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成功的故事

  古代名人成功的故事有不少,你所知道的有哪些?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一漢十一年春,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將韓信在長樂宮被斬。罪名是謀反。之前,他就因為這個被奪爵削封,從統轄兩淮一帶八十八城的楚王貶為不過擁有幾千個農戶的淮陰侯。時在漢六年十月。不過,前一次謀反虛實難辨,這一次卻是板上釘釘,證據確鑿。

  當時漢高祖劉邦正帶領大軍忙於平定鉅鹿太守陳豨的反叛,朝內空虛。韓信見時機來到,暗中給陳豨送信,打算裡應外合,一舉顛覆劉氏王朝。反叛,風險至大也!不要說是在封建王朝,就是在現在的民主國家,弄不好也有牢獄之災。如此關乎自己九族安危的大事,韓信卻沒有嚴格作好保密工作。事情正在準備中,他卻要殺掉一名得罪了他的手下人。手下人的弟弟懷恨在心,偷偷向朝廷告了密。鑑於韓信的威名,留守的呂太后不免有些緊張。

  還好,此刻還有忠心耿耿的老丞相蕭何在朝中。這位發現韓信軍事才能的伯樂,歷史彷彿註定又要要他來毀滅這匹千里馬。蕭何定計,詐稱前線傳來高祖平叛勝利的訊息,按例,百官都要進宮朝賀,半信半疑的韓信剛一進宮,就被武士們捆了個結結實實。也不需要等劉邦回來了,也不需要經過什麼司法程式了,特事特辦,乾脆利落,呂太后一聲令下,就在長樂宮的鐘室,一代名將身首異處。對於名人離開這個世界去遠遊時留下的遺言,我們臃腫的歷史從不吝惜自己的頁面進行記錄,反正內容已是那麼龐博了,再多幾行字又何妨,何況韓信又是那麼一位軍事奇才,沒有理由不記。於是,嚴謹的太史公司馬遷帶著複雜的感情記下了下面的話:“信之方斬,日,‘吾悔不用蒯通之言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在人生最後極其有限的時間裡想到蒯通,那是最自然不過的反應。當初若是聽了蒯通的話,以他的實力,也許頭顱落地的是現在發號施令的人了。最是讓他不能忍受的是,建立了蓋世功勳的大丈夫竟然要死在一位女子之手,這更讓他恨如雲山千疊。不過,事已至此,又有什麼法子呢!思緒一轉,如同他一生中那位唯一的對手項羽那樣,也如同迷信天命的無數中國人那樣,他長嘆一聲,將這無法接受的一切歸之於上天的安排,黯然上路……

  平心而論,司馬遷對歷史人物的記述雖然沒有做到真正的“不彰美,不隱惡”,還是比較客觀、公允的。即以他寫楚漢相爭的兩大巨頭劉邦和項羽而言,寫劉邦,他寫了他的知人善任、寬巨集大量,也寫了他的粗鄙言行,無賴嘴臉;寫項羽,既寫他屠城縱火的殘暴、剛愎自用的愚昧,也寫了他對下屬和士兵的仁愛關懷、對敵人作戰的英勇無敵。

  饒是這樣,後人還對他不太滿意。有人就在和縣的霸王祠題聯說到“司馬遷本漢臣,本紀一篇,不信史官無曲筆”,那意思是說他在寫項羽時有歪曲英雄的嫌疑。沒辦法,誰叫你老人家是千古大史家呢,高人就要高標準要求嘛!回過頭來再說韓信,《史記·淮陰侯列傳》所佔篇幅在書中僅次於寫劉邦和項羽的,是司馬遷重點記述的人物。在這篇文章中,司馬遷用濃墨重彩寫了韓信的赫赫武功,而對他功成名就直到謀反被殺,則只是泛泛而寫,三兩下就收了尾,由此不難看出太史公對韓信的欣賞之情。或有人言,風雲年代有事可記,當然要重點記述,天下已定時無事可記,自然要簡單、平淡。這話看似有理,其實不然。韓信這麼一位叛逆之臣,因為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而使得封建史家無法繞開,但如果一味站在正統的立場,則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其謀反的事情上,假使作者再缺點良知,完全可以往裡面添點油,加點醋,甚至篡改史實,掩蓋真相。那樣的話,韓信就是一位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了。

  正是司馬遷這樣史家秉筆直書,一個在風雲激盪的時代裡個性鮮明、特立獨行的千古名將才會栩栩然活在後來人的精神世界裡。

  篇2

  蘇東坡才華出眾,加上長得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因此擁有大批的粉絲。雖然蘇東坡“星途坎坷”,但這些忠實的粉絲卻一直追隨,對他不離不棄。

  “天王巨星”蘇東坡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喜歡到西湖遊玩。有一天,蘇東坡遊覽西湖時,忽然著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駕船追了上來。蘇東坡不知其來意,一時愕然。女子激動萬分地說,她自小就仰慕蘇東坡,但一直無緣相見,現已嫁為民妻,今日親眼看見自己的偶像,也了卻了多年的願望。之後,美女粉絲給蘇東坡彈奏了一曲古箏,便駕船翩然而去。蘇東坡無比感慨,為此,他寫下一首《江神子》。

