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藥方有哪些實用有效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下面小編準備了張仲景藥方,希望對您有幫助!

  張仲景精選藥方

  獨蔘湯***參附湯***

  人蔘100克 附子25克

  水煎服,能使真氣起於無有之鄉,絕對能起死回生.有詩曰:

  獨參功擅得嘉名,血脫脈微可返生,一味人蔘二兩用,應知專任力方巨集.附子專治手足冷,重症再加效如神,撥開重霧看晴天,醫書最好傷寒論.

  小續命湯治中風--六經之風

  腦血栓最有效方,小續命湯由下藥組成:

  桂枝30克 川芎25克 麻黃25克 人蔘15克 白芍25克 杏仁20克 防風30克 黃芩25克 防己25克 甘草15克

  該方由"各半湯"加減而成,去僵棗,加人蔘.防風.黃芩.防己組成.人蔘補元氣,主治氣血不足,防風主治一身之風,尤擅治攻竄作痛,黃芩清熱在上焦喘.咳.熱.痰.防己利水.

  麻黃湯治無汗之傷寒,脈浮緊,桂枝湯治有汗之中風,脈浮緩,同:頸項強痛,不同在有汗.無汗上分.

  諸藥合用,主治:風.寒.溼三邪外襲太陽經,頭項強痛,惡寒.惡風.一身關節盡痛.內侵肺衛,咳.喘.痰.火.

  由此可以看出:小續命湯主治現代的急慢性支氣管炎,肺內感染,頸椎病.風溼.面癱.肩周炎.病毒感染性肺炎,神經炎.等病很有效.

  古之中風,非今之中風.明白講不是治腦血栓.

  臨床中醫治腦血栓,首選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方--補陽還五湯,原方中醫祕下"水蛭"一藥.未寫.因為張仲景有抵擋湯,方有水蛭,因而張仲景會治腦血栓,早祕一手.

  水蛭一藥,現代研究,內含肝素,水蛭素,中醫在2000年前,就發現能容栓,誰說不是偉大的發明創造?

  其他的張仲景藥方

  理中湯

  甘草25克 人蔘20克 白朮30克 乾薑25克

  水煎服,主治胃痛,常用於現代的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各種結腸炎,兼治心臟病.心衰.休克.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病.

  甘草重用250克 能治咳嗽,抗過敏.

  人蔘能調節心律,使心臟在低氧的狀態下起薄,使心動過速減慢,使心動過緩增快,以達到正常為度,既調節陰陽平衡.尤其能治療,無原因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休克"從20--100克用量,脈細遲用20克以下,脈微.脈散,必須用50--100克,否則,病人必死.有過無殞,亦無殞也.

  乾薑溫中散寒,主治中焦之寒,並能預防胃病的發生,起到保健作用.

  加味右歸飲:補益脾腎.固精.主治男陽痿.及腎陽虛諸症.

  山芋25克 山藥25克 熟地40克 仙茅20克 巴戟20克 杜仲15克 牛膝30克 菟絲子25克 覆盆子25克 鎖陽25克 金英子25克 人蔘15克 黃芪80克 白朮25克 茯苓25克 附子15克 吳茱萸25克 補骨脂25克

  水煎服,連服45天以上.

  子宮寒用:溫經湯加減,主治小腹涼,及腎陽虛諸症,還是吳茱萸湯.

  吳茱萸25克 人蔘15克 附子20克 杜仲炭15克 桂枝25克 破故子25克

  川芎25克 白芍25克 文術25克 青皮20克 當歸20克 牛膝30克 甘草25克 菟絲子30克 沙苑子30克 鹿含草30克

  水煎服.

  吳茱萸走厥陰經.故能治50年產後風.大家都可以用,萬無一失.

  方歌:

  沙菟鹿含溫經妙,青莪芎芍當牛草,

  吳芋參附仲桂破,產後久風第一高.

  五苓散:利水消腫,千古第一方.

  中醫治水腫,利水必須用五苓散,量大也沒副作用.

  白朮100克 澤瀉100克 豬苓100克 茯苓100克 肉桂20克

  水煎服.

  這個量,有時水腫也無效,救命加大戟,大戟反甘草.注意,開治腎藥.一定不要放甘草,水腫患者,必須給逐水藥留路.

  用甘草者,停甘草12小時,可以用逐水藥.

  金櫃腎氣丸:中醫補腎開天闢地第一方.陰陽雙補,補腎壯陽,主治腰膝痠軟,甚至腰痛如折,雙尺弱,六脈俱遲緩者.

  山芋25克 山藥25克 生地黃40克 丹皮20克 茯苓20克 澤瀉20克 附子15克 肉桂10克

  水煎服.

  山芋.山藥.生地黃三藥為三補,滋陰養腎,補腎方中必用.

  生地.丹皮清熱涼血.虛火上炎肝腎陰虛必用.

  肉桂引藥入腎,略補陽.

  附子通十二經,回陽救逆,去一身之寒,脈遲必用.

  去附桂,既是六味,專補腎陰.主治五心煩熱,六脈俱虛數者.

  茯苓利水,澤瀉利水,丹皮滋陰為三瀉

  氣虛+ 血虛+腎虛+陽虛=勞損

  氣虛:氣短不足一息,氣息短促,善太息.主要表現在心肺.氣短,心悸為主症.寸部脈小--細.微.濡.弱.偷停.

