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孩子要怎麼教育

  有為數不少的孩子性格比較膽小,不敢接觸生人,表現得很老實。有的寶寶膽小內向的性格讓很多爸爸媽媽們很是著急,那麼膽小的孩子怎麼教育?下面就隨一起來了解下吧!

  膽小孩子的教育方法

  1、要順其自然,切勿操之過急

  孩子膽怯的不良心理行為是隨著年齡增長,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而來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引導。

  如孩子不敢自己去買東西,家長可先帶著孩子一同購物;告訴孩子購物的一般程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勵要買多少等。開始時孩子可能不敢說話,家長可幫他開個頭,然後讓孩子接著往下說。幾次下來,孩子漸漸熟悉了這家商店後,家長就可以在遠處看著孩子自己去購買,以後再讓孩子單獨去其他商店。

  2、創造外界交往的條件

  擴大孩子的生活圈子,多帶孩子認識新朋友,帶孩子外出遊歷,眼界寬了,自然也沒有弱小的藏身之處了。創造條件,邀請孩子的小夥伴來家裡做客,讓孩子多一點的小朋友交往,互相熟悉和玩耍,使孩子入學時不至於感到孤獨。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還可以和稍大一些的朋友玩,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空閒時多帶孩子到遠郊去遊玩,一起走山路、跨小溪,瞭解自然現象,認識小動物,收集植物等。

  3、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孩子膽小的原因

  1、家長對孩子過度地溺愛、越庖代廚

  有些父母因過分疼愛孩子,代替孩子做了孩子們自己應做的所有的事情,包括穿衣、洗漱、吃飯甚至是大小便等這些孩子生活中的必備的技能也一一包辦了,導致孩子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兒,比如:“飯不用自己吃,怕灑出來,媽媽喂;有稜角的玩具不能玩,生怕傷著;路不讓他多走,生怕累著;高處不讓他去,生怕跌著;劇烈遊戲不能玩,生怕摔著……”其實父母們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暗示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不能做,必須依靠父母來幫助,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心理。

  2、孩子對新環境的不適應

  要說孩子對新環境不適應,最典型的是初到幼兒園上學的時候。小孩子從家庭的個體生活走向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膽小的孩子變得更加恐懼,他們甚至吵鬧著不要再去學校。

  由於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特別是接觸的物件不同,孩子會感到不習慣,不適應,產生怯生、恐懼的心理,出現哭鬧、逃跑、不肯吃飯、不肯午睡等現象。如果你的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也不強,你很容易見到他膽小的一面。

  培養孩子的勇敢性格

  1、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讓孩子為所欲為的目的是讓他們的天性得到釋放、潛能得到發揮、心情愉快、幸福,感到這個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當然,父母也要設定界限,哪些事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闖紅燈,那些事是不能過度的,如吃東西不能吃太多、看電視不能看太久。於是,孩子們也學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數事情是可以乾的,但必須有節制。如果對孩子限制過多,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孩子就會覺得這個時間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後註定是個宅男宅女;相反,對孩子的慾望如果沒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會尊重法律法規,不尊重長輩、權威,長大會遇到大麻煩。

  2、為孩子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一個充滿了打罵聲的家庭,是很難培養出快樂的孩子。 媽媽體貼入微的照顧、溫柔的面板接觸與撫摸、慈愛的情感,能夠引起孩子的安全依戀感,再加上有規律的生活節奏,定時定量的飲食,起床、睡眠的調節適當,身體活動動靜搭配合理,各種合理要求能得到滿足。這是使孩子產生良好情緒的基礎。 父母要為孩子樹立表達情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