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李商隱字為什麼是義山

  李商隱是唐代的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那李商隱為什麼字義山?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李商隱為什麼字義山,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商隱為什麼字義山

  唐朝是詩人發展最鼎盛的時代,出現許多類似大李杜、小李杜的詩人。其中大李杜是最有名的李白和杜甫,而小李杜則略遜他們一籌,是李商隱和杜牧。李商隱字義山,號為玉溪生,是懷州河內人。

  李商隱字義山,晚唐時期的詩人。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是這份才華在官場上並沒有起什麼作用。在唐文宗開成二年,李商隱參加科舉,並考中了進士。之後他就擔任了祕書省校書郎等一系列職務。但是卻因為牛李黨爭李姓的失敗而受到了同僚的排擠,終其一生都沒有得到重用。

  李商隱在官場沒有得到重用,就將精力轉到了詩詞上。他是晚唐時期位數不多要求自己的詩句優美的詩人。他流傳下來的古詩多達六百多首。在後人修編的《古詩三百首》中,他的詩被選中了二十多首,排名第四,僅次於杜甫、王維和李白。要知道唐詩三百首可是從整個唐朝時期將近三百年的所有古詩中挑選出來朗朗上口的精品集合。而李商隱一人就被選中了二十二首,佔了將近7%的篇幅,可見李商隱寫的古詩魅力之所在。

  李商隱一生最大的貢獻也正是在古詩上。他所撰寫的古詩主要有政治詠史詩、抒懷詩、詠物詩、愛情詩、應酬唱和詩和駢體詩。而他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含蓄和朦朧美。尤其是他的近體詩成為了唐代七律的第二座里程碑。除此之外,他還開創了愛情詩的新風格。

  李商隱生平簡介

  李商隱是唐代的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隱著有《李義山詩集》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李商隱、李賀、李白又稱“三李”,李商隱和溫庭筠、段成式詩文風格相似,因三人在各自家族中排行十六,故並稱“三十六體”。

  李商隱早期有良好的教育,因為李商隱的父親當時是做官的,所以李商隱5歲就能背書文,7歲就能舞文弄墨了。不過李商隱父親死後,李商隱的家庭就敗落了,10歲的李商隱就揹負起了家庭的負擔。長到16歲,李商隱就以擅長寫古文出名了,17歲在洛陽受到白居易、令狐楚的賞識,令狐楚將他視為愛徒,讓自己的兒子與他一起學習,並教授他駢文,所以李商隱的駢文最早是受學於令狐楚的。

  但是令狐楚死後,李商隱娶了王茂元的女兒,王茂元為李黨而令狐楚及其兒子令狐絢為牛黨,許多人都認為李商隱忘恩負義,所以在朝廷中李商隱遭到了排擠,很快處於權力外緣,李商隱的仕途因為捲入牛李之爭中變得異常艱難。李商隱在母親死後回到家鄉守孝,這時的李商隱已經快三十而立了。之後的幾年李商隱大多成為幕僚,得到的官位也很低,李商隱最後回到家鄉一生沒有得志,在抑鬱中病逝,享年46歲。

  李商隱錦瑟賞析

  《錦瑟》是李商隱代表名篇之一,雖然李商隱之詩不乏借物言情,但是這首雖然名為“錦瑟”卻並非詠物之意,只不過是按照慣例將詩歌的前兩個字作為題目。李商隱的詩向來晦澀難懂,而此詩又是李商隱的詩中最難解讀的一首,詩家向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感嘆。

  詩人在這首詩中,回憶了自己當年的青春歲月,感慨自己所經歷的不幸,寄託了悲愁、憤恨之情,並且大量採用了莊生夢蝶、滄海珠淚等歷史典故,運用比興、聯想等手法,將聽到的聲音轉化為視覺感受,將分割的碎片意象組合成朦朧的意境,藉助能見能感的形象以傳遞詩人心中真誠、強烈卻又幽怨、曲折的情義。全詩辭藻華美,含蓄深沉,意味深遠,感人至深。

  詩文大意:華麗美好的錦瑟,為什麼要用五十根琴絃來配?它的每一弦每一柱,都使人無比思念似水一般的年華。莊周在夢中幻化成蝴蝶翩翩,而夢醒時分悵然若失;杜宇將心託於子鵑,魂歸時刻,滿是無限的哀愁。茫茫大海在月色的映襯下,閃耀著如同淚珠般的點點光斑。藍田山上的美玉,因為溫暖月色的照耀,升起縷縷的青煙。這般的深情,何必再次追憶呢?就是在當時,也已經足夠令人感懷了。

  李商隱的這首詩作於晚年,他在官場沉浮多年,仕途始終失意,中年又喪妻,因此此詩的真正含義向來都是眾說紛紜,或愛國,或思妻,又或是自傷,至今也始終難以分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