  血虛:六脈具細,氣短,心悸,胸悶,頭暈.頭迷.健忘,眼花,手足麻木.或突然暈倒.

  腎虛:腰膝痠軟無力,男陽痿,女經血不調.

  陽虛:胃寒肢冷,手足不溫.

  治則:補氣.補血.補腎.補陽

  處方:1.補氣:四君子湯.

  2.補血:四物湯

  3.補腎:金櫃腎氣丸

  4.補陽;附子肉桂

  方劑:

  人蔘15克 白朮15克 茯苓15克 甘草15克

  熟地30克 白芍30克 當歸25克 川芎25克

  山芋25克 山藥25克 丹皮25克 澤瀉25克 附子15克 肉桂10克

  水煎服.

  該方是中醫"大包圍方"的基礎.主治所有疑難症.

  所有疑難病症,無外乎:四虛.既現代的供血不足.

  1.兼風溼+防風.羌活.獨活.地豐.年見各30克.

  2.兼血瘀+桃仁.紅花.赤芍.雞血藤各25克

  3.兼腦血栓+加黃芪250克+血瘀藥

  4.兼熱+黃連解毒湯等

  5.兼水腫+五苓散

  主要是不重複,寒熱藥具可.

  大包圍方,能治療許多疑難病,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病症.有病治病,無病藥也不會傷身.

  厥陰症,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25克 人蔘15克 大棗3個***掰開*** 生薑50克

  水煎服.

  分析:吳茱萸走厥陰經,主治小腹及腰一下冷痛,尤其多年久冷,甚至幾十年舊病,膝下風吹則透,男陽痿,女宮寒.人蔘補肺中陽元,主治心肺氣虛不足一息,心神失養而心悸怔忡,卒厥.大棗和諸藥,使藥入中焦脾胃.生薑入中焦,主治胃寒.止嘔惡.吳茱萸有小毒.故能治洩瀉寒痢,與生薑伍用,又增奇效.

  吳茱萸湯:主治陽明經寒症,嘔吐,六脈沉遲.少陰經寒痢,瀉下白沫,病位在中下二焦.

  烏梅丸開闢了寒熱藥互用的先河.又是現代治療鹼性胃,抗胃癌形成的良方.

  烏梅25克 細辛5克 肉桂10克 人蔘15克 附子15克 川椒15克 生薑20克 黃連10克 黃柏15克2

  張仲景行醫故事

  東漢時期,洛陽一帶常年荒旱,瘟病流行,人們缺醫少藥,不少人死於病魔。這事傳到了張仲景的耳朵裡,他不顧年邁多病,從南陽來到洛陽行醫。無論官宦之家還是庶民百姓,凡來求診的人,張仲景都熱情接待,細心診治,每每藥到病除,以至於聲名遠播。

  一個冬天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張仲景家的門就被一個叫李生的孩子叩響了。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李生見了張仲景後,怯生生地說:“大人,您是神醫,求您可憐可憐我這個無依無靠的孤兒,給我看看病吧!”張仲景讓李生坐下,拉過他的手,認真地切起脈來,然後又看過舌苔、氣色,最後肯定地說:“你根本沒有病。”

  “我有病!我是窮病,請大人診治!”李生聲淚俱下地說。原來他父母雙亡,他賣掉全部家產後才勉強安葬了父母,可現在地主又逼他還賬。因此他懇求張仲景為他開一劑靈丹妙藥,醫治他的“窮病”。

  張仲景聽了李生的哭訴,很久沒說話。他行醫多年,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但治窮病還是頭一回。他讓弟子給李生取了兩個饃,又沉思良久,寫下了一個藥方:白茅根,洗淨晒乾,塞滿房屋。

  李生看到這個藥方後,十分納悶,但又不好細問。他回到自己住的破廟後,就召集窮苦人家的孩子,到茅草地裡刨起茅草來。不幾天,他們就把村子附近的茅草都刨完了。李生住的那個破廟,裡裡外外被茅草根塞得滿當當的。

  這年冬天,洛陽一帶沒落一片雪。第二年春天,也沒下一滴雨,空氣乾燥,疫病蔓延。洛陽城的達官貴人都爭先恐後地請張仲景看病。張仲景讓弟子在這裡應診,自己則來到李生所住的村子,為窮苦百姓看起病來。

  針對這次疫情所表現出來的病徵,張仲景開的方子裡都少不了白茅根,少則三錢,多則一兩。其他醫生見張仲景如此用藥,也都暗中仿效。這樣,沒過多久,白茅根便成了奇缺的金貴藥材。藥鋪裡賣斷了貨,張仲景師徒就介紹他們去李生那裡購買。李生見窮人來買,就少收或不收錢;見富人來買,就高價出售。

  這場瘟疫過去後,李生大賺了一筆。他用這筆錢到京城買回糧食,分發給窮苦百姓。因李生為鄉親們辦了好事,鄉親們紛紛過來,合力幫他修建了一間茅屋。從此,李生有了自己的住處,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李生感念張仲景恩德,更驚歎他的先見之明,便問張仲景是如何判斷出疫情的。張仲景不慌不忙地說出了其中的道理。原來他根據一冬無雪、氣候乾燥、百病雜生的現象,推測來年春天瘟疫定會流行。而那荒郊野生的茅草根有清伏熱、消瘀血、利小便的功能,正是治瘟疫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