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急救常識
外科的急救知識對護士和急救人員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止血
開放性損傷因傷處血管破裂或離斷,導致傷口出血。失血性休克是創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出血量不到全身血量的20%***約1000m1***,機體可通過代償作用,如周圍動脈的收縮以提高周圍血管阻力,周圍靜脈收縮以增加回心血量,組織間液的血管內加速轉移而增加血容量,來維持一定的血壓和組織灌注。但當出血量達全身血量的20%以上時,則機體失代償而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若失血量超過全身血量的50%,就可能導致死亡。因此,控制出血對預防休克和挽救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急救現場,首先應採取臨時性止血措施,以控制出血,並應儘早進行徹底止血。
1.出血的分類 識別不同型別的出血,有助於對出血的處理。
***1***動脈出血 隨心臟的收縮呈間歇噴射狀,血色鮮紅。動脈壓力高,出血速度快,於短時間內引起大量出血。肢體大動脈創傷可導致血運障礙,產生肢體壞疽。
***2***靜脈出血 呈持續湧出狀,血色暗紅。靜脈壓力低,出血速度較為緩慢。因肢體靜脈數量較多,一般靜脈創傷對肢體血運影響不大。
***3***毛細血管出血 為滲出狀,看不到明顯的出血點,血色多為鮮紅。
2.常用止血方法 根據出血的性質,可採取以下相應的止血方法。
***1***指壓止血 是最簡捷的臨時止血方法,用手指或手掌壓迫出血部位動脈近心端,暫時控制出血。如頭頸部大出血時,可在氣管外側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交界處向第5頸椎橫突對頸總動脈施加壓力;肩或上臂出血,可在鎖骨上窩胸鎖乳突肌鎖骨頭外側向第1肋壓迫鎖骨下動脈;大腿或小腿出血,可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向恥骨上支壓迫股動脈。採用指壓止血,必須熟悉頸面和四肢等動脈壓迫的解剖部位。這一方法只是一種應急措施,止血效果有限且不能持久,尤其如四肢動脈都有較豐富的側枝迴圈,止血不能徹底,故應在使用該法後的最短時間內改用其他方法止血***附圖17***。
***2***包紮止血 是最常用的臨時止血方法,有加壓包紮和填塞止血法兩種。
1***加壓包紮法 用急救包或厚敷料覆蓋傷口,再用繃帶加壓包紮,包紮要鬆緊適度,範圍應較大。須抬高患肢,避免靜脈迴流受阻而增加出血。此法能增加血管外壓,促進自然止血過程。除大血管創傷外,中等程度的動脈出血選用區域性加壓包紮一般均能止血。該法經常用於四肢的創傷出血。
2***填塞止血法 適用於腋窩、腹股溝及臀部等處的出血。因上述部位血管位置較深,單純加壓包紮不易奏效,止血帶又不便使用,故以填塞止血較為適宜。可用滅菌紗布或凡士林紗布、明膠海綿等填塞創腔,並加壓包紮固定。一般傷後3~5天取出紗布,因取出紗布過早可發生再出血,過晚可引起感染。
***3***止血帶止血 適用於四肢動脈創傷引起的大出血或四肢創傷出血用其他方法止血未能奏效者。止血帶可阻斷肢體血液迴圈達到有效地止血,但有可能因阻斷迴圈而甚成肢體壞疽、急性腎衰等危險。因此,使用止血帶時,應嚴格選擇病人,凡能用其他止血法,如加壓包紮止血法,就不用止血帶。此外,還須掌握正確使用止血帶的方法,以發揮止血作用並防止其有害影響。
1***止血帶種類
①充氣止血帶 接觸面廣,施壓均勻,能較準確地控制壓力,從而減少區域性組織和神經損傷。最近使用的區域性充氣止血帶能對肱、股動脈直接加壓,只需高於其收縮壓6.67~10.66kPa***50~8OmmHg***的充氣壓就可完全或基本控制出血。
②橡皮管止血帶 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尤適於事故現場和火線急救。但由於施壓面小,壓力不易掌握,易造成區域性神經受壓和軟組織損傷。
③就便替代物 在現場急救中,為緊急搶救大出血病人的生命,而又無專用止血器材時,可就便取材,使用三角巾、繃帶、腰帶和寬布條等代替止血帶,但不能用繩索或鐵絲纏扎。
