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打一成語是什麼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則有趣的成語猜謎遊戲,後附有謎底答案,你猜的出來嗎?快來看看吧!
 

  謎語題目:浪***打一成語***
 

  謎語解析:“浪”由“水”和“良”組成,“水”扣“流”,“良”扣“善”。所以成語是“從善如流”。本成語意思:從:聽從;善:指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如流:像水從高處流下那麼快。聽從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順暢。形容樂於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

 

  謎語答案:從善如流

 


 



  從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像流水一樣,比喻迅速。形容聽取正確的意見及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流水那樣快而自然。
 

  近義詞:從諫如流 從善若流

  反義詞:獨斷專行 剛愎自用
 

  成語典故

  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晉欒書侵蔡,遂侵楚,獲申驪。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範、韓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大獲焉。聲伯如莒,逆也。

  鄭國是春秋時的小國。它為了防禦楚國,和晉國簽訂了盟約。結盟的第二年,楚國即發兵進犯鄭國。晉軍有約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與楚軍相遇,楚軍不戰而退。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佔楚國的蔡地。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但“中軍佐”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兵,說:“楚軍已撤,鄭國轉危為安,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欒書元帥覺得有理,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對此,《左傳》稱讚欒書的舉動是“從善如流宜哉”!
 

  成語故事

  從善如流的意思是指採納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流水那樣暢快而自然。比喻樂於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出自《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公元前585年,鄭國不敵楚國的進攻,求救於晉國。晉將欒書奉命前去救援,使楚軍退兵回國。後欒書又去攻打蔡國,蔡國急忙向楚國求救。楚國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軍救蔡。晉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準備率兵攻打援蔡的楚軍。這時,欒書的部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阻止說,此次與楚軍交戰,勝了也不光榮,敗了則會令人羞恥,於是建議收兵回國。

  欒書採納了他們的建議。軍中有人對此持異議,認為輔佐欒書的有十一個人,只有知莊子等三人主張收兵,而主戰的人佔多數,因此應按多數人的想法行事。欒書回答:“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多數。知莊子他們是賢人,他們的正確意見便能代表多數人的想法。”於是,他下令退兵回國。過了兩年,欒書率兵攻下了蔡國後,又想去攻打楚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具體情況後,又建議欒書暫時不要攻打楚國,而去攻沈國。欒書又一次採納了他們的建議。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時人便稱讚欒書以從善如流的意思說:“欒書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而又自然。”
 

  成語造句:

  ***1*** 讀書可以將人引向一條從善之路。從善如流,惡也就少了。

  ***2***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從善如流,真言如金。

  ***3*** 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從善如流。

  ***4*** 老張為人正派,從善如流,你們會相處得很好的。

  ***5*** 我們要學會從善如流。

  ***6*** 在位者如果不能從善如流,但知師心自用,便將成為獨裁一個。

  ***7*** 從善如流,包括看壞的時代,不只是好的時候,給你一個真實的角度對約會。

  ***8*** 我們有必要融合美國年輕一代,從善如流,並且要求收復原先那份讓我們國家強盛的價值體系。

  ***9*** 既然大家都想提早散會,我就從善如流吧!

  ***10*** 他能從善如流,就是他所以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