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測試卷分析

  通過試卷分析,可以評估教學質量,找出帶傾向性的問題,診斷產生錯誤的原因,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以供大家參考。

  ***一***

  一、基本分析:

  測試卷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緊扣新課程理念,從概念、計算、應用三方面考查學生的雙基、思維、問題解決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試題做到了不偏、不難、不怪,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增加靈活性,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成績和水平,增強了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另外,試題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開放性,給學生留有自由選擇解決問題的空間。

  二、試卷評析

  本次試題難度適中,內容全面,覆蓋廣泛,各部分分值權重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注重了趣味性、實踐性和創新性。

  ***1***知識體系充分體現

  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了學生的記憶力的水平。本次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點,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有較高的比例,並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試題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情景化,通過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和應用價值。

  ***3***各方面能力得到考查

  當今社會,能力是十分重要。試題通過不同的數學知識載體,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三、試卷分析;

  第一大題:填空。

  此題共有10個小題,考察內容覆蓋面廣、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及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學生做這類題目時,沒有認真讀題的習慣,分析能力較弱,造成失分較多的情況。特別是第2、3、5小題錯得較多。知識遷移能力不夠好,靈活運用能力不夠強。

  第二大題:判斷題。

  此題包括5個小題,這五個小題出得較好,能考察學生的能力,特別是第1個小題,這個題如果學生不去認真思考,就很容易錯誤理解為“自然數都是分兩類的”判定正確。

  第三大題:選擇題。

  此題考察了學生的思維靈活的能力,平時學生會做,但題意稍微變化,就容易出錯。如:第4題,有不少學生選擇答案***C***,第5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較差,又不願意動手,想當然地選了***A***。這幾題也為教師敲了警鐘,教學不能太死板,要靈活多樣,在發展學生的思維上下功夫。

  第四大題:計算。

  此題出錯不多,大部分同學對基本計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過程中,有馬虎、不認真現象。少部分學生在計算時,通分不準確,計算後也沒有約成最簡分數。在第4小題中,學生計算表面積時,思考不全面,加上平時對這類題組合圖形的練習不多,有不少學生多算或少算一個面的面積,說明平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到位。

  第五大題:實踐操作。

  這個題考察學生兩個方面,一個是觀察能力,另一個考察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學生答得不是很好,對旋轉180度的掌握不夠好,沒有把知識點掌握牢固,平時教學中應多讓學生動手。

  第六大題:解決問題

  此題共有5個小題。此題是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並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生活應用能力,如:第2、4小題,這兩題都貼近實際生活,學生很感興趣,所以做這樣的題,需要特別認真。但是涉及分數應用題得分率不高。第2小題做得不好,平時的訓練沒有涉及到這類題目,還是知識學習得太死板,不夠靈活。

  三、資料統計

 

  通過資料表來看,這套試卷情況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1.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失分最嚴重的就是填空題和應用題,由於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不能很好的理解題意,所以失分較為嚴重。好多學生根本沒有理解自己求出來的是什麼,他們能正確的運用數量關係,但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不夠。我想我們在教學中要在這個方面有所側重,才能使我們的學生高分高能。 2.部分同學在做填空題時對分數的意義與性質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等方面都還有問題. 3.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有待提高。

  四、對今後教學的建議

  1 、要充分利用備課和開展教研活動,加強研讀“課標”和“教材”,切實把握好課程標準,準確掌握新課標的理念、教學內容和知識的難度要求,使用好教材。

  2、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3、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活用”知識,達到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水平。

  4、加強學習習慣和策略的培養。五年級教材的思維要求高,靈活性強,僅用大量機械重複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今後要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等等。

  5、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做好後進生的補差工作,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

  一、試題分析:

  本次試題具有以下特點:

  1、試題考查全面,覆蓋面廣。涵蓋了教材中的所有內容,比較全面的考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本卷在考查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適當考查了教學過程,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目標體系。試題內容全面,覆蓋了教材的所有知識內容,其中觀察物體和圖形的面積計算約佔10%,計算題和應用定律與簡便運算約佔40%,單位換算約佔5%,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約佔25%,其他約佔20%。試題又較好的體現了層次性,其中基礎題約佔85%,稍難題約佔15%。

  2、注重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課程標準》認為:“學習素材應儘量來源與自然、社會和生活,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考試試題應更是這一觀念的航向標。本卷試題從學生熟悉現實情境和知識經驗出發,選取來源與現實社會、生活,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可以直接額接觸到得事和物,讓學生切實體會數學和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

  3、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能力與創新有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創新能力和思維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另一方面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的培養需要教師的認同和相應的教學策略,所以創新題的出現應逐步使教師適應使學生適應。本次試題創新題的出現是比較適度。

  二、試題內容

  1、第一題:填空。

  此題考察內容覆蓋面廣、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及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從學生答卷來看失分非常嚴重。

  2、第二大題:選一選,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裡。此題考察了學生的思維靈活的能力,平時學生會計算,但題意稍微變化,就容易出錯。為教師們敲了警鐘,教學不能太死板,要靈活多樣,在發展學生的思維上下功夫。

  3、第三大題:判斷。

  此題包括5個小題,這5個小題出得較好,能考察學生的能力,這一大題絕大多數學生能夠作出準確判斷,也能順利得分。

  4、第四題:計算。本試題是計算題,共分為三部分:口算、脫式計算、列式計算。主要是有小數加、減、乘、除法,試題設計由易到難,層次分明,無偏題怪題,主要測查學生對小數四則運算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完成比較好。

  5、第六大題:應用題。此題是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並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生活應用能力。

  三、從試卷中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透視出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牢靠,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分析的能力較弱。

