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羅薩計劃的歷史事件介紹
巴巴羅薩計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行動的代號,那麼你瞭解巴巴羅薩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巴巴羅薩計劃的簡介
眾所周知,納粹德國在巴巴羅薩計劃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所以能夠結束,這與巴巴羅薩計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既然巴巴羅薩計劃在近代世界戰爭史上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是巴巴羅薩計劃呢?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便可得知什麼是巴巴羅薩計劃。巴巴羅薩計劃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對蘇聯發動的一場戰爭計劃。
作為侵略蘇聯行動的代號,巴巴羅薩計劃被德軍奉為絕密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時任納粹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的是保盧斯。在希特勒的命令下,保盧斯負責起草巴巴羅薩計劃草案。在保盧斯和其他德軍首領的商議下,巴巴羅薩計劃草案於1940年8月底完成。巴巴羅薩計劃是後來的名字,計劃草案完成時,保盧斯給它起名為奧托計劃。
等到1940年12月時,才將奧托計劃改名為巴巴羅薩計劃。在希特勒以及德國軍隊首領的商議下,巴巴羅薩計劃於1941年6月22日正式展開。在弗朗茨·哈爾德等陸軍元帥的率領下,德軍迅速佔領了蘇聯北部以及阿爾漢格爾斯克等地。為了以閃電戰形式快速攻佔蘇聯,在德軍將領格奧爾吉·朱可夫的帶領下,德軍又快速佔領了蘇聯西部領土。德軍對蘇軍的最初幾個月裡,德軍使用的是閃擊戰術。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在戰役中受阻,最終導致巴巴羅薩計劃失敗。
巴巴羅薩計劃的背景
巴巴羅薩計劃是人類歷史上最殘忍、最血腥的一場戰役。希特勒之所以要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這希特勒想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有關。時至今日,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的資料書籍中,都有提及巴巴羅薩計劃背景以及巴巴羅薩計劃失敗的原因。巴巴羅薩計劃背景有兩個,一是德國方面的背景,一是蘇聯方面的背景。希特勒進攻蘇聯的計劃由來已久。
早在1920年,希特勒就萌發了進攻蘇聯的想法。希特勒在自傳書籍《我的奮鬥》一書中明確提到,德國人民要想追求更多的“生存空間”,那麼必須要向東歐下手。希特勒所指的生存空間含有兩方面意思,一是土地資源,二是公民生產生活所需的原材料。希特勒指出,俄羅斯以及其他斯拉夫民族的人屬於下等民族,應該將它們殺害、奴役、驅逐出境,那麼空餘出來的土地就是德國人民的生存空間。1940年,希特勒將他的這一想法寫入巴巴羅薩計劃。
在巴巴羅薩計劃中,蘇聯的都市人口因為饑荒而徹底滅絕,而他們所生產的糧食和產品都由德國人民享用。為了快速實現這個理想,希特勒迅速對蘇聯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就蘇聯方面來說的話,剛愎自用的斯大林為了實行個人崇拜主義,他迫害了很多蘇聯高階將領。在這種情況下,致使德軍加快了侵略蘇聯的腳步。巴巴羅薩計劃實行之前,蘇聯一直以和平寧靜的狀態示人,和德國充足的武器、善戰的士兵相比,蘇聯沒有絲毫優勢。
巴巴羅薩計劃的結果
巴巴羅薩計劃結果是德國軍隊敗於莫斯科戰役。巴巴羅薩計劃在十一月的莫斯科戰役中被推向高潮,德國軍隊在之前的戰役中士氣高漲。
在莫斯科戰役中由於秋季道路泥濘,加上食物短缺和氣溫急速下降,使德國進攻莫斯科時主力軍團士氣底下,身心疲憊。這樣狀態下的上層軍官依舊要求士兵繼續進攻,從而使得德軍的士兵不堪重負。當部隊到達莫斯科郊外,抬頭就可以看到莫斯科克裡姆林宮標誌性建築螺旋塔時,面臨的局面是蘇聯首領斯大林手裡一支以及強壯的軍隊,數十萬來自西伯利亞的支援軍,加上充足的候補資源,甚至還有大量青年可以隨時轉化為軍力,這樣的兩軍對壘,使得德軍在戰爭中又一次潰敗。當時的德軍缺少食物,以及防禦寒冬來臨的棉襖和大衣,更沒有居住點只能原地待命。為了抵擋蘇軍的進攻,德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巴巴羅薩計劃結果是交戰雙方損失都很慘重,德軍計劃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他們在半年時間內便奪下了蘇聯西部大部分領土,包括烏克蘭、波羅的海、一大片莫斯科西部的土地在內。這相當於五十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以及近億的人民。
戰爭持續四年,蘇聯正規軍死亡人數多達870萬,以及近2000萬平民,同時德軍軍隊死亡人數也高達430萬,還有其他軸心國的90萬人也喪生其中。巴巴羅薩計劃結果最終是以德國把敗退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