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欣賞的散文

  欣賞,是進入心靈的鑰匙,是開啟心靈的窗戶,是融化堅冰的暖流,是溝通人與人之間友誼的橋樑。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學會欣賞

  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路世界裡,欣賞給人帶來的力量是巨大的。沒有了欣賞,生命就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欣賞,人與人就沒有了相互的鼓勵,沒有了進步。

  欣賞是發現。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在陽光中鼓勵進取,在陰雲中堅強自信----時而駐足回望,你已經走出了自己。大作家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誌。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屠格涅夫便開始四處打聽,最後找到了作者的姑母,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在找你,欣賞你的小說。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塗鴉打發心中寂寥的,由於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大文豪----這個人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欣賞是給予。還記得從小媽媽講的那個盲人打燈籠的故事:一個盲人在夜間走路,總是打著燈籠。旁人竊笑不已,問他你走路打燈籠,豈不是白費蠟燭?盲人正色答道不是,我打燈籠是為別人照亮的,別人看見了我,就不會碰到我了。古語云:“欲將取之,必先予之”、“汝愛人,人恆愛之” 。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軾有一次與佛印禪師一起打坐。蘇軾對佛印開玩笑說,我在打坐時,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師是團牛糞。佛印說,我在打坐時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來本體。蘇軾回家後得意洋洋地告訴妹妹。蘇小妹說:“哥哥,你實在輸得太慘了。你難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內心的投射嗎?你的內心是一團牛糞,所以看到別人也是一團牛糞;人家內心是如來,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來!”。

  欣賞是感悟。美國約翰•洛克菲勒從幾千元創業起家,到成為聞名於世的“石油大王”,離不開他高超的職場智慧,更離不開他獨特的管理之道。有一次,洛克菲勒的合夥人愛德華•貝特福在南美經營一筆生意意外地失敗了,一夜之間,公司損失了100萬美元,他很內疚。一天下午,貝特福在去公司路上,發覺洛克菲勒和別人在交談,失意的貝特福趕緊加快腳步想躲開。這時,洛克菲勒卻趕了上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們剛才聽人說了你在南美的事。”“那實在是一筆大損失,我們只保全了60%的投資。對不起,由於我決策失誤……”貝特福懊悔地答道。“這是哪裡的話?全靠你果斷處置,我們才儲存這麼多投資,這已出乎我們的意料了。況且,你為公司發展的貢獻還小嘛?我們都很欣賞你的才幹!”洛克菲勒的語氣帶著讚美:“真的很好,貝特福。我們還沒有嚐到失敗的滋味,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發現不足,去創造我們未來事業的巔峰,我知道你能行!”。許多年後,已經成為洛克菲勒得力助手的貝特福在自己的書中寫道:“我必須發自肺腑地向我的老上司、老朋友洛克菲勒先生道一聲:謝謝!正是從他那裡,我學會了怎樣客觀公正地看待一個人的過失和成就,學會了如何掌控自己,管理他人。”……

  泰戈爾說:鳥兒願為一朵雲,雲兒願為一隻鳥。他揭示了人們思想上普遍的想法,即總是遺忘所擁有的,而珍惜未得到的。每個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優劣,事物的特殊性就是如此。在選擇別人的優勢和拋棄自己的劣勢之間,我會選擇本色。

  牡丹雍容,荷花冰潔,梅花傲骨,蘭花素雅;黃山奇,華山險,泰山雄,峨嵋秀;北國萬里雪飄,江南草長鶯飛,塞外駝鈴聲聲,水鄉牧笛嫋嫋……你能說荷花不如牡丹,蘭花不如梅花?你能說華山不如黃山,峨嵋不如泰山?你能說江南不如北國,牧笛不如駝鈴?

  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個人也應該去欣賞別人,被欣賞是因為欣賞著的欣賞。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長處或閃光點,關鍵在於會不會欣賞,能不能發現。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欣賞是做人的一種至高境界。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欣賞,是進入心靈的鑰匙,是開啟心靈的窗戶,是融化堅冰的暖流,是溝通人與人之間友誼的橋樑。

  欣賞,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力量,是人與人交往時可以相互贈送的一件最好的禮物。

  學會欣賞,就能夠少一些抱怨,多幾分灑脫,在豁達的心態中坦然走自己的路。

  學會欣賞,就能夠揚起追求的風帆,駕馭希望之舟駛向理想的彼岸。

  二:欣賞自己

  我既無漂亮的洋房,也無可觀的收入,更無可以託付終生的保險……真可謂是一窮二白。但我仍能每天以燦爛的笑容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面對屬於自己的世界。原因在於我擁有健康、擁有永不氣餒的進取精神。我懂得欣賞自己的軟弱和不足,在軟弱中學著剛強、在不足中學著自足。這也許是一撇一捺“人”字的真實體現吧!

