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的散文

  自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同志首次對“中國夢”這一概念進行闡釋以來,“中國夢”逐漸成為街頭巷議的熱詞。有識之士認為,為其鼓與呼是其使命與擔當。關致中國夢的最美麗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愛!

  篇1:陝西人的中國夢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陝西這塊歷史厚重的土地上自然生活著可愛的陝西人。說陝西可愛是咱們自己人說的,在外省人看來思想保守和情感豐富是陝西人最大的特點,或者也可以認為這是外省人對陝西人的評價。陝西地處西北,沒有沿海發達的經濟。但陝西有一批可愛的陝西人。

  陝西大地上的人們時刻都在創造著屬於自己的文化,架構著屬於自己土地上的文明。這種文明自然要有一批可愛的陝西人書寫,他們是筆者,更是現在文明的使者。在這裡有京夫、柳青、杜鵬程一批大作家,還有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這些文學巨匠。路遙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他下煤礦,與工人同吃同住,到最後,他的寫作是在與精神在較量,事實證明,他勝利了。賈平凹,鄉土文學的傳承者,他筆耕不輟,用自己手中的筆將自己家鄉商洛深深地刻在每一箇中國讀者的心中。陳忠實老先生,是個關中人,我也是關中人,對於他的作品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對大地的揣摩,這種揣摩不是一時就形成的,而是可以經得住歷史的考驗。

  陳老是地地道道的關中老漢形象,他有博大的胸懷。我喜歡看陝西電視臺的一檔節目《開壇》,開壇創辦於2000年,電視臺曾多次採訪過陳老。記得一次,當時一同和陳老接受採訪的人還有學者肖雲儒。肖雲儒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精通中國文化。採訪之前,記者就跟學者肖雲儒說討論的話題是陝西人的思想。主持人的意見是以西安的城牆為引入,展開討論。沒想到的是,在討論的過程中,陳老先生說:“城牆是古代做軍事防禦用的,跟陝西人的思想保守沒有半點關係。”陳老與肖雲儒為此事當時差點打起來,這就是陳老,性格耿直,從來不藏著,掖著。

  陳老是個踏踏實實的老師形象,他有敢為人先的情懷。陳老擔任陝西作協期間,記得陝西作協在漢中舉辦一個散文研討會,他在車上給參加的與會人員說,到了會上,不要啥都不說,有毛病就說出來。對於文學,他要求一絲不苟。擔任西安石油大學老師期間,學校給他分的房子,裡面全是書,能想象出來,他在夜晚的寫作,是如何的認真。對於青年一代作家,他要求青年人要好好寫作,要學會找自己熟悉的去寫,這句話他也曾對《南邊文藝》的主編們講過。陳老與學生、老鄉、年輕作家相處從來沒架子,這就是陳老,為人正直,踏踏實實的老師形象,他有敢為人先的情懷。

  陳老是個勤勤懇懇的作者形象,他有壯志凌雲的氣魄。陳老是作家,但陳老很少在公共場合說自己說自己是作家,他在用自己的作品征服每一個讀者,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與他相處的人。50歲,要創作一部“墊棺做枕”的作品,《白鹿原》沒有在路遙100萬字的《平凡的世界》字數多,但在50多歲開始創作這樣鴻篇鉅著,的確是需要很大的勇氣。關中人說出去的話,跟鐵錘一樣狠狠地砸在地上,是可以留痕的。矛盾文學獎的獲得,證明了陳老是寶刀未老,正值青年。

  一部祕史,陳老用筆去書寫,用腦在思考,用心在體會。他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的征程上,時刻都未停止,也未曾疲倦。陳老先生作為陝西文化的一張名片,是否定陝西人思想保守的最好憑證,因為每一個可愛的陝西人都在為實現中國夢的大背景下作著不同的努力,而每一個陝西人的夢必將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有力的條件。

  篇2:中醫藥中國夢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說明西方人開始承認接受中國古老的中醫藥了。

  前幾天,中央臺看了《夢在中國》,第二集《機會之城》,一個瑞士的小夥子何傲傑,在中國武漢中醫藥大學苦讀七年,獲得了中醫博士文憑。

  結局,我不喜歡,何傲傑畢業後卻無所事事,在上海找了一個上海姑娘,何傲傑沒有從事他的中醫事業,而是在武漢漢正街賣上海的生煎包子。

  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從事他在學校學習的專業,選擇從事什麼工作,是個人根據就業市場和自己當時的實際情況決定的。關鍵是何傲傑是一個外國人,是來學習中國的國粹,而且是一個就連中國人自己都羨慕的博士生。他不僅僅是大學生,他也不僅僅是研究生,他是數量不多的博士生,而且是一個極其稀缺的中醫博士生。

