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的課程教學結束後,教師應當如何進行反思?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幫助。

  篇一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資訊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一***通過教學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學以致用。教學《元、角、分》,我就結合實際讓他們去發表他們的意見,在解決自身的數學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時的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而是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教學意義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後、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二***思維的訓練應從一年級開始。

  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並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於它的封面設計得多麼美麗,也不在於設計得多麼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後》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鍊。

  ***三***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的學生髮現了5+8其實用8+5來想更好,把5拿來分成2和3;有的學生認為剛學了9+5=用它來推算出結果更簡單;更有學生掰起手指頭一手比8,一手比5,重疊的是3,那就是13。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於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此產生。

  總之,一年級的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體驗少,理解能力也需要一點一點地培養,因此,我還會在教學中要不斷摸索,不僅提高教學效率,更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能力。

  篇二

  本單元要讓學生學習行、列時,既要明確是橫著看還是豎著看,還要弄清數數的順序:是從左往右數,還是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數,綜合性比較強,這就需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進一步體會和領會。本單元的教學讓我體會到:

  1、生活中的數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

  引入部分,我分別採用了觀察班中幾名同學排隊順序變化和觀察幾張以班級其中一個小朋友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用了學生非常喜歡喝的飲料瓶子,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體,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順序是不同的”,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

  2、遊戲活動帶給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在上、下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聽反口令拍手的遊戲活動,當看到自己拍的和別人一致時,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增加成功感。假如發現自己“上當”的同時,他們就會趕緊糾正。如此設計,不僅注重學生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上的滿足,使學生心中充滿激動與挑戰,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

  篇三

  剛學習完十幾減9,經過鞏固複習後,我和我的孩子們馬上進入了下一階段學習—十幾減幾。

  首先,我通過算式卡片複習十幾減9,以開火車的形式回答,並帶讀。果然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一個接一個,聲音洪亮,不愧是領讀的小老師。經過緊張的複習後,我們馬上進入了新課的學習。我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通過“小貓釣魚”這條情景主線編湊一個有關於小貓釣魚的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幫助小貓解決問題,做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把計算教學的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很快小朋友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13條金魚,花的有8條,黑的有***5***條,是用減法13-8=5計算的。這節課的重點內容是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能正確地進行十幾減幾的口算。為了讓學生體驗算理,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讓學生鞏固“破十減”“連減”“想加做減”的不同計算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你可以更快地幫助小白貓解決問題?”你是怎樣很快算出答案的?“學生在爭當小能手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演算法進行了對比和選擇。在教學時,不僅提倡演算法多樣化,而且又引導學生在眾多的演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學生善於學習,樂於學習,勇於思考探索。完成了新課的學習,接下來就是緊張而又輕鬆的檢驗階段了!在這一部分,充分讓學生學會觀察,設定形式多樣的答題活動方式,以解決學習口算的單調性,提高學生的計算分析能力。通過對比,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合適的演算法。

  整節課下來,節奏還是比較緊扣,一環接一環。在上課時,可能由於自己對學生表揚、鼓勵性的語言較少,講故事時缺乏兒童化語言,難免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重點部分如果能讓學生說的更多,做一個更鮮明的對比,相信每個孩子會掌握得更好,更快捷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