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金融博士留學就業前景

  很多學生會選擇去美國留學,其中選擇留學金融學博士的學生也不少,那麼申請美國金融博士留學的就業前景如何呢?隨小編來了解美國留學資訊吧!

  美國留學金融學博士就業分析

  一、學術職業

  美國具有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學博士就業市場,每年有將近900名金融學博士從各高校畢業,因此,如何運作好金融學博士生的就業就成為各高校以 及各大金融機構關注的問題,經過近30年的不斷完善,這一市場的運作已經非常的程式化,每年有固定的時間、地點,並且遵循既定的方式。即將畢業的金融學博 士若想在美國找到第一份工作,都會參加到這一過程中。

  即將畢業的金融學博士要想找到一份學術工作,如大學教授職位***faculty position***,他最重要的準備是一篇“求職論文” ***job market paper***。這篇論文通常是博士論文中最有份量的一部分。也許一個人已經寫了多篇論文,但是就業市場只在乎這一篇。因為招聘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只可能 從一篇代表作中攝取資訊。

  求職論文的最低要求是通順流暢,有意思,有新意。論文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理論的***theoretical***,一類是實證的 ***empirical***。如果是以理論為主的論文,應有新模型、新結果;如果是以實證為主的論文,應有新方法***或新資料***、新發現。如果既有理論又有實 證,既有新結果又有新發現,當然更好。僅僅有新觀點、新思路還不夠,必須要有邏輯推理出的或實證的具體結果。

  求職論文通常是博士論文的核心,而博士論文通常由兩、三篇相對獨立的論文構成。如果是考慮某一年秋季開始的工作***通常學術工作從秋季開始***,那 麼這篇求職論文必須在前一年的十一月一日前準備好。不然的話就來不及找下一年的教職了。需要說明的是,學術就業市場非常看重求職論文的質量,遠高於畢業生 所在學校的名氣。因此,並不是名校的博士畢業生都一定可以找到名校的工作的,另一方面,只要論文質量高,非名校畢業的博士也能找到名校的工作,事實上這種 情況時有發生。

  金融學家的學術職業***academic career***通常指的是大學的教授職位 ***faculty***。經濟學科同一些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生物***不同,通常沒有“博士後”的階段,博士畢業後直接進入教授職位,而博士學位是取得教授職 位的必要條件。在美國,教授職位分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和正教授***full professor***,在日常稱呼中都可稱為教授。美國的大學中沒有“博導”這一稱呼,所有的教授都有資格指導博士論文並擔任博士論文委員會主席,只要該 校有該學科的博士專案***Ph.D. program***。有沒有博士專案標誌著一所大學在該學科領域內是否是研究型大學。需要說明的是,美國的助理教授不是國內的“助教”。事實上,在研究型大 學中,助理教授是名副其實的“博導”。 取得博士學位只是學術生涯的開始。在開始工作的前一、二年,需要把畢業論文修改、送交學術雜誌發表。經濟類的論文發表週期很長,從提交到發表需 要兩至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學術雜誌的文章採取同行評議***peer review***,經過匿名審稿***anonymous refereeing***。

  新博士找到學術工作後,在商學院的金融系或經濟與金融系的第一個工作合同通常是3至4年的期限,職稱是“終身軌”***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第二個合同是又一個3年,通常仍然是助理教授。終身軌是說校方必須在第二個合同終止之前,決定是否給予“終身銜” ***tenure***。這可以防止校方無期限地拖延給予終身銜。

  在絕大多數學校的通常情況下,副教授是有終身銜的。但有兩種特例。一是個別大學,第二個合同給予的都是無終身銜的副教授職稱 ***associate professor without tenure***。二是有些大學,雖然大多數副教授是有終身銜的,但不排除無終身銜的副教授,這通常是某人在獲得終身銜前轉換學校,新的學校會給予一個無終 身銜的副教授職稱。需要指出的是,有終身銜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不應翻譯成“終身副教授”,後者容易被誤解為終身只是副教授。如果繼續保持研究和教學的水平,經過五、六年時間可從有終身銜的副教授升到正教授。在美國,所有的正教授都有終身銜。把有終身銜的正教授翻譯成“終身教授”一般不會引起誤解。

