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哲羅魚的技巧

  哲羅魚俗稱哲哩、大口魚、貓子魚或大紅魚,常活動於水溫15度以下的水質清潔無汙染、水底多沙礫卵石的溪流水域,是淡水中大型冷水性凶猛魚類。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哲羅魚分佈範圍

  哲羅鮭魚屬淡水冷水性魚類,廣泛分佈於中國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及新疆者的眾多水系中,如黑龍江、嫩江、烏倫湖、烏倫古河、哈巴河、布林津河、額爾齊斯河及那著名的哲羅鮭大紅魚的“故鄉”喀納斯湖,圖門江等水系。國外分佈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勒拿河到伯朝拉河,東歐的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上游等河流。

  哲羅魚生活習性

  哲羅魚為冷水性的純淡水凶猛食性魚類。終年絕大部分時間棲息在低溫***15℃以下***、水流湍急的溪流裡。冬季因受水位的影響,在結冰前逐漸向大江或附近較深的水體裡移動,尋找適於越冬的場所。春季開江後,即溯河向溪流作生殖洄游,8月以後向幹流移動。黑龍江沿江一帶漁民有“細鱗、哲羅,七上八下”的諺語,這是指細鱗魚和哲羅魚的洄游規律。

  哲羅魚非常貪食,是淡水魚中最凶猛的魚種之一。覓食時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由深水遊至淺水岸邊捕食其它魚類和水中活動的蛇、蛙、鼠類和水鳥等,其它時間多潛伏在溪流兩岸有廕庇的水底。一年四季均索食,夏季水溫稍高時,食慾差些,甚至有停食現象;冬季不停止攝食,僅生殖期停止攝食。

  哲羅魚垂釣方法

  釣時

  在日出前及黃昏後哲羅魚最為活躍,常由深水遊至淺水水域覓食,尤以微風細雨或多雲天氣更為活躍。待水溫上升後,它們洄游至山澗溪流深潭以避暑。到10月上中旬,北方氣溫下降,水溫降低,哲羅魚又順流而下,回到主流深水處或湖泊中覓食,準備越冬。此時哲羅魚食慾旺盛,又進入釣哲羅魚的黃金季節。

  釣具

  釣哲羅魚可選用長2米以上的硬調海竿或兩用竿。配以線徑0.5毫米以上,長150~200米的釣線和大型繞線輪。腦線可選用多股尼龍軟線,腦線最好選用46~47號鋼絲釣線。釣鉤宜選鉤門較寬的環形411~413號、鶴嘴形111~113號、伊斯尼形513~515號、丸袖形712~714號的單鉤及雙鉤或串鉤,也可採用綁成2~3層的墜上串鉤,每層均為雙鉤,若用三爪描鉤也可以。此外釣哲羅魚還可用自制的撥拉竿。

  釣餌

  釣餌可選用鮑科魚類、鮁魚、細鱗魚、幼江鱈、馬口魚、船釘***沙輪塘子***魚、冬鼠、旅鼠等;用模擬假餌也可以,如楠圓形金屬羽毛旋轉擬餌、勺樣擬餌、塞式擬餌、魚型擬餌、鼠狀擬餌、小鴨擬餌等,可依據魚情及具體情況,可多備幾種餌試釣,看它們喜食什麼,再最終固定用一種餌。

  釣技

  垂釣時釣場要安靜,勿喧譁,釣者應做好自身的隱蔽,服裝色彩應接近環境的顏色,離交通道路要遠,兩名釣者垂釣也要間隔300——500米以上,以防驚擾哲羅魚。將鉤餌拋到釣點後,將繞線輪搖搖停停,把魚線慢慢收回,讓鉤餌在流水中上下跳動,收回後再重新甩出,迴圈往復。若使用撥拉竿可一放一收,使釣餌順流而下誘魚上鉤。如果無魚上鉤,應另僻釣點垂釣,不要死守一處。哲羅魚吃食凶狠,狼吞虎嚥,常把鉤吞到腹中。中鉤後的哲羅魚掙扎力極強常狂奔亂竄,衝擊力很大,故稍不注意就會鉤折、線斷,甚至竿斷或嘴豁等意外情況就會隨時發生,所以此時釣者必須冷靜、沉著地反覆引遛,採用“拉鋸戰”的方法來消耗魚的體力,等到它精疲力竭時,再慢慢將其引遛到岸邊,用搭鉤搭其上岸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