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信與成功的故事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因為自信與成功是密不可分的,自信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 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關於自信與成功的故事,歡迎閱讀!

  一

  堅強自信的羅斯福,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的話。”這是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留下的一句很激勵人心的話。自信的人生是永遠不會被社會擊敗的,除非他自己最後精疲力竭,無力拼搏。最富有成就的人就是依靠他們自己的自信、智慧和能力取得成功.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當他還是參議員時,瀟灑英俊,才華橫溢,深受人們愛戴。有一天,羅斯福在加勒比海度假,游泳時突然感到腿部麻痺,動彈不得,幸虧旁邊的人發現和挽救及時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經過醫生的診斷,羅斯福被證實患上了“腿部麻痺症”。醫生對他說:“你可能會喪失行走的能力。”羅斯福並沒有被醫生的話嚇倒,反而笑呵呵地對醫生說:“我還要走路,而且我還要走進白宮。”第一次競選總統時,羅斯福對助選員說:“你們佈置一個大講臺,我要讓所有的選民看到我這個患麻痺症的人,可以‘走到前面’演講,不需要任何柺杖。”當天,他穿著筆挺的西裝,面容充滿自信,從後臺走上演講臺。他的每次邁步聲都讓每個美國人深深感受到他的意志和十足的信心。後來,羅斯福成為美國政治史上惟一一個連任四屆的偉大的總統。

  二

  海倫·凱勒***1880-1962***,美國女學者,生於亞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康比亞,1歲半時突患急病,致其既盲又聾且啞。在如此難以想象的生命逆境中,她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

  人們說海倫是帶著好學和自信的氣質來到人間的,儘管命運對幼小的海倫是如此的不公,但在她的啟蒙教師安妮·莎利文的幫助下,頑強的海倫學會了寫,學會了說。小海倫曾自信地宣告:"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得了優等成績。4年後,海倫手捧羊皮紙證書,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海倫熱愛生活,她一生致力於盲聾人的福利事業和教育事業,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讚揚。她先後完成了《我生活的故

  事》等14部著作,產生了世界範圍的影響,她那自尊自信的品德,她那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被譽為人類永恆的驕傲。

  1歲半就又盲又聾且啞的海倫,若沒有強烈的與命運挑戰的勇氣和信心,是不可能成長為受世人讚譽的學者的。人生會面對一個接一個的挑戰,我們如何面對挑戰?倘若自我毫不畏縮,知難而上,並且最終戰而勝之,那麼,自我將會更加完善和成熟。在挑戰面前,首先要肯定自己,肯定就是力量,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自信可以促使人自強不息,迎難而上,可以發掘深藏於內心的自我潛能。海倫就是一個強有力的實證。海倫曾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培養自信的氣質十分重要。但自信並非天生的,它是在個人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發展的,認真地總結我們的長處和成功經歷吧,讓自信給我們力量去迎接人生的挑戰,向海倫學習。

  三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身體,整天快快樂樂地過著高品質的人生,似乎他們的生活就是比別人過的好。而許多人忙忙碌碌地勞作卻只能維持生計。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為什麼有許多人能夠獲得成功,能夠克服萬難去建功立業,有些人卻不行?

  不少心理學專家發現,這個祕密就是人的“心態”。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大概是40年前,福建某貧窮的鄉村裡,住了兄弟兩人。他們抵受不了窮困的環境,便決定離開家鄉,到海外去謀發展。大哥好像幸運些,被奴隸般賣到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被賣到比中國更窮困的菲律賓。

  40年後,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們,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間餐館,兩間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有些承繼衣缽,又有些成為傑出的工程師或電腦工程師等科技專業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分量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都成功了。但為什麼兄弟兩人在事業上的成就,卻有如此的差別呢?

  兄弟聚頭,不免談談分別以來的遭遇。哥哥說,我們中國人到白人的社會,既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才幹,唯有用一雙手煮飯給白人吃,為他們洗衣服。總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們華人統統頂上了,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事業卻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孫,書雖然讀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唯有安安分分地去擔當一些中層的技術性工作來謀生。至於要進入上層的白人社會,相信很難辦到。

  看見弟弟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羨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卻說,幸運是沒有的。初來菲律賓的時候,擔任些低賤的工作,但發現當地的人有些是比較愚蠢和懶惰的,於是便頂下他們放棄的事業,慢慢地不斷收購和擴張,生意便逐漸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