  2、平時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有的學生屬於確實不會做,而有部分學生屬於沒有認真審題,讀題草率,做題時想當然。不良的解題習慣是我們做教師的平時疏於規範,缺乏培養。如,卷面上有不少單純的計算錯誤、抄錯資料、漏小數點等低階錯誤。

  3、部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手段單一,遇到有難度的題目不能多角度多側面地去思考而無法完成導致失分;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能力、動手能力不夠。

  4、我們大部分學生還是寧願做,不願說,導致所學的知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四、對今後教學工作的建議。

  1、繼續加強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從這次的試題來看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

  2、加強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絡,注重知識形成過程與能力發展並重。

  3、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注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4、注重知識的落實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5、教學設計的提問和練習要滿足不同學生的求知慾。對難度較大的題目平時儘量提高要求,達到學生能掌握的範圍,對與一些基礎的知識一定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落實。

  ***三***

  一、總體情況

  這次期末試卷的內容充分依據課標的精神,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注重了基礎知識、能力及拓展延伸的綜合測查,試卷主要包括“填空、判斷、選擇、計算、操作題、解決問題、”六大部分,可以說這六道大題不但包括了本冊書的重點、難點知識,而且也測試到了學生對這一學期知識的積累,同時也很好地考察和鍛鍊了學生的各種分析能力,兼顧了各類學生的差異,是一份很有價值的試卷。

  二、試題分析

  1、試題緊扣基礎,難易有度,給學生略有挑戰的考試。

  2、試題以生活素材為情境,考查了學生的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試題的綜合性強,以靈活的形式真正考查了學生對本冊數學知識的理解。

  4、試題注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關注了學生的數學成長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5、試題難易程度適合全體學生,教育的目的在於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緩,試題的低中難題分佈恰當。

  三、具體情況分析:

  1、填空題:

  注重於數學基礎知識的題型,題出的靈活,有針對性,注重了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考察。在10個小題中,出現問題較多的是第8、9、10個小題。第8題:寫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數,很多學生都看成是分母,所以就做錯了;第9題:已知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2平方釐米,底是6釐米,高是*** ***釐米,學生在這道題中都忘了面積乘2,直接用面積除以底,可以看出學生對面積公式的不理解:第10題:把6米的繩子平均分成7份,每段佔這根繩子的*** ***,每段長*** ***米。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理解模糊不清。由此可見,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掌握不夠,學生的學習習慣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的仔細認真程度上有問題。

  2、判斷題:

  判斷題有5道題目組成。答的較好的是第3、4、5小題。從中看出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分數等知識的理解準確。錯誤率較集中的是第2小題,學生對倍數和因數沒好好理解,沒有考慮到它們的範圍,產生了錯誤和混淆,造成了不應該出現的失分現象。

  3、選擇題:

  共有5個小題,本題的錯誤最多的就是第4、5小題。4題在圖形面積的掌握方面還是靈活,5題對組合數字方面不靈活,所以導致丟分,由此也可以看出學生對理解組成數不夠深刻,做題又不夠細心。

  4、計算題

  第1小題除基礎較差的學生外,多數學生丟分不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計算能力。

  第2小題用遞等式計算總體正確率較高,除個別計算粗心的學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出現錯誤外,均能正確計算,但對第3條小題,許多同學都沒有用簡便方法計算,可以看出學生做題還是不夠靈活。

  第3小題丟分不多,就是有的學生做題時粗心,豎式對了但忘了填結果,被扣分。

  第4小題,找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本題失分不多。 第5小題,找最小公倍數學生做的較好。

  第6小題,計算圖形的面積,本題基本不失分,但是很多同學忘了加單位。

  5、作圖題

  第1題做圖形對稱軸,學生失分不大。

  第2題在方格紙上做平移運動,學生在數格時會數錯格子,所以就失分不少。

  6、實際問題

  本次試卷實際問題部分包括分數應用題、數學與實踐綜合應用的解決、面積公式實際應用、路程應用題等型別。總的看題目簡單,沒有較難的題。大部分學生對這類解決問題的題能準確分析、查詢題裡的數學資訊並能找出關鍵句,靈活解決問題。學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在計算上,學生計算出錯。

  四、今後改進措施

  結合以上試卷分析,我認為今後的教學要注意以下方面:

  1、教學行為要嚴謹。

  概念的教學要嚴謹科學,同時注重知識的前後貫通。前面的教學要為後面的教學做準備,後面的教學也要常涉及以前的內容。當然,概念的教學時,一定要給學生大量的感性認識後再總結歸納,對關鍵處還要強調。

  2、計算教學常抓不懈。

  具體為,口算日日練,筆算要熟練,運算順序要強化,計算要提高準確性。

  3、要有效地溝通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原始連線。

  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使數學學習成為生活文化交流的平臺,現實而富有生氣。如果說,讓數學知識富有現實意義有一定的策略可尋的話,那麼放眼生活無疑是最有效的途徑。因此,今後的教學要放眼生活,注重現實的實踐體驗,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做數學”。

  4、要認真鑽研教材,全面把握教材、教參。

  備課時,要認真分析教材,努力理解編者意圖,挖掘教材,在難點處多變換形式加以練習。

  5、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強化學生的書寫要規範

  從試卷和閱卷中翻閱可以看出,學生答卷書寫很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a、計算題中數字的書寫不工整,遞等式的計算等號不對齊,且書寫不規範。b、應用題不寫答語,有單位的不帶單位。日常教學中注意細節的養成,如書寫習慣的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多次檢查的習慣等。

  總之,從學生對本次試卷的作答中,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也查到了自身的不足,給我們的收穫很大,這對我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