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一夕的故事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瞭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楊朱博學多才,很受人尊重。

  一次,他到朋友季樑家去,恰巧季樑身體不舒服,躺在床上。季樑的兒子見了楊朱後,哭著說:“楊伯伯,我父親的病看上去很凶險,你能否幫我請醫生來為他診治一下。”

  楊朱探視了季樑,安慰季樑的兒子說:“賢侄別急,依我看,你父親的病並不嚴重,只要好好調理,很快會痊癒的。”

  但是,季樑的兒子不信,一下子請來三位醫生。第一位醫生給季樑診治了一下,說:“你得病的原因是冷暖沒有節制,虛實失調,陰陽不和,平時飢飽不均。只要吃幾帖藥,即可藥到病除。” 季樑搖搖頭說:“你只是個普通醫生,你走吧!” 第二個醫生為季樑診了脈,說:“你的病是由於先天不足,而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用藥來治好你的病,恐怕很難。”季梁贊許地說:“你是一位良醫。” 第三位醫生只望了望季樑的氣色,說:“你的病是由精神憂鬱引起的,所以不用吃藥,只要好好修心養性,就會好的。”季樑十分讚許地說:“你真是一位神醫啊!”

  原來,季樑的病確實是因精神憂鬱而起。他的病經過精神調節,果然沒過多久就好了。

  【釋義】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形容只有很短的一段時間。

  【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力命篇》。

  相關人物介紹:

  1、楊朱***約公元前450--約公元前370 ***,,楊姓,字子居,魏國***一說秦國***人,中國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見解散見於《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在戰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現象 ",可見其學說影響之大。

  知名弟子有孟孫陽、心都子,學說繼承者,有告子、子華子、詹何、它囂、魏牟等人。其學說並不是淺薄簡單的"自私自利"。他們對老子的思想加以發展,旨在通過對個體的自我完善進而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他們"貴生"、"全生"的觀點,對稍後的莊周很有啟發。

  《列子》是先秦時代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題為《楊朱》。經考古證明,本篇內容為楊朱學說,屬於它囂、魏牟等楊朱一脈 ,代表楊朱的哲學。其中對於一毛不拔的記載證明了孟子荀子等儒家學者對楊朱的斷章取義 。

  2、季樑,又稱季氏樑、季仕樑,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隨國大夫,我國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開儒家學說先河的重要學者。李白譽其為"神農之後,隨之大賢"。季樑對隨楚關係格局影響重大,輔佐隨侯期間,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義思想、"修政而親兄弟之國"的政治主張以及"避實擊虛"的軍事策略,使隨國成為"漢東大國",周天子雖"三次征伐"被他稱為"荊蠻"的楚國皆"結盟而還"。可惜當時的隨侯對季樑的諸多治國方略始納後棄,致使四面樹敵,前690年在與強楚青林山一役中喪國辱邦。作為亡國之臣的季樑因此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