  如果何傲傑是一箇中國人,他去從事其他行業還有情可原,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不是也有賣肉,擺地攤的嗎。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中國人自己就要淡忘的國粹,何熬傑說:“作為洋中醫,我是一個外國人,外國人看中醫是不可能的。”,中國的醫院不要洋中醫,難道費了那麼大的精力培養的博士就從此埋進歷史的博物館裡。

  是的,是金子放在那裡都會發光,關鍵是放在那裡最合適,放在哪裡才能產生最大的能量。不是現在已經黃金遍地,少一塊,多一塊,無所謂。現在中國剛剛起步,人們的生活剛剛好起來,人們已經知道要保護自己的身體,不是等到疾病纏身,而是一邊工作一邊鍛鍊自己的身體。中醫認為“藥食同源”,“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注意自己的飲食結構。

  中國每年要外派那麼多中醫去國外,去宣揚中國的古老文明,用中國的中醫中藥去醫治挽救無數外國人。現成的外國洋中醫博士,放著不用,又去國外重新培養當地的醫生,那不是在捨近求遠嗎,國家的投入就這樣打了水漂。不是現在的醫生人滿為患,現在很多邊遠地方缺醫少藥,特別是高素質的人才更是稀缺資源,一箇中醫博士,可以醫治多少病患,又可以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又可以延續多少中國的中醫藥事業。

  中醫藥在中國延續幾千年,它醫治了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西洋文化的流入,大部分國人都已經忘記了中醫也可以看病,去醫院就是消炎,打點滴。是的,現在人們已經離不開西醫,西醫已經完全融入中國的角角落落。現在還有幾個人看病還記得中醫,沒有幾個人會想去用中醫藥去調整自己身體的平衡,把疾病擋在沒有發生以前。

  衛生部門要求安排人們去檢查身體,也只是要西醫去檢查已經發生的病變,從來沒有一個人會想到,檢查身體是不是讓中醫看一看,我們的身體是不是已經到了亞健康,是不是已經要抵抗不了細菌的入侵,是不是要用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精華來調理一下身體,使我們的身體重新強壯起來,使我們的身體恢復活力。

  少生一點病,少吃一點藥,少打一點針。這樣自己可以少痛苦一點,自己不要為看病吃藥心疼自己口袋的的鈔票,自己的子女要不用為自己病病歪歪而不能安心工作。

  中醫有自己的不足,診斷,配藥,憑醫生的經驗,憑醫生的感覺。西醫對每一種藥的成分,劑量,所對應的症狀,副作用,都細緻的說明。中草藥,在外國人眼裡就是草根樹皮,雖然西藥也有從草根樹皮中提取,但是他們已經把裡面的有用成分提取出來,知道它們是什麼東西,是什麼成分,可以起什麼作用,做了藥物試驗。

  中國不是沒有能力,上萬公里的衛星就可以檢測到,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用儀器檢測不能實現嗎?那麼複雜的天氣要素可以做出數學模型,中醫診斷,處方,中草藥的配方,就不能做出數學模型嗎?每一種草藥就不能提純,分析出它的成分和相對應疾病症狀的用藥用量,把古人流傳數千年的名方,變成現代人的治病救人的名藥。到那時候,西方人就不會再說,中草藥只能是保健品了,堂堂正正的成為世界各國人治病用藥。

  當然,我是門外漢,我做不出來。只要有政策引導,中國的能人有的是,一年不行,兩年,十年不行,二十年,總有一天中醫會重新回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總有一天全世界都會想起中國的古老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西方文明又是另外一種文明,中醫和西醫是完全建立在兩種不同的哲學體系上的,都是為了治病救人,而且二者各有所長。西醫不會離開我們,西醫將和中醫一起永遠維繫世界人民的身體健康。

  篇3:老班長的“中國夢”

  長江黃河哺育了多少炎黃子孫,冰川銀河的時代在歷史的興衰浮沉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大河文明串聯著多少朝代的更替,而浙能孕育的微光讓我從象牙塔的美好生活中走出來,走向生活,走向每一個屬於浙能人發光發亮的地方。

  我的班長是我進入班組的第一個導師,記得第一次與他相見,那時的我還是青澀如初,但簡單的幾句問候,便讓我們開始熟悉。只是眼前的他在我的眼裡,更多的時候像個大哥哥,而不是所謂的下級與上級的關係。

  他很年輕,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後來在班組實習的過程中,我才發現他已經是個年過40的老員工。“這麼年輕,不會吧!”那時聽完師兄們的介紹後,我嚇了一跳,因為在我看來,容顏是無法經受地住歲月考驗的,更何況在這種有著高強度作業的電力企業,那時的我莞爾一笑,開始漸漸地留意這個讓我曾經心裡喊著大哥哥的老班長。

  儘管看起來如此的年輕,但擁有著豐富經驗的他讓我們不住地驚訝。他是班裡的主心骨,技術上的得心應手,讓他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胸有成竹。

下一頁更多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