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降溫方法
秋冬季節,寶寶發燒很常見。看著哼哼唧唧的小心肝的難受勁兒,而且還不懂得表達哪裡不舒服,真是讓人很揪心。 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科學觀點:發燒是一種自我保護效應,而不是表示疾病的嚴重度。
科學態度:理智看待寶貝發燒問題
寶貝發熱體溫最好能控制在38.5℃以下。正常溫度範圍為36.5~37.5℃,一般以耳溫或肛溫來評估體溫最為正確。當寶貝身體體溫腋下37.5℃以上或肛溫、耳溫38℃以上時,就可以確定為寶貝發燒了。
爸爸媽媽不要硬給替寶貝退燒。發燒是寶貝的一種生理反應,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這是一種抵抗病原入侵的自然現象,所以不能盲目強壓,反而削弱了寶貝的抵抗力。
是否送寶貝去醫院要冷靜。通常來說,如果寶貝體溫在37~38.5℃左右,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就不必著急地送寶貝就醫。可以相應地使用適量退燒藥、多飲水、物理降溫等辦法。
科學解析:兩種引起發燒的典型原因
疾病因素: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疾病很多,如:感冒、扁桃腺發炎、中耳炎、氣管炎、肺炎、腸胃炎、腦炎等,一般都會伴隨著發燒。此外,重病或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釋放出一些細胞激素,而使體溫調節中樞改變其設定,因此也可有發燒出現。
非疾病因素:寶貝體溫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因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時衣服加減不夠及時、水喝得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腦部受傷或長異物、某些特殊藥物的作用,同時一些預防注射也可以引起發燒的副作用。
科學方法:照顧發燒寶貝有講究
為了減少寶貝的不舒服感,爸爸媽媽在照顧上要特別留心。應該讓寶貝充分休息,不要採用“捂汗”的方式,一般來說發高燒的寶貝不要蓋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寶貝發燒後,根據溫度不同要有不同的護理策略:
1. 低熱策略***體溫在37~38.5℃***:
時刻觀察。低燒一般會持續數日,應時刻認真注意寶貝的精神狀態及食慾等。
注意:為就醫做好充足準備,記錄好發燒的天數、間隔時間、溫度變化及其他不適症狀,以供醫生參考。
多喝水。發燒的寶貝,必須以出汗的形式去蒸發熱能以至消耗足量水分。因此,發熱頭幾天內多進液體要比多吃營養重要得多,要鼓勵寶貝少量多次地喝水。
注意:要選擇沒有刺激易於消化的食物,為了補充水分可多喝水、果汁、蔬菜湯等含水分多的食物。
2. 中熱策略***體溫在38.5℃~39℃***:
採取物理降溫的辦法,適度地使用退燒藥以一次用一種藥為原則,以減輕寶貝的不舒服,並防止寶貝熱痙攣發生。
冰敷。當寶貝體溫38.5℃時,用冰袋放在額頭、兩側頸部,也可放在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部位。可以在藥店中買到退熱貼,能幫助舒緩一些高燒所帶來的不適。
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區域性凍傷寶貝的面板。
溫溼敷。用溫溼半乾的大毛巾敷在寶貝的胸腹部,每5~7分鐘更換一次,寶貝也會感到很舒服。
注意:留意房間溫度,注意保暖,以免讓寶貝著涼,病上加病。
退燒藥。如果寶貝拒絕口服藥物,退熱栓就是最好的選擇。這個栓劑是從肛門塞入的,主要由直腸吸收,效果比較快速。
注意:使用退熱栓其退熱作用強,容易退燒過度,導致體溫陡降,而且藥物反覆刺激肛門後,還易造成寶貝腹瀉。
3. 高熱策略***體溫在39℃~40℃***:
溫水澡。用溫水擦浴,水溫控制在36℃~37℃,略低於體溫2℃,每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1次。
注意:用溫溼毛巾在四肢和前胸後背上下均勻地搓揉,使面板表面的血管擴張以促進熱的散發。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
酒精擦浴。按照醫生建議的酒精濃度,以軟布蘸上配好的溶液輕輕地擦腋窩、頸下、兩側大腿根,擦至面板微紅。
注意:要留意保護眼部、外陰以免流入溶液造成刺激與不適。擦浴後應多給寶貝喝些溫開水補充水分。若體溫下降太快可出現四肢涼、發抖、寒戰,就應當改用保暖的措施,立即停止降溫的措施。
4. 過高熱策略***體溫超過40℃***:
立刻就醫。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只要體溫達到40℃,或者超過41℃,應立即去醫院,以確保寶貝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