  評終身銜***tenure review***是學術職業道路上最為關鍵的一環。它的過程複雜,不確定因素很多。評終身銜時,通常系主任先指定一個三人“臨時委員會”***ad hoc committee***,由它擬寫一份詳細的評審報告,提交系的全體有終身銜的教授們討論、表決。投票規則不是按照簡單多數法則,而是要求幾乎一致同意,有 個別人反對即可否決。系通過後,由系主任擬寫一份綜合全系意見的報告送交學院和學校。這兩級的評審委員會中的任何一級都有否決權。只有當這兩級的評審委員 會都通過後,校長才正式發出聘書。

  評終身銜時,對待研究和教學的權重在不同型別的大學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研究型大學的金融系重點是看被評人的研究水平。職業學院或社群大學對教學非常重視,但領先的職業學院評終身銜也主要看研究水平,在獨立的文科學院那裡,教學則是最重要的。

  非學術職業***non-academic career***是金融學博士的重要就業途徑。非學術機構看重博士生所受訓練及本身素質的價值。金融學博士畢業生流向的非學術職業包括兩大類。一類是非贏利 機構,包括國際經濟組織***像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機構***像美聯儲、財政部***、智囊庫***像蘭德公司***。另一類是商業機構,包括大家所熟知 的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其它金融機構、諮詢公司***consulting company***等。在這些機構中,金融學博士開始時通常做金融分析師。一般來說,商業機構的工資比非贏利機構的高,但後者往往比前者的工作穩定,福利更 好。

  二、非學術職業

  與學術職業不同,求職論文在找非學術職業的工作時並不十分重要。非學術機構在選擇面試物件時,主要看中畢業學校的名氣和學生掌握的技能***比如金 融產品開發與設計的訓練***。求職者一旦獲得面試機會後,則完全就要憑自己的知識、表達和應變能力來過關斬將。要進入一些著名的投資銀行***如高盛、JP摩 根、美林、摩根斯坦利***,競爭者不僅有其他博士,還有MBA,往往需要通過三至四輪面試,包括最後一輪,由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親自把關,因此非常不易。在美 國商業性機構求職的過程中,金融學博士通常和MBA在同一起跑線上。金融學博士在公司的研究部門,相對於MBA有優勢,但他們的職業道路並不侷限於研究。近年來,金融學博士就職於公司職能部門***如證券交易、諮詢***和金融學博士在公司職能部門晉升高階管理層的人數都大為增加。

  在美國,由學術職業轉換到非學術職業比較容易,也很常見。比如,常常聽說,某某教授到**部門或國際組織任職,或到金融界下海。但是,由非學術職業轉換到學術職業,已經越來越難了。當然,美國的商學院由於注重實用,經常從商界和政界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來任兼職教授 ***adjunct/clinical professor***,但是也很少有從非學術職業轉到“終身教授”職位的例子。

  美國金融博士申請概況

  1、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特色:屬於PHD課程,學制四年,僅有秋季入學,只接受線上申請,眾多的學生俱樂部和各種學術會議,並且經常有機會跟全球著名商業領袖互相交流,

  條件:學士學位,專業沒有明確限制,GPA平均3.5分***3.1--3.9***,需要TOEFL/GRE或者GMAT***各部分都至少在90%以上***;簡歷;面試;兩封推薦信;平均5--6年的工作經驗。

  2、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大學特色:屬於PHD課程,學制五年.是美國最早培養潛在的學者成為全球有創新能力的研究者的大學. 在整個課程中始終貫穿實際調研和實習。

  條件:學士學位,GPA平均3.5分***3.0--3.9***,託福600/250/100,接受IELTS成績,GRE/GAMT***更願意接受GRE成績***,沒有分數的限制;小論文;面試;推薦信;平均5--6年的工作經驗;簡歷。

  3、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特色:屬於PHD課程,是全世界最好也最具競爭力的課程之一,內容主要涉及全球金融管理和金融市場. 是被認可的最早開設金融課程的院系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最著名的金融課程的學院.學制五年。需要同時進行在縣申請和材料寄送.要求申請人具有很好的金融分析、會計和定量分析的能力. 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金融領域、財政機構和政府或非贏利機構找到適當的工作。