  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有一個叫李琪的粉絲,非常想要蘇東坡的簽名墨寶,但一直沒有機會。多年過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簽名墨寶,眼看蘇東坡就要調離黃州,她心急如焚。離開當日,黃州官員設宴為蘇東坡餞行,宴席就設在李琪所服務的酒店。真是天賜良機,李琪決定豁出去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蘇東坡酒興正酣。看到時機成熟,李琪便捧著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隨即拿出自己的隨身汗巾,求蘇東坡簽名墨寶。蘇東坡倒也爽快,讓李琪取來筆墨,揮手便在汗巾上寫道:“東坡七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到此,即擲筆袖手,復與賓客談笑。只寫兩句?這可把李琪急壞了,於是她再次跪拜,求蘇東坡再續。蘇東坡大笑,接著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書畢,在座賓客無不擊節讚歎,李琪也了卻多年心願,激動得流下眼淚。

  蘇東坡59歲時被貶至惠州,當時,他的鄰居溫氏有個女兒叫溫超超,年方16歲,貌美如花。在當時,16歲已經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但溫超超的眼光極高,任提親的踏破門檻,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興地對人說:“嫁人只嫁蘇東坡!”於是,每天晚上,溫超超不顧其淑女形象,愣是翻過高牆,來到蘇東坡窗前聽他吟詩誦讀。一個晚上,窗外的溫超超被蘇東坡發現了,慌亂之中,溫超超馬上就跑回家中。蘇軾跟蹤尋到溫家,問其緣故。溫父無奈地告訴了蘇東坡實情。蘇東坡並不是好色之徒,他答應溫父,要給溫超超找到一個好歸宿。但天有不測風雲,不久,蘇東坡就又被貶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蘇東坡遇赦放還,途經惠州時,溫超超已經抑鬱而終。

  在京城的皇宮裡,蘇東坡的粉絲也不在少數。當時,皇宮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宮女都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她們對蘇東坡的一貶再貶非常憤慨,但始終無能為力。北宋元豐年間,“烏臺詩案”案發,蘇軾被逮捕下獄。宋神宗當時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獄,神宗為此悶悶不樂。後來,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訴,搬出了當年宋仁宗“吾為子孫得兩宰相”的祖訓,為蘇東坡說情。最終,宋神宗決定對蘇東坡從輕處理。所謂的“吾為子孫得兩宰相”,其實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對蘇東坡愛戴有加的一個體現。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蘇東坡的粉絲。有一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出使遼國,在遼國,蘇轍驚奇地發現,遼國人常常向他打聽蘇東坡的情況。後來,蘇轍在給蘇東坡的信中寫道:“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由此可見,蘇東坡在遼國也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高麗國有兩個兄弟,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他們分別取名為金富軾、金富轍。軾和轍,正是蘇東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見,蘇東坡被外國人崇拜的程度。

  篇3

  東漢末年,神醫華佗的美名在民間傳開了,這引起了東漢朝廷的注意。朝廷於是舉華佗為“孝廉”。通常被舉為孝廉的人,都出身名門貴族,被舉為孝廉, 就有希望做官。像華佗這樣的平民百姓能夠被舉為孝廉,實在是難得。

  鄉親們得知華佗被舉為孝廉時,不禁喜憂參半。喜的是華佗可以做官了,可以了卻父母的心願,光宗耀祖了;憂的是如果華佗做了官,誰來為鄉親們看病呢?

  可是很多天過去了,卻不見華佗有絲毫離開的意思。“難道訊息是假的嗎?”有鄉親問華佗。

  “不,是真的。”華佗說,“但我拒絕了。舉孝廉,對那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來說,也許是做官發財的階梯,但對我來說,只不過是一個虛名罷了,哪裡有我為鄉親們治病更有意義呢!”

  幾年後,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而這次不再是徒有虛名的“孝廉”,而是來自都城洛陽太尉府的徵辟信,只要被應徵到都城的太尉府,馬上就可以成為朝廷的正式官員。這次鄉親們仍然捨不得華佗走,但他們還是打心眼裡為華佗髙興。

  “這回你可不能再拒絕了。”有鄉親說,“這可是真正的官,你會有府邸、奴僕、家丁,有權有勢……總而言之,好處多著呢!吃了這麼多年苦,你也該享受一下了。”

  “是啊,別再拒絕了,你父親臨終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你能做官,為華家光宗耀祖,你可別再讓他失望了。”

  華佗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謝謝鄉親們的好意,但我還是決定不做這個官。做官不適合我。況且,我最擅長的是醫術,如果周旋於宮場,那便是民間少了位良醫,官場多了個庸才,於國於民都不是件好事。至於光宗耀祖,我多救幾條性命不是更有意義,更對得起華家的列祖列宗嗎?”

  於是,華佗再次拒絕人朝做官,堅持做一個平民百姓,鑽研醫術,救死扶傷。

 

的人還:

1.古人有關成功人士故事

2.關於

3.古代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

4.成功勵志的名人例子

5.古代名人的成功故事

6.名人成功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