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歷史教學中破陳出新,在課堂中給學生以充分發揮的餘地,從而得到鍛鍊,達到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位一體,是每個新老教師苦苦思索、探索、甚至頭疼的事情。認知指導實踐,許多歷史教師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在教學中嘗試改革,出現了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但也有不少教師走向了片面化,走進了教學誤區,這裡我想簡單地談一下。
誤區一:只見開頭,不見結尾。
在歷史教學中有時會出現比較系統性的專題研究,或者是需要大量史料來證明的東西,因此需要學生去探究。一開始時學生積極性很高,精神抖擻地蒐集資料,搞一些調查研究,對課本、教師所提出的觀點大膽質疑。但由於時間、精力的關係,再加上對蒐集資料,查詢文獻的水平有限,又缺乏老師及時有效的引導,自然研究的不夠專詳,得出的結論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最後不了了之,只留下一些疑問和懸念。這反而影響了學生本來對歷史問題的系統性、準確性的把握。清晰的歷史脈絡、歷史問題反而變得含糊不清,影響了學習效果。 因此,“虎頭蛇尾”在活動課中千萬要不得,要做到有始有終,明確目標,堅持不懈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誤區二:只要出新,不管科學。
歷史教材編寫的都是一些沒有爭議的廣泛論證的基本史實、基本史論,依據的是科學性的原理,當然,歷史上存在著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但這些史實史論都是編寫教材者的謹慎選擇後編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學家的看法,具有科學性。而有些教師在上課時追求標新立異,通過活動得出的結論有別於教科書甚至相反,把少數人的意見當作真知灼見,甚至於出現為希特勒翻案,為江青平反等問題,忽視否定了基本史論、基本史實。對學生的各種看法、新意見一律贊同,喪失了科學性、原則性,甚至於對學生從文學作品、電視電影作品中得來的印象表示支援,忘記了自己所擔當的任務。只要有新意、創意,不管科學性,甚至於對神話傳說中誇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糾正,一方面使學生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認為為歷史就是電視、電影、神話故事中所講的那個樣子,對歷史教材產生迷惘,不信任的態度。區別不了真實的歷史與小說中的歷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對發育成長的中學生產生負面影響,產生錯誤的史學觀、人生觀、世界觀,達不到學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鑑的目的。
因此,一方面活動的開展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教師要依據科學性原則,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分析、開導、糾正,使老師成為一個真正的引導者。
誤區三:只要活動,不看物件。
教學中,許多老師認為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實際能力,不考慮教材的實際,於是上課從頭到尾,都是各種各樣的活動:討論、辯論、觀察、分析……忙得學生焦頭爛額,一會兒要抬頭看錄影,一會兒又要展開辯論,而真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於是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懶的學生是一點事情也沒有,而想動腦筋的學生感覺忙不過來。還有的老師是由於上面要求上課時開展活動,於是下面推廣開來,根本不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把別人的東西生搬硬套,與課堂脫軌,與學生分離,只重形式不講結果,忽略了具體物件、環境等。
另一個方面就是活動設計時過於簡單或複雜。設計簡單時學生輕易就找出了答案,就會產生驕傲自滿情緒,漸漸會對參與活動失去興趣,對以後的教學產生不良後果,而設計複雜時,學生自己解決不了,難免會垂頭喪氣,對以後的教學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雖然說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個難題接著一個難題,對這些人生經歷不多的孩子來說,容易使他們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論是過於簡單還是過於複雜設計課堂活動,就必然使大部分學生閒置,侷限了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不能使每個學生的潛力發揮出來,也就談不上達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智力水平、要適合學生的特點;注意參考教材實際、符合教學規律;注意難易程度的搭配、挖掘,爭取把每一個學生都調動起來,否則,脫離了物件***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無用功。
誤區四:只講氛圍,不談實質。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不少歷史教師都對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種意識:即認為一堂好課就是要把學生調動起來,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而把學生調動起來的標誌就是到處是學生的聲音,課堂氛圍好,氣氛活躍。於是課堂教學中有意無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課堂裡的熱鬧,使本來井然有序的課堂變成了一盤散沙,最終的結果是把老師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完完全全變成了課堂紀律的維護者、監管者。在這樣的意識指導下必然會沖淡教學的主題,把有組織、有內涵、有目的、探求知識的課堂變成了類似於放牛羊的牧場,盲無目的、放任自流,甚至為了迎合學生出現了低階趣味。自己上課時感覺把學生調動得很積極,氛圍好,而最終的學習效果卻是一塌糊塗,甚至於導致學生只記得搞笑的地方,對應該掌握的知識一無所知,能夠培養的能力一無所有。這樣的活動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說活動中講氛圍不能走極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動的本質,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動而有效。
