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學攝影的技巧
隨著數碼的不斷普及,數碼相機***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體。而數字化的今天,對人們在原來的拍攝技藝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級使用者反映: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圖片暗淡,欠缺活力、噪點多、景深淺***特別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攝影本來就是心靈與光線溝通的橋樑,要掌握傳統拍攝技藝並非易事。那麼菜鳥入門有哪些攝影技巧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構圖與思考
對於攝影有一定了解的使用者來說,都清楚明白準確構圖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攝 特寫,一般應把主體放在畫面的 1/3 處,同時儘量避開雜亂的背景,從特別的視角來拍 攝,儘量捕捉物體的細節與個性,利用一些斜線或曲線的背景構圖會讓整體畫面看上去 更為生動。另外,我們要善於運用二維的眼光觀察。因為攝影只有二維空間,它通過透視關係***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為參照物***來表現空間感,不同於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三維人眼。不過,現時的數碼相機絕大部份都有直觀 LCD 取景屏,而且其視野率均在 90% 以上,有些接近 100%,如S75就達99%。可以直截了當地觀察到空間感和距離感是否足 夠,可做出及時的調整。不過一般的數碼相機 LCD 的解析度都比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滿意,但對S75還是挺滿意的。可也不能迷信於它,因為在實際上使用中發現:在 LCD 中顯示曝光輕微過度,在電腦的顯示器中顯示曝光量度剛好。這也是有部份使用者總是拍出暗淡圖片之因。而且 LCD 耗電量也一直讓"色友"們頭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攝中還是習慣於使用光學取景器,就考慮到光學取景器的視野率只有 80%-90%,而在拍攝近特寫還要記得它可是旁軸的呀!當然,想拍出壯觀的畫面還得閉上一隻眼睛,用兩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個"鏡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書裡或掛在牆上的畫…… 總之,相機是拍攝的結束,之前的過程才是關鍵。
菜鳥學攝影的技巧二、正確用光、與光線對話
光是攝影的靈魂。因此我們要留心光線的變化,不僅是光的強度,還有光的方向, 用心與光線對話。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紅色,象徵著浪漫;陰暗的天空呈現出灰色的冷 色調,象徵著憂鬱;樹蔭中撤下一束陽光,透射出歡樂、愉悅的情緒……。 分辨光的強度 硬調光通常是由單一光源發出的,比如:太陽、聚光燈、閃光燈或單隻燈泡。在這 種照明下,被攝體反差較大,細節和質地被突出。你可以運用這種光線獲得紀實效果。與此相反,漫射光線產生的光質較軟。室內間接的照明,戶外的樹陰和陰天時都屬於這種情況。在這種光線條件下拍攝肖像和靜謐的戶外風景都是再理想不過的了。講究用光角度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攝體的質感會相應地被強化或削弱,被攝體的形狀就會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調是愉快的還是憂鬱的,也會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從相機上方或後方***通常稱之為正面光***投射過來的光線會降低被攝體的層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於營造高光和陰影。較好的選擇是讓光源偏於一側,同被攝體成大約45°角的側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現被攝體的形狀和細節。當光線從被攝體身後射來,正對著相機時就會產生逆光。拍攝物件在逆光中顯得富於戲劇性。在拍攝肖像時,逆光在人物的頭髮邊際產生漂亮的輪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產生剪影的效果。
菜鳥學攝影的技巧三、不要迷信 DC 的自動模式
首先,和傳統相機另一個最大的差別是 DC 有一個白平衡。這有點類似於傳統攝影 中的色溫,也正是由於初學者沒有重視這白平衡,所以才會生產偏色。DC 一般都提供有 自動、室內、室外、手動四種模式,初學者都信賴 AUTO,可往往拍出的圖片偏了某一顏 色,只要我們細心注意 LCD 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當我們剛拍攝到某一實物,該實物一 般偏重某一顏色,假如藍色,這時 DC 的白平衡會自動偏向於藍色,再拍攝其它實物時 自然也是會偏色的了。這點雖然在 LCD 中會體現出來,但初學者一般都沒發覺。同時, 有些模式也不盡完善,如:SONY 的 DC 在室內模式下都有"藍色綜合症"現狀,因此我們 還是儘可能使用手動白平衡為好。而且,還要密切留意 LCD 的色彩變化,一發現該白色 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對白色的實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數碼相機也具備了自 動包圍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記錄準確的色彩資訊。 其次,光圈、快門的控制。建議若有手動的也應使用手動模式,因為自動模式下通 常拍出來的圖片暗淡,特別是窗內,噪點也多。因為在室內拍攝時,DC 一般會自動提升 ISO 值,如:SONY DSC-F505V 在室內一般達 282 左右,而感光度與影像質量成反比關係, 即選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質量越差。這和傳統感光材料的特性類似,只是在數碼 相機上這種特性表現更為明顯。因為傳統攝影中,我們通過選擇不同的感光度膠捲或者 通過"提速增感"來改變拍攝時的感光度,但是數碼相機就不能這樣做,它只能通過提高 CCD 的靈敏度以及電路的增益來提高 CCD的反應速度,即犧牲濾波效能和解析度指標為代價,這樣做就會產生一個訊號噪聲的問題,並最終在畫面上留下痕跡,這一點和傳統 的高感度膠捲的粗顆粒十分類似。所以在用數碼相機拍攝時,若想獲得好的成像質量應 儘可能地選擇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不一定是"工多藝熟",但要想"藝熟"就必需要"工多",數字攝影也不例外。所以,儘可能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多拍一些照片。大多數的數碼相機都有 LCD 顯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輕鬆地觀察並刪除你不喜歡的影象。所以不必擔心會因"濫拍"而造成儲存量不足,儘管放心地去拍攝多種曝光的影象吧,這樣,最終至少會有一張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