  在人的一生中,悲苦哀愁如影常相伴。我們應以積極的心態給予應對。然而有些人為貧所困,為情所累,惶恐於困惑之中,始終難以感受到陽光的溫暖,碧海銀灘的靜美。其實同在藍天下生活,我們共同擁有享受大自然恩賜的權力。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然開出海洋一樣湛藍的花朵,一隻毫不起眼的蟋蟀在牆根下竟能奏出曼妙的音樂,一滴小而又小的露珠總能折射出七彩的陽光……何況我們人類?只要學會欣賞自己,就能領略到屬於自己的精彩。

  有人因沒有標緻的容顏,有人因沒有稱心的工作,有人因沒有出色的業績而陷入自卑的重軛下無法自拔,終日唉聲嘆氣,這類人的生活確實很可憐。因為他們始終聽不到小鳥在枝頭婉轉地歡唱,溪流在曠野裡叮咚地彈奏,他們更感受不到頭頂上白雲在一遍又一遍地撫慰著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我認為雖無標緻的容顏,可以選擇純潔的心靈;雖無出色的業績,可以選擇不懈的追求;雖無稱心的工作,可以選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釋然。做不成參天大樹,可以做頑強的蒺藜;做不成嬌豔的玫瑰,可以做路邊的野菊,或許因你的綻放而讓落魄的路人忘掉離別的愁緒。我勸慰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們,請不要再折騰自己,灑脫點、豁達點,拋開狹隘的觀念,學著欣賞自己吧!你會發現天空是這般深邃,草地是這般肥美,泉水是這般甘醇,花兒是這般明豔。啊,人生原來是這般美妙。噢!自己原來竟然也如此優秀。

  當然生活中值得我們欣賞的人很多,但關鍵是要學會欣賞自己,我們不妨學著欣賞自己的公義與公平,樂觀與豁達,善良與樸實,誠實與謙遜,端莊與大方,天真與浪漫,勇敢與頑強……

  總之,欣賞自己,是對自己人生的肯定,不是自我陶醉與滿足,而是一種自我提升。懂得並欣賞自己,最終方能成就自己的事業和人生。

  三:欣賞

  在這有無數生靈美麗的星球上,在這個車水馬龍的世界裡,我想大聲地喊一句:欣賞是美!

  欣賞是豔麗吐芳的花朵,被欣賞者就好像賞花的行人,如果沒有花朵的美麗與芬芳,路上行人怎會感覺到沁人心脾的感覺,怎會感到世界的美麗?

  所以,欣賞是一種美德,它就好象清澈的泉水為人解渴,又好象飢腸轆轆時香噴噴的食物,它無私的讓被欣賞者感到溫暖。

  一篇習作被人欣賞後,作者會在愜意之後更加努力;一道美食,被人欣賞後,廚師那喜悅的面目與奮發圖強的心是肯定有的;一場手術,有人欣賞醫生醫術高超,醫生肯定會更加努力地鑽研醫術;一幅畫,被人讚賞後,畫家一定很大的成就感從而使他更加努力,所以欣賞會使被欣賞者在愉悅中更加努力,但是為什麼欣賞那麼少呢?

  對於一篇習作,更多的是批判與批評,難道我們就不能多一點欣賞嗎?難道我們真的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嗎?不,不是的!我們只是對於一件事情只用於挑剔的眼光來對待,無論在完美,缺點也會被批判者挑剔苛刻的眼光所淘汰,難道我們不可以用愉悅的眼光與仁厚的心靈來看待事情嗎?

  欣賞不是批判,而是用仁厚愉悅的眼光來看待,所以我希望我們可以用仁厚的眼光來看待任何事情,這樣可以發現更多人才,而批判只會扼殺人才,有句詩說的好“不拘一格降人才”這不正是作者希望大家用欣賞的美麗目光來發現人才,而不用批判的恐怖目光扼殺人才嗎?

  從古到今,有多少名人文豪都是經過帶有鼓勵性質的欣賞與讚賞才有今天的地位,他們不正是活生生的例子嗎?如唐太宗欣賞魏徵的才能,才有他宰相的地位;屠格涅夫欣賞列夫。托爾斯泰,才有他後來的努力成為了作家;如林清玄欣賞一位小偷,這位小偷因為有了這樣的欣賞才成為了一個大老闆。欣賞,難道不是最初始的動力嗎?

  名詩人泰戈爾說過“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這句話還沒有告訴我們欣賞的重要性嗎?所以,現在開始學會欣賞,懂得欣賞,欣賞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