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研組學習計劃
小學品德教研組以科研為引領,探索小學品德課程與綜合實踐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進品德學科建設。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讓學生快樂地學,讓老師幸福地教”的樂學吳江打造為願景,以六力並舉的快樂校園建設為抓手,以轉型為主線,發揮“研究、指導、管理、服務”職能。立足課堂,積極探求小學品德學科教學的最優化途徑。立足教師發展,努力變革教研方式,推進“三微”精緻教研。以科研為引領,探索小學品德課程與綜合實踐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進品德學科建設。
二、工作重點和措施
㈠立足課堂,尋求小學品德學科教學的最優化
1.以課標為綱領,加強學習提升。繼續做好《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20XX版***》的學習,尤其是要針對課標中重新修訂、修改的內容,教師要進行深入學習、仔細體會,把握好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性質、基本理念,瞭解基本的教學方式、評價要求,並努力將課標要求體現於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2.以質量為目標,規範教學行為。品德學科以兼課教師為主,教師要向“每節課要質量”,根據學生基礎和實際,設定明確的課時教學目標,有效開發和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多元、合理的教學活動,關注學生主體性,提高活動參與度。要積極開展多主體、多形式的教學評價活動,使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保持。
3.以研究為途徑,提高教學效果。教學的過程應該同時也是研究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發現、研究、改進,從而不斷優化教學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學生。再次要研究教學方法。
4.以建模為抓手,優化教學方式。根據教育局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為主要特徵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要求,本學期將圍繞“實踐體驗式教學模式”“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這兩個教學模式進行實踐與研究,細化操作流程、優化策略,以期不斷完善、更趨合理。
㈡嘗試“三微”,追求學科教研精緻化
1.微型課的探索與改進。微型課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課堂教學研究形式,並在第四屆A級課評比中進行了全區推廣。本學期,我們將將在聯片教研活動中嘗試微型課的探索與研究工作。
2.微教研的嘗試與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題、微組織、微片段為基本特徵的教研活動,微教研還是一種網路教研方式,本學期,我們藉助區教育局雲教研平臺的建設,將給老師們創設交流、反思、探討的空間。
3.微課程的建構與推進。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傳統教學觀,要求做到“既見樹木更見森林”,要求變學科意識為課程意識。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師自身特長,嘗試微課程的建構。
㈢著眼發展,索求學科效益的最大化
1.推進評價改革,發展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出發點,更是教學的歸宿。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小學品德學科是以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為目的的,因此,在教學中要積極推廣“以學論教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評價制度,讓“以學論教”、“以學定教”、“以學促教”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大家要認真把好品德學科教學的質量關,按時、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2.藉助課題引領,發展學科。本著科研先導、引領的原則,本學期將繼續做好品德課題的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要在研究中不斷反思、及時總結,定期形成課題論文,在發展學科的同時,也促進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