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春的真實的勵志故事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喜歡找一些來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事業成功的祕訣

  作者:孔曉雲

  哈佛大學曾對100位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過調查,讓他們寫出5件令自己最後悔的事情來,調查結果顯示:75%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70%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49%的人後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也就是說,在被調查者當中,一生中最後悔的事,莫過於事業沒有成功,其他的尚在其次。

  針對這頂調查,哈佛大學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研究的重點是,許多人懷揣夢想,年輕時也都曾努力奮鬥過。但為什麼最終一事無成呢?經過深入的探討,哈佛大學得出了一個關於成功的論段: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義的演講、討論,人生就會悄然發生變化。堅持數年之後,事業一定會成功。

  哈佛大學在此觀點之上,又提出了相應配套的成功準則,即適當增加追求成功的必要投資。無論你的收入是多少,都要記得分成5份進行規劃投資:增加對身體的投資,讓身體始終好用;增加對社交的投資,擴大你的人脈;增加對學習的投資,加強你的自信;增加對旅遊的投資,擴大你的見聞;增加對未來的投資,增加你的收益。只要好好規劃落實,人生逐步就會有大量盈餘。

  由此,哈佛大學給出了事業成功的祕訣:如果能長年堅持在每天晚上的8點到10點之間專注搞事業,同時又能將收入進行合理投資的話,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此外,談到事業的成功,哈佛大學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不是單獨以金錢衡量的。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

  :花生殼上的激情人生

  作者:化君

  布萊克出生於英國一個破落的農場主家庭。他從小喜歡畫畫。

  布萊克15歲那年,他的父親向朋友借款承包了一個農場,他想東山再起。可是,接連幾年罕見的澇災使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債主紛紛上門討債。布萊克幾乎面臨輟學,更別說買畫布了。

  因為不能繼續畫畫,性格活潑的布萊克突然變得沉默起來,有時一整天都不說一句話。一天,在母親勸說下,布萊克終於走出他的房間,漫無邊際無目地在外面溜達。不知不覺,來到空曠的野外。但是,翠綠的山巒和翩然的蝴蝶仍然不能消彌布萊克因為買不起畫布而積淤在心裡的苦悶情緒。

  布萊克正望著山坡上的樹木發呆,忽而,一個小小的身影闖進他的視線。一定是誰家的孩子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家了。布萊克這樣想著時,那個小小的身影已來到近前。讓布萊克感到意外的是,原來是個侏儒。看著他疲憊不堪的樣子,布萊克斷定,他一定走了很遠的路。或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吧,布萊克忽而對他起了同情,於是朝他笑笑,並和他搭訕起來。

  通過交談,布萊克得知,“小矮人”已經50多歲,可是,因為身體上的缺陷,打他懂事起,就沒出過家門。眼看自己要老了,他覺得這樣活一世太冤了,於是決定四處走走,開開眼界。倫敦是他要去的第一站。

  布萊克瞅了一眼“小矮人”短細的雙腿和簡單的行囊說,先生,從這裡到倫敦坐飛機還要好幾個小時呢,您這樣......“小矮人”打斷布萊克說,我從小患有梅尼埃,坐不了飛機和輪船。這時,“小矮人”把目光移向前方接著說,徒步是慢了點,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總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說完,朝布萊克擺擺手,就上路了。

  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總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

  這句話,彷彿清晨的一聲鳥嘀,使布萊克那顆昏沉的心陡然醒悟。他想,是啊,雖然沒有畫布,我可以在別的地方畫,只要持之以恆地畫下去,一定能實現心中的夢想。

  回到家,布萊克看見母親正在剝花生,花生殼撒了一地。布萊克看著看著,腦子裡忽而湧出一個想法:用花生殼做畫布。

  布萊克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聽了,眼睛裡竟湧出淚水,一邊說,我可憐的孩子是不是瘋了。

  布萊克卻不顧母親的勸阻,把地上的花生殼捧回房間。他先將一瓣瓣花生殼用水性聚氨酯一一粘合起來,還原成原來豐盈的樣子,然後在上面畫出他喜歡的超人或名星的樣子,再進行雕刻。這個過程往往要20多個小時才能完成。雕刻好後塗上水性漆,用竹籤作為四肢,最後把作品密封在一個玻璃圓頂內。

