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竹子託物言志的散文

  一場春雨過後,竹林吮吸著滋潤的甘露,孕育了好多胖娃娃,它們探出了黃花花的小腦袋,向大地展示著自己旺盛的生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篇一:竹

  竹,向來被文人墨客們所喜愛,我也對熟情有獨鍾,是什麼讓大家如此愛竹呢?

  竹,扁平的葉片,一柱擎天的枝幹,矗立在天地之間,中空有節,它還有緊緊下扎的根,使竹子永不倒下。

  鄭板橋一生愛竹,畫竹,更酷似竹,我只是百年之後在一長叫板橋的紙上走過,走在那條鋪滿中國式氣節的竹子中,我只是百年之後仰慕你的一個小生,啊!板橋!我跟在你的腳印背後,目睹了一個個瘦骨嶙峋的腳印,它們觸目驚心啊!你迎風而立的背影讓我誤以為是西窗下的一棵篁竹。任它東風也好,西風也行,北風也罷。只有你是那樣的不折不摧,不卑不吭,站著,迎風送雨,沐霜淋雪。

  竹不僅有節氣,還是虛心的,正如古人云:“虛心正如古人云:“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它從不誇耀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總是默默的守侯著。大詩人蘇軾曾說過:“寧可食我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竹還很有人情味呢,相傳,古代有一個帝王叫禹,他死後,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痛苦而流下的血淚染紅了一種竹,從此,這種竹就有了斑點,被稱為湘妃竹。

  老家就有一片湘妃竹林,芊芊青翠欲滴,枝枝綠意生涼,竹枝上的斑痕隨意灑著如淚輕搖,怔怔的要落下來。《紅樓夢》中的林妹妹被稱為蕭湘妃子,是因為她很喜歡蕭湘館的竹子,她也愛竹的氣節,她為了自己的真愛而奮鬥,也留下了血淚。

  竹還是歲寒三友之一呢,何謂歲寒三友?就是“連鋒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依絕壁”的鬆“等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梅,還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竹,能在如此多的植物中成為三友,竹的過人之處可見一斑。

  竹全身都是寶,竹爺有一股大自然的清香,可以用來包粽子。竹的枝幹可以用來做椅子。筍子鮮嫩無比,吃起來脣齒留香。

  世事如棋,一切都在變,但總有一些東西,堅硬比磐石,柔韌如蒲葦,會長久留在你的心裡,不被時光裹挾而去,那就是——竹的精神!

  篇二:我欣賞你——竹

  古往今日,歷代文人墨客都對梅花給予了無限的情意,南宋陸游的一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就把梅花推向了群芳之首,他的芳姿可以說藝牙群雄。可是竹子相對於梅花來說,就沒有一壓群雄的姿態,可他卻擁有人們應追求的良好品質。

  竹乃禾木科朱亞科高達喬木狀植物的總稱。我欣賞,欣賞他春雨過後,鮮嫩的竹筍就破土而出後長成的婀娜的姿態又變成高大威武的巨人的千變萬化。

  我欣賞,欣賞他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的剛正。

  我欣賞,欣賞他凌霜竹箭傲美雪梅,直與天地正春回的自信。

  我欣賞。欣賞他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

  我欣賞,欣賞他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鬆,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侵見前鋒。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陰濃,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的可人。

  我欣賞,欣賞他一節復一節,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的清高。

  我更欣賞,更欣賞他的莫嫌血壓低頭,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上埋節短,清尖露後,立刺蒼穹道出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蘇東坡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道出了竹子在人們生活中的中重要性。可是現在又有多少人欣賞並去追求呢?估計與周敦頤的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可相提並論了吧!

  篇三:讚美竹

  三月暖風徐來,百花待放,處處春意盎然。然在眾簇叢中唯有一株嫩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望著它遙想家鄉那片竹林,在春雨的滋潤下,是否更加茂盛?

  我幼時曾在鄉下,家鄉有座山頭我記得很清楚。那裡有片竹林,我閒暇之時便喜歡去那裡玩耍。

  未到山腳遙遙望去春風吹過竹林,拂起青青竹葉,碧波盪漾,景色煞是醉人。一路耍玩進竹林,陽光透不進來,只能灑進點點碎光。我和幾個小夥伴一起拎著竹籃嬉笑著進來挖竹筍。

  夏季竹子長的最為茂盛。謂竹“酷暑生清陰”一點不為過。當太陽炙烤著大地,村民們三五成群的搬著竹凳進入林中,在竹子的蔭庇下,聊著天、喝著茶、談笑風生,悠然自得,很是自在。

  寒蟬鳴悽,百花皆羞澀的垂下“腦袋”。只有那片竹林在悽骨的寒風中傲然挺立,在金色的世界裡,它依舊我行我素,向人們展示著它那亙古不變的面板。

  寒風挾帶著冷雪打在竹子身上,壓彎了它的身軀,但它始終不肯趴在地上。我想,也許它還不甘心就此倒下,它也許在等,等著“明朝紅日出,依舊與雲齊。”

  每每憶起竹時,腦海中便浮起錢樟明的《水調歌頭·詠竹》一詞,“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幾經狂風驟雨,寧折不易彎。依舊四季翠綠,不與群芳爭豔。”我想,這就是竹之魂的總概括吧!其實這又不是人生的寫照?中華名族的歷史上有多少英雄豪傑與竹之魂是何其相似啊!文天祥寧死不降;朱自清寧願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筆筆事蹟皆撼我心。

  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寫歷史,是好是壞要靠自己走出來。應該像竹一樣,每走一節,都要虛心直上,給自己人生添上一筆圓滿的句號。

  歷歷竹節,足以言志。我愛竹,我學竹,我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