教師心中應是大事,要事。把小孩子的事做好就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做好了我們會感覺活的很有意義。“我想這大概就是教師的典範吧。我會用我的實際行動,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四有教師。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還應不斷地改革創新,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不斷地完善自己,因為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爭當四有好教師心得篇2

  教育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希望,而振興教育的希望就在於教師。第三十個教師節,在北京師範大學和師生共度節日時指出:好教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這一重要論斷豐富了教師的職業發展內涵,同時,也激發教師不斷奮進的理想信念。再加上通過陸成菊、陳粵媛、龍鼎三位優秀教師的巡迴演講的學習後,使我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做一名合格的“四有教師”的信心。雖然,我走進教師這個行列已經15年了,在這15年中,我雖沒有過出類拔尖,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但是在這平凡的崗位上,我有一顆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心。怎樣做一個“四有教師”呢?我的體會是: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好教師,要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必須高度自尊、自重、自強不息、嚴以律已、分清是非善惡。同時還要有一顆愛心。要嚴字把關,愛字當頭,這樣,你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教師是愛的職業,從事的是愛的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熱愛學生自然具有了時代的特徵。教師的愛心能使學生更健康的成長。

  理想信念,是做好教師的人格基石。在這個價值取向多元的時代,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偉大使命,我們的教育才會更加美好、燦爛,才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而今,有些教師有了職業倦怠,不僅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還經常滿腹牢騷、怨這怨那,工作也不積極主動。我想,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我們就應該為它奮鬥終身,無怨無悔。就像陸成菊教師說的那樣,現實的生活,滿腹牢騷並不能改變什麼,只會使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狹隘和偏激。與其整天緊鎖眉頭,在自怨自艾中耗費時光,消磨生命,不如用心去感受一下週圍的一切:當你面對學生那一雙雙崇敬、期待、信任的目光時,當你看到剛剛嚴厲批評了的學生又陽光燦爛的圍著你嘰嘰喳喳說過不停時,當你看到學生的在各方面有那麼一點點的進步時,這些都是我們快樂的源泉,這就是我們當教師的價值所在。

  道德情操,是好教師踐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質。有一句話說得好:“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節節是楷模”。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學生對於教師不僅是聽其言,更觀其行,教師在學生眼中是為人的模範。要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得做什麼樣的人。孔子的一句話說得非常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教師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學生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教師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學生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學生也不會服從。就像陳粵媛教師說的那樣,每次只要他們班上有勞動的任務,她都會和學生們一起幹得“熱火朝天”,學生們也會爭先恐後,都在表現自己。因此,學生們也都養成了不怕髒不怕累的好習慣,遇到事不退縮,爭著去做。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沒有悠閒自在、舒適和安逸的環境,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但是,我們必須有紮實的學識,一顆熱愛學生的心,這是一名教師最基本的素質。有人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必須有一桶水”,但我認為教師的知識應更加淵博,應是一條源源不斷的小河,不應只是一桶水。教師要走在時代的前列,就必須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樹立並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做一個有淵博知識的教師。因此,每上一節課,自己都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剛才上的那節課哪些地方上得比較好,而哪些地方不太理想,怎麼講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然後,思考該怎樣改進,下次該怎麼上,該制定哪些方法措施等等。只有善於分析自己的教學方式的教師,才能成為有得、有經驗的教師。我們只要用心去研究教學的得與失,找出閃光點,指出不足之處,就能在研究中不斷進步,獲取更多的教學經驗。

  仁愛之心這更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因為愛,能產生力量。因為愛,自己樂意去做,自己願做的事不覺得累。一名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把教育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來經營,才會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才會用心來和學生交朋友,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沒有足夠的愛心,就沒有辦法與學生進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沒有辦法真正的去了解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因此,我認為做一個完美的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道德的典範,更是愛心的化身。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愛生是教師應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一個學生得到教師的愛,就是得到了讚許,表揚和獎勵。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魯迅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誰塑造了孩子誰就塑造了未來,不僅塑造了自己的未來、孩子的未來,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民族的未來”。如果你為孩子塑造了一個健康美好的心靈,就等於你為孩子鋪就了一條灑滿陽光、開滿鮮花的道路。

  有一位教育家說得好:“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暖暖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愛心是學生開啟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教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之間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師們,美好的未來在前方迎接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在此時孕育,高尚的品行在此時萌發,生命的輝煌在此時奠基。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努力進取,就一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四有教師”,就一定能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不斷創造新業績,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教師對孩子付出了愛心,孩子也會用簡單的方式表達對教師的愛,更重要的是教師愛學生,欣賞學生就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用信任建立學生的自尊,讓每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用的講話精神來嚴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確的教師觀,職業道德觀,學生觀,要像三位優秀的教師說的那樣:“愛生如子”,努力工作,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爭當四有好教師心得篇3

