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迎中秋的黑板報

  中秋節,是我國眾多傳統節日之一,千百年來,形成了深厚的獨特中秋文化。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圖片及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中秋的文章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的中秋節總是被稱為“八月十五”。曾祖母是這樣叫的,祖母也是這樣叫的,到後來,就連生活在城裡的父親、母親也是這樣叫的。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八月十五”就比“中秋節”親切的多。雖然,它們指的是同一天,同一個節日,可我總是覺得“中秋節”是屬於所有人的,而“八月十五”是真真屬於我們自己的。

  過去的莊稼人不會說什麼是中秋節,也不會問“八月十五”為什麼要放假,倒不是他們不懂傳承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在農村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表達有他們自己的方式。

  所以,我們小時候根本不會聽到有人說放中秋節假或是國慶節假,老師說放假也只是說放“農忙假”。是的,在過去的農村,農人一年四季有著幹不完的活,尤其是到秋季,地裡的玉米熟了,樹上的蘋果紅了,田裡的小麥該播種了。。。。。。

  農活是繁重的,可“八月十五”必須是得過的,白天自然是忙碌的,可到了晚上等大家都吃過了飯,這時,就真的到了人們閒暇的時間。男人們都披上外衣拿起茶杯去門外的槐樹底下下棋,女人們收拾完廚房就急著叫自己的孩子回家給他們分配任務,而這也是孩子們樂意做的。

  我們家種的蘋果最多,奶奶分配給我的任務自然是去給村裡沒有種蘋果的人挨家挨戶的送蘋果,奶奶挑著又大又紅的蘋果放入一個籮筐中,還不時地給我吩咐:“你三爺爺家就你三爺爺和三奶奶,蘋果也不大能吃得動,就把這幾個給他們吧,你二叔家孩子多,你看著到你大伯家讓你大伯給他們自己留一些,剩下的全給你二叔家吧。”我貌似專注地聽著奶奶的安排,可兩隻眼睛卻直勾勾的盯著的蘋果看,口水早是嚥了又咽。奶奶覺察出了我的饞樣,在屁股上拍了我一下:“快去,要不人家都睡了。”

  我快速的完成了奶奶安排的任務,同時也“換來”了不少新的水果:三爺爺家的紫葡萄,大伯家黃軟梨,二叔家的大青棗。。。。。。裝滿蘋果的筐子,繞著村子轉了一圈回來後還是一筐子,嘿!這種事情也許只屬於那個年代了。

  滿筐子去,滿筐子來,肯定是要挨奶奶說的,可我早已管不了那麼多了,像猴似的跳出了門,去找爺爺,正好,下棋的人都散了,我急忙奔到爺爺面前:“爺爺,爺爺,快,獻月亮了。”爺爺剛從棋中回過神來,被我一喊,猛地抱起我來用他那硬渣渣的鬍子扎我的臉蛋:“好,回家獻月亮嘍,獻完月亮吃月餅。。。。。。”

  家鄉的傳統,只有先敬過月亮的那些個水果才是允許被我們吃的,而爺爺所說的月餅,也就是現在最普通不過的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