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觀點表述的幾種方法

  只有創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觀點表述的創新是演講生命力的源泉。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演講觀點表述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方法一:破舊立新

  顧名思義,演講中的破舊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舊的觀點之後,提出與舊觀點相反或相對的新觀點,雖然破舊立新的難度和風險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氣,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就能收到出語驚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一位演講者在《我們不願做睡獅》的演講中說:有人曾預言,中國是一頭睡獅,就這樣我們被人家當了一百年睡獅,我們也把自己當睡獅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獅子是百獸之王,但一頭酣睡的獅子能稱得上是百獸之王嗎?一隻睡而不醒的獅子,一個名義上的百獸之王,並不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如果我們為這樣一個預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於“人家說我們祖上也曾闊過”一樣,真是脆弱而又可憐。我們不要偉大的預言,我們只要強大的實力,我們不要做睡獅,只要我們覺醒著、前進著,就比做睡著的什麼都強。人家的預言曾是我們驕傲的資本,但仔細分析起來,為一個過去的預言而陶醉或昏睡,於實際又有何益處呢?所以演講者鮮明地提出“我們不願做睡獅”的觀點,猶如當頭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奮發。

  方法二:借老說新

  生活中有許多流傳甚廣的話,如民謠、俗語、諺語等等,但它們為人們所理解的內涵是相對固定的,如果演講者能巧妙地借用這些老的形式,並加以“改裝”,賦予它新的內涵,就能為我們在演講中進行觀點創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寶貴資源,而對於聽眾來說,則會使他們感到似曾相識但又側重不同,只要演講者能自圓其說且言之有理,就能在聽眾的認識上達成一種新的和諧。如筆者曾在演講中說:對待事業,要有心栽花,花不開,也要栽;對待名利,要無心插柳,柳成蔭,也無心。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俗話的形式和內涵廣為人知,筆者借用它,稍作改裝,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聽眾的熱情肯定。

  方法三:老話新說

  同一個正確的觀點,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說法是聽眾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講者一味地外甥打燈籠——照舊,照本宣科,老話連篇,就會使聽眾興味索然。在市場經濟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同一種商品,換上新的包裝之後,就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並能激起顧客更強的購買慾望。同樣,在演講中,把老觀點巧妙地“包裝”一下,也是觀點出新的常用方法。如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曾在演講中說:聯想集團培養人的第一個方法叫做“縫鞋墊”與“做西服”。什麼意思呢?就是培養一個戰略型人才和培養一個優秀的裁縫有相同的道理,我們不能一開始就給他一塊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應該讓他從縫鞋墊做起,鞋墊做好了再做短褲,然後再做一般的褲子、襯衣,最後,才是做西服。

  培養人才不能拔苗助長,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一個臺階爬上去,這個並不新鮮的觀點人人都懂。演講者在這裡把培養人才和培養裁縫類比,把培養人才的過程描繪為從縫鞋墊到做西服,用一個通俗而新穎的比喻給老觀點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內容是舊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謂殊途同歸,新意盎然。

  方法四:由淺入深

  有時關於某一問題已形成結論並被人們當做“定論”廣為接受,似乎再也沒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實際情形遠非如此,只要我們再往前走一步,就會發現“風景那邊更好”。如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井深大曾於1971年出版過一本極為暢銷的書《始於幼兒園為時過晚》。當時人們普遍認定的是:大學教育的基礎在中學,中學教育的基礎在小學,而井深大則把問題再深入挖掘一層,認為還要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最後的結論是:不!幼兒園也已經太遲。從大腦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生下來的嬰兒具有100億以上的腦細胞,同沒有“接線”的計算機一樣,在這樣的頭腦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是否給予刺激,將決定“接線”即組成頭腦的形狀的好壞,所謂“接線”在四歲時要完成60%,八九歲時要完成95%,十七歲時要全部完成,所以,在幼兒時,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這雖然不是一個演講例項,但從思維的角度來說,對演講的創新思維無疑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方法五:由此及彼

  事物是辯證的,問題總有多面性,但由於我們認識上的侷限性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規律性的影響,我們在表達某一觀點時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講其一,不講其二。當然,堅持和強調“這一方面”是應該的,因為它也是正確的公認的觀點,但如果我們顧此而失“彼”,就會妨礙認識的深入和工作的改進,因為隨著事物的發展,堅持和強調“另一方面”的意義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講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認現有觀點的前提下,敏銳地發現問題的“另一方面”並適當加以強調,就能達到演講觀點深、新並舉的目的。如深圳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演講中曾提出一個重要的新觀點“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鬥”,他說:生活上工作上的艱苦奮鬥,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思想上的艱苦奮鬥,看不見,摸不著,難以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正因為如此,有些人就越來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艱苦奮鬥精神,其突出表現就是身勤腦懶,整天東跑西顛,顯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費及腦筋的事,卻不肯或不善於下一番功夫去深入思索,因而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多大所以然來……唐代韓愈有句名言“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句話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們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鬥,本質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進行理論思維。以往我們對艱苦奮鬥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層次上,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提倡這一點無疑是應該的,但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的高科技企業的競爭當中,光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艱苦奮鬥是不夠的,還應該突出強調思想上的艱苦奮鬥,演講者提出的這一新觀點,對市場競爭中的高科技企業來說,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