2***止血帶纏扎方法 止血帶纏扎部位:上肢應選擇在上臂的上1/3,下肢應在股部中、下1/3交界處。這些部位止血效果好,且不易造成神經損傷。可用棉墊、紗布、衣服或毛巾作為襯墊物。纏扎橡皮管止血帶方法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夾持止血帶的頭端,右手拉緊止血帶環繞肢體一週後並壓住頭端,再繞肢體一週,止血帶的尾端放置在左手食指與中指之間,由食指和中指將尾端從止血帶的下面拉過,使之成為一活結。如需放鬆止血帶,將尾端拉出即可。
3***止血帶止血的注意事項
①凡纏止血帶即應作出醒目標誌***如紅色布帶***,注意和計算時間,並做好轉運的交接事宜。
②纏止血帶應儘可能在靠近傷口的近側或緊靠傷肢殘端以減少缺血組織範圍。但不應機械強調“標準位置”。
③充氣止血帶的壓力,成人上肢應維持在4OkPa***3OOmmHg***,下肢約53.33~66.66kPa***400~500mmHg***比較適宜。橡皮管止血帶的下面應加襯墊,壓力適度,以剛好能制止出血及遠端動脈脈搏摸不到為宜。纏扎過緊會引起神經損傷,過鬆則不能阻斷動脈血流,並可造成靜脈迴流障礙反而助長傷口出血。 ④連續阻斷血流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小時。如須延長纏扎時間,也應每隔l小時放鬆止血帶1次,暫時恢復肢體血運1~2分種。放鬆期間採用壓迫止血法控制出血,然後再次纏扎止血帶,纏扎止血帶總的時間不得超過5小時,以防肢體壞死和引起類似擠壓綜合症的嚴重全身變化。
⑤在解除止血帶前應加強抗休克措施,作好手術止血的準備和進行輸液輸血。
⑥個別病人由於止血帶纏扎過久,遠端肢體已廣泛壞死,在截肢前不應放鬆止血帶。
***4***屈曲肢體加墊止血 前臂和小腿出血,如無合併骨折或脫位,有肘窩或腿窩處放置棉墊卷或繃帶卷,強屈肘關節或膝關節,借襯墊物壓迫動脈,並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這種方法可引起前臂或小腿缺血和神經受壓,使用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
***5***手術止血 病人送至手術室,在清創的同時可作血管鉗夾結紮、血管修復和血管吻合等手術治療,止血效果最為理想。但在有限條件下常難以做到。
二、包紮
包紮又稱裹傷,是病人在受傷後無法及時得到清創而採取的一種臨時措施。包紮的目的在於保護傷口、減少汙染、固定敷料和幫助止血。包紮還能起到制動止痛的作用。
1.包紮材料
***1***繃帶卷 包紮面較小,纏扎費時。主要用於四肢、額及頸等部位的小面積傷口。常用的繃帶種類有棉布、紗布和彈力繃帶等。寬度通常根據包紮部位而定,手指包紮用寬度為3cm的繃帶,其他部位用寬度5~7cm的繃帶。
***2***三角巾 包紮面較大,使用方便。適用於軀幹、四肢等部位的較大創面。
***3***四頭帶 多用於胸和會陰部的包紮。
***4***就便材料 如毛巾、手帕、衣服和床單等。
2.包紮方法
***1***繃帶包紮法 繃帶包紮法的要領是掌握“三點一走行”,即繃帶的起點、止點、著力點***多在傷處***和走行方向順序。
1***繃帶包紮的基本纏法:
①環繞法 環形纏繞,下一週與上一週完全重疊。適用於額、頸、腕及腰的固定。 ②蛇行法 繃帶斜行纏繞,各周互不重疊。適用於簡單固定敷料或夾板,鬆解時方便。
③螺旋法 螺旋形纏繞,每週覆蓋上一週的1/3~1/2。運用於軀幹和四肢等處。 ④螺旋折轉法 由四肢的細處向粗處纏繞,每纏1周即向下反折1次。適用於肢體粗細不勻的部位如小腿、前臂等。
⑤“8”字形法 先用環繞法,斜過關節時上下交替,於關節處交叉,並覆蓋上一週的1/3或1/2。如先纏關節遠側部分,向關節包纏為近心包紮;反之,由關節近側向遠側為遠心包紮。適用於關節的包紮。
⑥回反法 自正中開始,反覆由前向後,由後向前,左右交替來回包紮。每一來回覆蓋前次的1/3~1/2,直到全部包蓋後,再用環繞法固定。適用於頭部和斷肢殘端包紮。
2***身體各部的纏法:
①頭頂部雙繃帶回反法 將兩卷繃帶連線在一起,打結處放在頭後部,分別經耳上向前於額中央交叉,將第一卷繃帶經頭頂到枕部,第二卷繃帶則環繞頭部並在枕部將第一卷繃帶第一回反覆蓋,第一卷繃帶再由枕部經頭頂到額部,第二卷繃帶在額部又將第一卷繃帶的第二回反覆蓋。如此,第一卷繃帶回反與第二卷繃帶環繞交叉包紮直到將整個頭頂覆蓋***附圖22***。