***二***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對於學科領域本身的研究,學科動態資訊的瞭解,傳奇世界私服以及課堂教學中諸如講授藝術、邏輯分析、語言表達等“內功”的和積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覺得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在備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一課的過程中,翻閱了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梁啟超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白華《中國哲學史提綱》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專業素養,為自己深入淺出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可以說,對於一位教文科的教師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工作。因此,新課程背景下作為老師必須要多讀書。
學生對什麼最感興趣?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興趣!在課堂當中一定要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將書本的知識生動地呈現給學生。構建主義教學觀認為傳奇世界私服釋出網,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理解物件資訊和知識內涵的個性化過程。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自知困”。關於新課程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更充分地體現新課程的仍舊是我必須要探索的一個大的問題。在新學期的《導言課》當中我對我的課堂內容作出瞭如下一些改動,讓導言課從簡單的“見面課”上升到對歷史學科的正確認識與歷史教學目的的明確。圍繞著三個主要的問題展開討論:1、什麼是歷史?2、為什麼學習歷史?3、怎樣學好歷史?從而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要正確理師在課堂教學“多元互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是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善於抓住學生在課堂中所出來的智慧火花。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提高自身史學素養,熱血傳奇私服在異彩紛呈的材面前能否從容應對已經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過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端好歷史教師這碗飯的時代,隨著新課改的來臨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也結束了教師這一行業甚至上十年不更新業務知識的局面。
舊教材是教學大綱的直接演繹,是教學大綱的直接體現,所以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並落實大綱的一切任務,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很好地應付考試。而一標多本下的材,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打破了傳統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體系,將 “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內容融合起來新開傳奇私服,以專題的形式來呈現。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用一系列專題展示出人類歷史發展的全景圖,三個歷史必修課模組實質是講述文明史、物質文明史和文明史,六個選修課模組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內容的展開和深化。在這些方面材無疑給了我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更貼近我們當今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可以說文明史觀引入中學歷史教學,勢必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極大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一次真正的。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覆講了好幾遍他為什麼還不會?”、“為什麼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為什麼學生對涉及理論聯絡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說說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後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著手解決,具體成文。
***三***
本學期,帶高二三個文科班、四個理科班,高一一個尖子班的歷史教學,一週共15節課。課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卻特別累。尤其是高二歷史教學倍感吃力。下面就談談自己的這一週教學感受:
首先在備課時,特別是第一單元內容,備課起來總感覺無處下手,對知識點的處理把握不住,備課起來很苦難。思想史是一定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歷史產物,內容比較的抽象,時間又比較的久遠,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困難。第一單元還有很多內容涉及到哲學的內容,講深了,學生還沒有學過哲學,根本就無法理解;簡單處理,學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學學過後,我想第一單元的內容教與學都會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課,一週5節課***包括晚自習***,上完兩節內容,課後與學生交流,學生認為對某些問題還是很難理解,感覺比政治與經濟史的學習還要難。期間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手段,備課時充分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靈活方法。所以上課時感覺有種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於我校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的實際,本學期我要求學生堅持 “課前預習,課堂大膽展示”,改變原來課前不願意預習、懶於預習的狀況,同時以各種方式去檢查與敦促。幾節課後,有很多學生與我聊天時,都談了自己的感受,認識到課前預習,課上敢於展示對學習好歷史的重要意義。仍然有很多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願意課前預習,不願意課堂去展示,與同學去討論,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估計需要我們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我對他們與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講述思想與政治、經濟的關係時,我深感學生對必修1、2知識的遺忘程度嚴重,因此還要加強對必修1、2知識的複習與回顧,這就與課前預習有很大關係,每節課前我都要求學生複習回顧相應的與之有關的知識,特別是必修1、2的內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針對此,我準備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必修1、2內容的複習,準備每一單元開始時,先把必修1、2內容進行復習;單元結束時,再把政治、經濟、文化內容按照專題的方式進行歸納,以便學生能從巨集觀上,系統地掌握知識點,搞清楚知識點前後關聯。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現實中能不能實現,也深知這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增加自己的教學負擔,而我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學性?對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們的指點。
