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用散文要怎樣描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啊,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人們都趕著去祭拜自己死去的親戚和朋友,有的人買菊花和美酒;有的買紙錢和香和燭。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而且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是多種多樣的,是說不完的,今天就講到這裡吧!從去年開始,清明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日,便於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祭奠親人。清明節真是來之不易啊!

  ***二***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們以此表示對已故親人的尊敬與懷念。

  今年清明節,我們全家還是象去年一樣,早上乘車到木洞鎮後,我們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輪。站在船頭,我抬頭一看,天空灰濛濛的,像要下雨的樣子。一陣江風襲來,我不禁感到陣陣寒意,我趕快捂緊隨風飄動的春衣。一陣“嗚嗚嗚……”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忽然,一隻水鳥像閃電一般掠過江面,在白霧茫茫中轉眼不見了蹤影。渡輪在隆隆的馬達聲中抖動著,送我們渡過了浩浩蕩蕩的長江,來到了江北。

  路邊農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黃。遠處山上紅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競相爭豔,夾雜在青山綠樹間真是好看。一陣微風送來的陣陣花香,真讓人陶醉。小溪兩旁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像在給我們扇風一樣,更讓我覺得春寒料峭。

  我們一家人在山路上蹣跚前行。臨近墓地的一段路很不好走,我們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這時天上飄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臉上,令我感到了絲絲涼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來。詩中的描寫的情景與現在是多麼相似!這時,外公將白色的紙幡掛上墳頭的竹枝上。紙幡立即隨風飄舞起來。我和大姑婆把籃子放在地上,在墓前點上香燭和紙錢。大人都表情凝重。媽媽教我點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禮。大姑婆眼圈紅紅的,跪在墳前說:“爸爸,我們來看你來了。”這一番話讓我心潮起伏:清明節來已故長輩墳前掃墓,這是兒女在表達對父輩的緬懷和尊敬,這是濃濃的、割不斷的親情啊!我的思緒隨著嫋嫋青煙飄逸著……這時,我覺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許多。紅燭發著或明或暗的光,一閃一閃地燃燒著,流下的蠟像是在人們流下的淚珠。

  大家祭拜完後,在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大人們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地慢慢地離開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在滿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長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輕的責任。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已故的親人掃墓,並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三***

  這是太姥過世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天空飄著濛濛細雨,雨滴打溼了寬闊的馬路,也潤溼了我的心靈。此時,我看著窗外的雨絲,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太姥。我在心底不停地呼喚著:“太姥,您過得還好嗎?”

  也許,這樣的呼喚不能表達我對太姥的懷念。在我的記憶裡,太姥還是那樣的親切、慈祥。可是我和太姥被生與死的界限分隔在兩個遙不可及的世界。我曾經夢想自己坐著小船,和太姥相聚,我知道這只是一個美麗的泡影。太姥在天堂,我在人間,我們相隔的很遠很遠。在這個清明節裡,不知道太姥是否也在思念我呢?

  記得有一次,頑皮的哥哥看見路邊有一條狗,他悄悄地來到太姥房間,猛地一下把正在打盹的太姥手裡的柺棍兒搶走了,太姥無助地喊道:“羽佳!羽佳!你小哥搶我的柺棍兒!”我連忙跑出去追哥哥,從不懂事的哥哥手裡奪回了柺棍兒還給了太姥,太姥的臉笑成了一朵燦爛的菊花,得意地說:“還是我的羽佳好!”而今,太姥記過離開了我們,我不願意接受這殘酷的現實,我真想和太姥永遠在一起。

  從前,每到放學的時候,都是太姥牽著我的小手祖孫倆一路有說有笑地回家,太姥的手是那麼溫暖,笑容是那樣慈祥。現在,看到家長們在校門口接孩子,我的心都要疼一下,那曾經是一幅多麼美好和諧的畫面啊!如今只會出現在夢中,我的淚水不由奪眶而出。太姥的離去在我心裡留下了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今天是清明節,我越發思念起太姥,那人傷口就越疼了,痛得我無法忍受,只好任淚水和窗外的雨滴一同落下。

  假如上天能夠實現我的一個願望,我希望那個慈愛的太姥立刻回到我身邊,永不分離;如果這個願望太難實現,我也希望能再看一眼太姥,哪怕只有短暫的幾分鐘,我也心滿意足了。

  在這個清明節,我惆悵萬分。天空下著牛毛細雨,那是太姥與我思念的淚。

  ***四***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裡的先烈的英靈。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

  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

  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