②肩部人字形纏法 環繞傷側上臂二週,經背部至對側腋部,然後斜經胸前至起始處上部,再環繞上臂向上至肩部。如此反覆包紮,每週覆蓋前周1/3~1/2,直至肩部完全覆蓋。每次交叉重疊最好均在前外方,也可從胸部開始,再到肩部成人字形***附圖23***。
③肘部“8”字形法 於肘上環繞,斜經肘下部,然後斜經肘內及肘後至開始處,反覆“8”字
形纏繞,直至肘部被完全覆蓋,最後在開始處環繞打結。膝關節包紮法亦同,在膕窩部交叉。 ④足部人字形包紮法 環繞足趾基底部二週,由足外側斜經足背至內側,繞過躁後斜經足 至起始處上部。如此反覆作人字形包紮,在踝上打結。此法顯露足趾和足跟***附圖24***。
⑤露指端手部包紮法 先環繞手指基底部二週,自尺側斜經手背至掌部的橈側,再橫經掌 至尺側,然後再經手背至起始處上部。如此反覆作人字形包紮,在腕部環繞二週打結***附圖25***。
***2***三角巾包紮 三角巾包紮法的要領是:邊要固定、有要拉緊、中心伸展。
1***頭部包紮法 底邊齊眉,沿耳上方拉腦後,再將頂角從頭頂拉向腦後,雙底角壓住頂角後再繞到前額打結。
2***面部包紮法 三角巾頂角打結兜住下額,罩住面部,雙底角在枕後交叉,底邊相壓再繞到前額打結,酌情在眼、口、鼻處開窗。
3***胸部包紮法 底邊橫置傷側胸部,頂解拉過傷側肩部至背部,與雙底解背後打結。
4***肩部包紮法 將三角形巾疊成燕尾式,燕尾夾角放在肩上正中指向頸部。包紮時燕尾底邊雙角包繞上臂外側打結,拉緊燕尾兩角分別包繞胸、背,在對側腋下打結。
5***腹部包紮法 三角巾頂角向下,底邊橫放腹部,兩底角在腰後打結,頂角由腿間拉向腰後再與底角打結。
***3***四頭帶包紮法 將四頭帶放在傷口敷料上,將四個頭分別拉向雙側打結。
3.包紮注意事項
***1***出血傷口包紮時應判明出血性質,分別採用一般包紮或加壓包紮。包紮前傷口應覆蓋滅菌敷料或乾淨布類。
***2***開放性氣胸包紮時,應在敷料外面加蓋一層塑料布以密封傷口,包紮要鬆緊適度。連枷腦病人可用鉛淨片加膠布胸壁外固定或浮動處加布墊包紮。
***3***腹壁缺損,腸管外溢,應用碗或小盆蓋住腸管後再包紮,勿將流出的腸管送入腹腔。
***4***四肢開放性骨折,斷骨外露部分不應還納,應在原位加敷料覆蓋後包紮。
***5***纏繃帶時將指、趾外露,以便觀察末梢血液迴圈。繃帶包紮各圈之間不應留有空隙,結打在身體不易受壓的部位。包紮四肢須持功能位置。
***6***包紮的部位必須清潔、乾燥,骨隆突處應用棉墊保護。
***7***操作要輕快,避免加重病人疼痛。
三、固定術
對骨關節損傷的病人,必須採取固定制動措施,以減輕疼痛,避免骨斷端或骨折片損傷血管和神經等,並幫助防治休克。對較重的軟組織損傷,也應將區域性固定。
1.常用臨床固定器材
***1***梯型鐵絲夾板 這種夾板可隨意塑形,對肢體各部位的骨折均可使用,包括胸椎、頸椎等。大腿和髂部可用數塊夾板組合以增加強度,如大腿箱形鐵絲夾板固定。
***2***充氣夾板 一般由雙層塑料或橡膠布加工成若干相通的氣室,充氣後夾板具有一定的強度,由於氣室間留有一定的空隙,故不會影響血液迴流。實驗證明,充氣夾板充氣後對骨折斷端具有反向牽引力,25.4cm長的上肢充氣夾板充氣壓4kPa***3OmmHg***時可產生
4.98kg的反向牽引力;38.lcm長的下肢充氣夾板在同樣充氣壓力下,其反向牽引力達10.9kg。抗休克褲也是下肢和骨盆骨折的良好的外固定器材。
***3***就便材料 緊急情況下,樹枝、木棍、槍支、硬紙板等均可作為臨時固定的材料。 此外,急救中如缺乏固定材料,可行自體固定法,即將受傷上肢縛在胸前作為固定,也可將受傷下肢固定於健側。
2.外固定注意事項
***1***固定前應儘可能牽引傷肢和矯正畸形,然後半傷肢放到適當位置作固定。
***2***出血傷口應先包紮後固定,需上止血帶者也是先上好止血帶後再固定。
***3***固定範圍一般應包括骨折處遠和近的兩個關節,既要牢靠不移,又不能過緊。
***4***使用梯型夾板或就便材料外固定時,應在病人肢體骨凸起始部位加墊棉花或布類保護,以防損傷。
***5***用抗休克褲作外固定時,放氣前應先做好抗休克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