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年糕的日記精選

  過年吃年糕是中國人的風俗之一,年糕是過年的必備的節日食品之一。下面小編為你帶來蒸年糕的日記 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蒸年糕的日記篇一

> >

  過年蒸年糕在我的家鄉已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習俗了,在家鄉不論貧窮富裕,每戶都會吃到年糕。

  每年一到臘月中旬,人們就開始做年糕。選取用上等的糯米和料米按比例搭配,再撐拌放進缸裡浸泡。還要經常觀察缸中的原料根據天氣壯態來確定浸泡時間,浸好的米需清淘乾淨,再進行水磨,磨面是個苦差事,一般的人無法操作,家鄉有句古話:“櫻桃好吃,樹難栽,餑餑好吃磨難來”雖然現在有了電動磨面機,可以省去不少力,但是家鄉帶是沿用傳統的老方法,因為機械不介浪費電,而且用它磨出的同做年糕,口感粗糙,還有種生硬感。人工磨的就大不一樣了,不僅細膩,而且口味極佳……

  如今,在春節期間,年糕一般要上餐桌的家鄉人都要品嚐這香味年糕,不僅對年糕味道的喜歡愛,不圖個吉利,大家渴望著新的一年那些精美的圖案,吉祥的文字能帶來好運!

  蒸年糕的日記篇二

> >

  為了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人們幾乎從臘月開始就要忙碌起來:購置年貨,打掃衛生,製作美食……今年過年讓我最難忘的便是和爺爺奶奶一起蒸年糕的事情。

  除夕那天早上,當獲得父母的恩准,可以和爺爺奶奶一起去村上的李伯伯家蒸年糕時,我樂得一蹦三尺高!走嘍,蒸年糕去!我趕緊下樓幫忙去搬米袋子,爺爺樂呵呵地對我說:“嗨,瞧我孫子這猴急樣!要搬的不是米袋子,是米粉袋子!”“Yes, grandpa!”我立即向爺爺敬了個隊禮,然後去搬米粉袋……啟程嘍,我騎上心愛的自行車,趕在爺爺奶奶前頭當起了“先遣隊”。不一會兒就達到了目的地。

  李家院子收拾得真乾淨,屋裡屋外早已擺放好了蒸年糕用的器具,一位大娘正坐在矮凳上側著頭往灶膛裡添著柴火,灶上的大鍋裡漸漸冒出了縷縷熱氣。開始蒸年糕了,爺爺搬出了我們帶去的米粉袋子,李爺爺則把一個木製的大蒸籠安在了大鐵鍋上,又把一塊薄薄的白紗布墊在蒸籠裡。一切準備停當,爺爺就開始往蒸籠裡均勻地撒米粉了,只見他探著腦袋身子微微前傾,右手不緊不慢地揮舞著,撒了一層又一層米粉。過了一會兒,米粉終於撒完了。接下來就要開始打年糕了,爺爺先把蒸鍋上的年糕挪到了一旁,又像變戲法似的將它移到了另一個木製大盆裡。我拿起爺爺遞來的木槌,用力地敲打起來,雪白的年糕也歡快地舞了起來,一會兒這裡鼓起來,一會兒那裡凸一片,真有趣!爺爺見我打得甚歡,不失時機地告訴我:年糕也叫“粘糕”,人們都想把它做得越黏越好,這樣吃起來才滿口細膩,所以要認真敲打。

  年糕打好了,照例還有“踩年糕”這一環,但爺爺說因為我打得好,打得久,所以直接晉級到“切年糕”。哈哈!切年糕也很有趣,它與切青菜、水果完全不同,所用的“刀”——居然是線,裁衣用的線哦!在我們祖孫倆的配合下,切年糕的活兒猶如做遊戲一般很快就完工了。迫不及待地割了一小塊放***中,香潤滑口,細膩無比,真是說不盡的美啊!

  有累有喜,先苦後甜,這樣的幸福真是來之不易呀!這大概就是過年的勞動——蒸年糕給我的感悟吧。

  蒸年糕的日記篇三

> >

  春節快要到了,家家戶戶都要蒸年糕。為什麼要蒸年糕呢?因為大家都想在新的一年裡快快樂樂的,高高興興的,所以我家也不例外,今天就要蒸年糕了。

  吃過飯,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就開始蒸年糕。奶奶先把許多白糖放進一個桶裡,向裡倒了很多開水,很快糖全都融化了。奶奶把事先準備好的米粉放在一個很大很大的盆子了,再把糖水一點一點的倒下去,用手去搓米粉,慢慢地米粉就變成了一粒一粒的小圓子,把這些小圓子放進一個木桶裡,先蒸一會兒,再在上面撒一些細細的圓子,再蒸······

  蒸好了,爺爺端著木桶走出去的時候,我看到爺爺的手在發抖,看上去很重也很燙,他嘴裡不停的喊:“讓開讓開,小心燙著!”然後把裡面的糕倒在桌上,爸爸用力的搓糕,每搓一次,我在糕的下面都要用溼的布擦一下,如果沒有擦,糕就會黏在桌上,這時我會拿一把剷刀,把黏在桌子上的糕弄下來。很快就搓好了,把那搓好的糕拉長,用溼布蓋在上面,把糕壓平,再用一根線系在筷子上,把線放在要切斷的地方,拉住兩端向後拉,一條條雪白的年糕就出來了,為了不弄髒,所以要用保鮮膜包好,一條年糕就弄好了。我覺得很好玩,就走過去對爸爸說:“讓我試試吧!”爸爸笑著說:“你行不行呀?”我知道會這樣,所以我神氣地說:“這麼小的事還會難倒我嗎?真是笑話。”我照著爸爸的樣子做,可是那年糕怎麼也拉不直,後來爸爸對我說:“你拉的時候要一直線拉下去。”我照著爸爸說的去做,果然做好了,看著自己做的年糕,開心極了。

  原來蒸年糕也有這麼大的學問,看起了很簡單,但做起了很難。
 

看了蒸年糕的日記 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