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時代楷模盧永根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他,是中科院原資深院士,曾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他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帶領研究團隊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000萬畝。他就是“時代楷模”盧永根,永葆初心、矢志奮鬥的布衣院士!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時代楷模盧永根的學習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更多時代楷模盧永根學習心得內容推薦***點選進入↓↓***

向時代楷模盧永根學習最新心得體會範文5篇

2019時代楷模盧永根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精選

時代楷模盧永根先進事蹟觀後感學習心得精選

2019時代楷模盧永根最新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時代楷模盧永根最新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時代楷模盧永根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範文5篇

最新時代楷模盧永根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學習時代楷模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範文精選

2019時代楷模釋出廳盧永根觀後感心得5篇

時代楷模釋出廳盧永根觀後感學習心得大全

  2019時代楷模盧永根事蹟學習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代楷模、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義”這個大問題,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盧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鑑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87歲,將幾乎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教育事業;89歲,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一生,無私奉獻給中國水稻科研事業。盧永根將捐獻遺體看作是作為院士“最後的科普工作”,作為一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最後的堅守和信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最後貢獻。

  嚴於律己,公私分明。他出行坐公交,吃飯在食堂。家中的擺設,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即使當了校長,他也堅持不坐進口名牌小車,在住房、電話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人生的境界與追求,來自於黨性的修養。在盧永根身上,黨性既真實,又耀眼。他用自己的無言行動,展現了黨性的強度和純度,詮釋了黨性的力量,為新時代共產黨員的修養樹立了榜樣。

  在他的辦公桌上的一個筆記本扉頁,寫著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這四個“一點”,是一名共產黨員大公無私的寫照,也為他人提供了一種參照。

  盧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旗幟,可以引領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方向。

  他出生在香港一個殷實的中產家庭,在人生的青春階段,感受了祖國的痛苦和呻吟,國家的苦難震撼了這個“香港仔”的心,他下決心為振興中華而奮鬥。他堅信,祖國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他打心底裡熱愛祖國。

  自1949年8月9日,他在香港舉起右拳,面向北方,莊嚴宣誓加入中共地下黨。至2019年8月12日去世,盧永根入黨整整70年。他始終不忘初心,對黨忠誠,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入黨誓言。

  從一個“香港仔”到一個堅定的共產黨員,盧永根挺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這也是最值得人們學習的地方。他促使人反思在物質與精神之間的抉擇,為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提供了參照,為年輕人提供了標杆。

  淡泊名利,學有專長。他在水稻遺傳育種研究領域研究了一輩子,長期從事作物遺傳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水稻遺傳資源、雄性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總是告訴學生,我國水稻栽培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產稻國,對世界農業的發展做出過重大的貢獻,理應將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研究好。

  他說,一名真正的科學家,必須是一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要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工作的動力。

  2019時代楷模盧永根事蹟心得

  他,是中科院原資深院士,曾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他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帶領研究團隊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000萬畝。

  他,因為畢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被稱為“布衣院士”。2017年,他在患重病期間,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全部捐給了教育事業,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他在生前還決定,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科研和醫學教育事業,為黨和國家最後一次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就是“時代楷模”盧永根,永葆初心、矢志奮鬥的布衣院士!

  “舉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就在北方。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這些……還記得。”這是“布衣院士”盧永根在當選為“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時,回憶他於1949年8月9日在香港正式加入中共地下黨時的話語。

  1949年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進入華南農學院學習,開始了他畢生傾注心血的農學研究事業。

  盧永根深知教育和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在擔任華南農學院院長期間,他破格晉升8名中青年學術骨幹,打破了當時論資排輩的風氣,轟動全國。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長期奮鬥在科學研究和高等農業教育第一線。在紀錄片《南粵楷模》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耀光回憶說:“在科研方面,他經常教導我們要實事求是、誠實,對待科研的態度要嚴謹,不能搞花架子。”

  在生活中,盧永根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儉樸素的優良作風,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沙發、舊鐵架床、舊電視。他說:“不捨得***扔***,這些東西沒有用光用爛,還能用。我認為生活過得好,不是單純地追求所謂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種比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萬事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生活中近乎苛刻節儉的他,對捐資助教卻毫無保留。晚年罹患重病後,他將畢業積蓄880萬元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而後又親手簽訂了遺體捐贈志願書,他將此看作院士最後的科普工作,是他作為一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最後堅守。

  他逝世後,華南農業大學校方表示已經按照他本人生前遺願和家屬意願,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盧永根院士的卓越品質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教育工作者和農業科學家的可貴精神和高尚情操。

  2019時代楷模盧永根事蹟體會

  “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做最後的貢獻。”因患重病,87歲的中科院院士盧永根感覺自己時日無多,在與自己夫人徐雪賓商量後,決定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從此,他在教育領域開始了一輩子的堅守。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回到內地呢?盧永根的回答簡單而真摯,“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為祖國復興效力。”正是帶著這份愛國的赤子之心,盧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僅為科研奉獻了一切,也為廣大學子點燃了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這份真摯的愛國熱情不僅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盧永根,用堅定的愛國信念來武裝自己。從年輕時放棄安逸生活回到內地,到後來在教育領域的一輩子堅守,這其中始終支撐盧永根的便是他堅定的愛國信念。盧永根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

  學習盧永根,用嚴謹的工作作風來塑造自己。“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這是盧永根經常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而“先黨員,後校長”則是他的口頭禪,他認為當好校長的前提是先當好一名黨員。在工作上,盧永根對人對己都十分嚴格,不搞一點特殊,即使到後來身患重病,也依然堅持不搞特殊化。

  學習盧永根,用樸實的生活態度來修飾自己。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而盧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樸實,有人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他的家,從中可見其生活簡樸。破舊的家,簡單的飯,一點一滴都昭顯著這位老人骨子裡的淳樸。

  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學習,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坦蕩胸懷,我們要向這位中華民族的楷模學習,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更多內容請點選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