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是怎麼死的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其一生為北宋這一王朝做出了諸多貢獻。他一共輔佐了四任皇帝,為了能夠使北宋王朝更好的發展,傾盡了自己畢生的心血。那麼,司馬光最後是怎麼死的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光生於公元1019年,在他二十歲那年高中進士,從此走上了仕途。司馬光博聞多識,懷有遠大抱負,但他的仕途卻十分的不順,充滿了坎坷。司馬光反對王安石實施的新政,兩人經常在朝上大聲爭吵,誰也不服誰。當時的皇帝為宋神宗趙頊,他一心想要重新恢復宋朝的繁華。宋神宗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提拔王安石為宰相。同時,他也重用司馬光,將他提拔到了中書省。

  但司馬光十分不看好王安石的變法,便請求外調。司馬光一走就是十五年,在此期間他編撰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書籍《資治通鑑》。也是在這十五年間裡,王安石的變法失敗。公元1085年,宋神宗趙頊因病去世,年僅十歲的趙煦繼位,史稱宋哲宗。因宋哲宗年幼,其祖母皇太后當政。皇太后是一直反對王安石變法的,於是她召司馬光回朝。當時,司馬光已經六十七歲高齡了,但他還是應召回朝。司馬光回朝後,先是將大部分新法廢除,改回原來的舊法,然後就是一一處置實施新法的那些人了。

  司馬光一共執政一年半左右,每天竭盡全力工作,耗盡了心血,於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司馬光墓

  司馬光一共經歷過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一生為北宋這一王朝嘔心瀝血,貢獻良多。司馬光除了政治上的貢獻外,他在學術上也有著極大的造詣,主持編撰了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典籍。那麼,司馬光墓在哪裡呢?

  北宋名臣司馬光的墓位於山西省夏縣城北的鳴條崗,墓地主要有塋地、碑樓、碑亭、禪寺等幾個部分構成,規模龐大。墓地裡除司馬光墓外,還有司馬光族人的墓群,呈有序狀排列。宋代時,為了保護司馬光墓的完整和安全,在司馬光墓前建造了一座餘慶禪寺,裡面現存一座明代的佛雕和宋代的一些碑文。這些碑文的內容對於研究司馬光的生平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司馬光生於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陝州夏縣人。司馬光自幼便非常的聰明,是當時有名的神童。司馬光於公元1038年即仁宗寶元元年高中進士,從此踏入了仕途。司馬光先後擔任過華州判官、開封府推官、起居舍人和同知諫院等職,最後官至宰相。在宋神宗年間,司馬光與王安石的政見相左,兩人經常發生衝突。司馬光後來更是一氣之下辭官回家,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這十五年裡,司馬光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鑑》一書,這是非常寶貴的歷史資料。等到宋哲宗繼位後,朝政被皇太后把持。皇太后本就是反對王安石新政這一派的,於是她召司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馬光那是已經六十七歲高齡了,但他毅然回朝主持大局。

  司馬光故居

  北宋著名文學家和政治家司馬光的故居在光山縣城正大街中段,故居佔地面積約為133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司馬光就是在此地降生的,故居對於司馬光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司馬光生於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陝州夏縣人。司馬光在幼時便有神童之稱,他以七歲之齡,完整的背誦了《左氏春秋》一書,而且還能夠理解書中的深刻含義。司馬光於公元1038年即仁宗寶元元年高中進士,從此踏入了仕途。司馬光一共輔佐過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司馬光除了擁有極高的政治天賦外,他的文學造詣也不容小覷。因後來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同,司馬光一氣之下辭官歸故里,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這十五年裡,他主持編撰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司馬光故居是經過整修的,但還是保持了它原有的樣貌。故居的正門口懸掛著寫有“司馬光故居”這五個大字的牌匾,字跡遒勁有力。司馬光故居的門口種植著許多參天的古柏,鬱鬱蔥蔥,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故居共有西門和東門兩道門,在故居的南邊是司馬光生平的展室,北邊則是民俗展室。司馬光故居的中心部分則是由養粹亭、司馬井和一組大型的司馬光雕塑構成的。故居環境優雅,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