  第三十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來到北京師範大學和師生共度這一節日,並在與師生代表座談時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在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師生們紛紛表示:習的講話更加堅定了自己做好教師的信心,雖然未來責任重大,但是一定會更加努力,為實現“中國夢”,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好教師要有理想信念。“教師就是平凡的、樸素的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顧明遠認為,堅定的信念意味著教師肩負著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有了這樣的信念,才能夠給學生傳播民族夢想的正能量。“北師大是教師的搖籃,眾多優秀的學長紮根邊疆、服務基層,是我學習的榜樣”,維吾爾族學生古麗加汗·艾買提說,作為少數民族學生,北師大的校風堅定了自己對邊疆教育事業的熱愛。

  好教師要有道德情操。“正如指出的:好教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炳林認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以身作則,給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是一個教師應當為學生起到的表率。

  好教師要有紮實學識。北京師範大學化學院院長方維海認為,教師不能只滿足於師生之間“一桶水和一碗水”的知識傳授關係,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良好的科研訓練有利於培養本科生的創新意識,有利於開發他們的創新潛力。北師大黨委書記劉川生也表示:“我們注重創造有利於教師治學的環境氛圍,讓他們有自主創造的空間,鼓勵教師們自由探索,勇於創新。古籍研究院十五年磨一劍,編纂了3000萬字的《全元文》,充分體現了北師大教師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精神。”

  好教師要有仁愛之心。愛是教育的靈魂,北師大教育學部輔導員任雅才說,聽了的講話,感覺很振奮。教育的原點就是愛,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任務,有愛才有責任,愛教育、愛學生是每一個教師應盡的義務。

  爭當四有好教師心得篇4

  暑期教師學習會上,學校組織我們又學習了我縣火燒寨峰山小學校長張存貴教師的先進事蹟,張教師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範,使我感動不。

  他拖著殘疾的身體,堅守在我縣條件艱苦、交通不便的某一山區小學。從教幾年如一日,他盡職盡責、嘔心瀝血、生活簡樸、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讚譽,也受到了縣、市、省,乃至全國各級部門的充分肯。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張存貴這樣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物件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張存貴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佈滿更多的溫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我也深深體會到一種師生間難得的和諧之情,在感動的同時,我又自己感到羞愧,同樣身為人師,我卻常埋怨工作的不如意,埋怨學生的調皮,埋怨家長的不配合,卻忽略了自我反思。惰性越來越佔據了我的大腦,年輕輕的就喪失了對工作的熱情.張存貴教師身殘志堅,他拖著殘疾的身體在大山裡一干就是一輩子,沒有厭倦,沒有埋怨,有的只是一顆忠誠於教育事業的心。可是我呢?我有著健康的身體,卻拖著一個即將癱瘓了的大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消極的思想佔據了我的心,沒有希望、沒有信心、沒有鬥志,有的只是埋怨。

  學習了他的感人事蹟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我很感動,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我不能埋怨,我要拾起信心,鼓起勇氣,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爭當四有好教師心得篇5

  通過此次“名師教育教學觀宣講”活動我受益匪淺,學名師心得體會。讓我在領略名師風采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了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我為自己身邊擁有這麼多業務精、工作能力強、有遠見卓識的同行而自豪。我深深地感悟到在21世紀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尤其是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這段路還很漫長。我認為學習名師關鍵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做教師要無怨無悔

  做教師要像蠟燭那樣發光,像春蠶那樣吐盡最後一寸絲。但不知從何時起,自己的思想退步了,行動懶散了,索性“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工作指指動動,不指不動。在聽了陽城五中趙書平教師拄著柺杖上講臺的事例後,我的靈魂深處被深深的觸動了。作為一名教師,自己的責任感呢?使命感呢?都去哪了?有的只是思想的麻裨,行動的倦怠。此次名師宣講活動,讓我深深地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地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辛勞,甘於付出,甘於無怨。

  二、做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作為教師,應該像凌豔萍教師那樣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的。作為教師,應該像王江社教師那樣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我們”的關係。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聽講,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今後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三、做教師要鼓勵自己“學無止境”

  學習對於一個教師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素質低下的教師是教育不出高素質的學生的。現在社會資訊渠道多元,學生視眼開闊,對教師總是很挑剔,要求極高。如果我們僅憑固有的“觀念與知識”去教育“今天的學生”,恐怕是難調其“味口”。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審時度勢,把握時代發展的脈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結合自己所代科學學科,好多知識需要補充,好多過程需要探究。要發展提升自己,唯一途徑就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這些名師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沒有放鬆過學習。正是由於有厚實而廣博的知識基礎,他們才能在教學中深入淺出,揮灑自如。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針對自己的不足,以名師為榜樣,加強自身學習,認真地搞好教學工作,逐漸縮小與名師的差距,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