  條件:學士學位,沒有最低的GPA、TOEFL和GMAT的要求;提供小論文;面試;兩封推薦信;但是非常看中申請人的學術潛力、職業歷史和目標、個人和職業素質等。

  4、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特色:屬於PHD課程,只有秋季入學,學制4***碩士***--4.5年***學士學位,需要先上一部分準備課程。

  條件:四年學士學位,相關專業背景,但是更注重學術成績;TOEFL:85分以上;只接受GRE***定量部分平均793分***,兩封推薦信,ESSAY,簡歷;面試;能根據成績提供獎學金。

  5、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特色:屬於PHD課程,學制4年,適合傑出的學者或者在商學院的研究領域任教的學者;只有秋季入學,只接受線上申請。

  條件:四年學士學位,雖然沒有明確具體的專業背景和學術要求,但是更注重定量分析的能力。

  TOEFL:600/100/250-300;更願意接受GRE,沒有最低的GRE/GMAT成績要求,不要求工作經驗;面試;一旦錄取提供獎學金。

  給美國留學生的建議

  1、關於大學課堂

  與中國的課堂以一本教材,一位老師為主導不同,美國大學的課堂沒有某一本教科書的限制,很多的時候完全依靠老師講義與作業。教授很重視學生的課堂體驗,所以充分的參與課堂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對於剛剛升入美國大學的中國學生來說,往往在課堂上的的參與度與課後閱讀上遇到困難。該如何克服呢?首先在課堂上大家一定不要害怕“丟臉”也不要害羞,對於一名初到美國的國際學生來說在課堂上回答錯誤是很正常的。多試,多練才會提高。其次是閱讀量,大家可以利用去美國之前的這個暑假來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這樣在初入美國後才不會覺得非常不適應。

  2、關於英語學習

  英語學習可以說是整個大學的永恆話題。無論之前的託福分數有多高,不斷的學習,特別是口語與寫作技能的提供是貫穿始終的。一般來講,大學都會有一些寫作中心等為學生免費提供譬如論文修改等服務。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此項福利!此外,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也會增加鍛鍊口語的機會。

  3、關於新同學

  學生們都會擔心到了美國之後是不是不容易融入美國的文化。特別是看到很多的報道中國學生到了美國後只和自己的同胞在一起,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後。其實在我們詢問了一些美國本土學生關於如何看待國際學生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表示很願意和國際學生做朋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建議是文化的融入是相互的,當我們期待被另外一種文化接受的時候,其實也應該坐下來仔細研讀並且接受新的文化。比如,棒球是美國學生們中很流行的運動,中國學生不要一定會打棒球,但是多多瞭解一下這種運動會大大增加與美國同學交流的話題。

  4、關於新的生活習慣

  對於新的生活習慣,大家首先要學習並尊重,其次是適應。當然也不要因此而完全放棄自己的習慣。需要的是和大家共同磨合與相處。如果雙方實在都覺得很難很對方相處,大家完全可以以和平方式分開。同學們需要記住的是偶爾一次的不愉快不能代表未來全部的經歷。

  5、關於作業

  在美國大學的作業更注重學生對於知識的實際應用與拓展。很多作業是論文形式的。而對於論文來說,大家一定在交作業之前先確定是否符合一般論文寫作的格式要求,關於引用等規則是否應用正確等。大家可以邀請教授提前核查一下。一般情況下,對於國際學生的這點要求,教授都是很願意幫忙的。另外一點就是教授對於論文的原創性要求非常高。

  6、關於業餘時間安排

  由於對周圍環境的不熟悉,或者沒有太多朋友。很多中國學生喜歡把課外時間花在寢室與圖書館裡。這沒什麼不好!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特別是商科一類的專業,與超高的GPA相比,其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抽出一些時間來豐富一下自己的課餘生活。比如參加一些學生們自發主辦的一些專案等。這同樣是很好的鍛鍊與學習機會。

  7、關於校外實習機會

  對於美國大學生來說,從大學一年級的暑假他們就開始關注各種實習機會。學校裡也會有專門針對學生們應聘實習的培訓,比如如何準備簡歷,如何在面試中出色的表現自己等。也會定期的釋出一些實習的崗位,大家一定要時時關注這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