  漸漸地,布萊克用花生殼作畫的訊息不脛而走,這些新穎奇特栩栩栩如生的作品很快為人們所喜愛,並在“藝術界”名聲鵲起。布萊克被譽為“堅果畫家”。

  是的,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不在於自身所處環境的優劣和起點的高低,只要心懷夢想,並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內心就會充滿歡快和激情,在鄙陋的舞臺上也能演繹出精彩人生。

  :所謂奮鬥,其實也沒多艱難

  作者:趙星

  很多人問我:“讀了你的書,覺得你那麼拼,這樣生活累嗎?”很多人看完我寫在北京租房的文章問我:“這麼艱苦的條件,要我根本堅持不下來。”看到這些話的時候,總覺得詫異,因為自己心裡並沒有覺得過得艱苦。可能我是一個對物質要求不高,也對自己比較苛刻的人。回顧過去的日子,並不燦爛,也不悽慘,只有深刻,沒有後悔,也沒有遺憾。我看得見自己的成長,看得見自己的變化,因此對得到怎樣的回報,不管大小都心之坦然地接受,這就夠了。

  可能是選秀節目裡流著眼淚講完的奮鬥故事太多了,很多人都會覺得奮鬥一定是件常人難以忍受、說起來都必須流眼淚的事兒。可事實上,所謂無法忍受,無非是“由奢入儉難”而已。離開了父母溫暖的懷抱,便會覺得自己早起擠公交吃盒飯就是苦,租個小房子沒空調就是苦,上班被領導罵幾句,被同事翻個白眼,甚至出門被一片落葉“啪嘰”打腦袋上也能落下淚來。可這就是年輕人的生活本該有的樣子,這到底苦在哪裡了?

  我收到很多讀者的來信,都跟迷茫有關。不是大學讀錯專業,就是工作不喜歡,再或者就是自己應該去大城市發展,不該窩屈在小地方,彷彿全世界的人都擺錯了自己的位置。其實,人生中哪個階段都會有困惑和迷茫,跟有沒有錢,成功與否都沒有關係。這世界有很多讓人覺得特別勵志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都活明白了人生,而是因為他們更願意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多自省和思考,更能坦然地接受每一次麻煩的發生,並有足夠的信念不斷打碎自己,捏出一個全新的自我。鼴鼠說過一句話:“倘若你的生活裡什麼麻煩都沒有了,那你離死也不遠了。”每次我遇到問題和麻煩心急火燎的時候,總會想起這句話,便會慶幸,自己還好好地活著。

  上週開始上研究生課程,課堂上老師講了一個道理,信念對人的行為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也就是你是怎樣想的,便會怎樣行動。記得我剛實習一個月350塊錢薪水的時候,便開始盤算,如果想5年內買房,首付至少要多少,每年需要賺多少存多少;看到別人生孩子在環境優美但價格昂貴的私立醫院,我便也覺得等我生孩子的時候也要去這樣的醫院。這種想法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俗,不文藝清新,這不就是攀比嗎?但對我這種愛“錢”的人來講,這是一種生活的信念,奮鬥對我而言,就是由一個個信念組成的,有信念,生活就不會苦,也不會難。

  我有一個朋友,中專畢業,父母都是普通農民,他在北京一直生活在最底層。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就像接受過傳銷蠱惑一樣,極度相信自己5年後會去美國發展,一定能成為富豪。前不久,他真的帶著老婆孩子生活工作在了美國。也許你會說,他在美國也是屌絲。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實現了第一個夢想。有信念的人,未來都不會差。

  其實,年輕的路上誰都一樣,迷茫,彷徨,對未來沒把握,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所謂的奮鬥,不是讓你天天淚眼婆娑地看到一片落葉就覺得自己孤單悽慘,不是讓你回憶往事的時候就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奮鬥應該是一種信念,一種態度,讓你面對未來的時候信心滿滿,回顧過去的時候心情淡然。所謂的奮鬥,無非就是一天天重複普通的日子,並努力把普通的日子過出不同的花兒來,可以吃點粗茶淡飯,願意走遠點路上班,耐心地等待和努力,心中飽有對更好的生活與人生的信念和希望。這,其實沒有多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