***四***
一、讓學生認識學習歷史的重要性
歷史雖然作為一門考試升學的科目,但是我們不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歷史。歷史是人類過去的活動,紛繁複雜、豐富多彩,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記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歷史系的戴安娜·諾維茨教授說:“沒有歷史頭腦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覺醒來,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歷史科是一門綜合學科,內容廣泛,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歷史的學習對於人尤其是對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學生更加重要。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歷史學習,歷史學家司馬遷說:“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偉大領袖毛澤東熟讀二十四史。古人說得更好:“學史使人明智”,確實如此,使學生認識學習歷史在認識社會、判斷社會問題等方面的獨特作用,認識到歷史很重要,學習歷史不只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二、激發學習興趣,達成學習目標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學史興趣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智慧的一把鑰匙,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對於學習活動有重要意義,它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歷史學習的社會意義,喚起學習歷史的熱情,激發更大的學習慾望與更強的學習動力。
1.針對教材的枯燥無味,教師在備課時要多蒐集相關的歷史小故事,儘量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在歷史故事中灌輸著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傳遞人文精神,樹立起民族氣節和培養高尚的人格情操,老師講的輕鬆,學生們學的輕鬆,何樂而不為呢!
2.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體及網路資源,創設形象直觀的歷史情境,把遠的拉近把虛的變實,把抽象的變具體,製作優秀課件、剪輯影像資料,豐富學生的試聽感受,渲染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在歷史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與課堂氣氛的關係很大。有提問而又得當,就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集中,並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往往一堂課的重點部分通過一到兩個高質量的提問就能解決。而這一到兩個提問往往能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師在課後的教學反思中把自己精心設計的這一到兩個提問記下來,日積月累,就會從中悟出提問的技巧。
三、改變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教學改革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過程,既對立又統一,在這對矛盾中,雙方都是積極因素,把兩者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以教促學,以學促教,以學促學,使整個教學過程處於共振、互動和合作之中,這就是所謂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歷史課程標準》“課程的基本理念”也要求“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所以歷史學習,應在學生主體自學、預習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大膽質疑,對重大歷史人物、事件進行有創意的評價。隨著課改的進行,許多教育工作者在這些方面做出了許多大膽的嘗試。可以讓學生組成討論小組,就某些歷史專題問題,合作學習,探究辯論。更應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從事研究性學習,引領學生了解社會、關注民生,培養學生人文情懷,提高學生治史能力。組織歷史辯論會、一分鐘的歷史演講、撰寫歷史小論文、組織歷史文物參觀考察等。活動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學史興趣,同學之間也增進了解,師生之間也加強了溝通。學生在撰寫“抗美援朝利弊談”中,還走訪老人,進行訪談,增進了對社會、民生的瞭解。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學效果,不同的教學模式都可以嘗試一下。
四、老師要建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俗話說“愛屋及烏”。不論什麼課程,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老師要尊重學生,要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尤其要幫學生清掃心靈的垃圾。古希臘散文家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老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點亮學生心靈之燈。所以我們歷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係。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在教學活動中相容的師生關係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總之,針對目前學生認為學習歷史課沒有用,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的實際,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時要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學用結合原則,闡述歷史課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教學中心,若長久堅持,學生就會從“為用而學”發展到“越學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學”的境界,這也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