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母豬不發情怎麼辦如何解決

  後備母豬不發情可能是最讓養豬人頭疼的問題之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如何解決?下面小編整理了後備母豬不發情的原因及解決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後備母豬不發情的原因

  1、多種應激反應:對於母豬來說過多的應激源會導致不發情,常見的應激源例如免疫次數、高溫等都容易導致後備母豬不發情。

  2、豬群疾病原因:豬群疾病也會導致後備母豬不發情,常見疾病有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子宮內膜炎、圓環病毒病等。

  3、營養因素失調:後備母豬在培育期間如果飼料中蛋白和能力缺乏便容易導致後備母豬不發情,而其他一些營養因素失調也會影響到後備母豬。

  4、飼養管理錯誤:後備母豬適用大欄成群飼養,每欄4~6頭更利於母豬間適當爬跨促進發情,過少的數量使母豬缺乏運動,而數量過多則會使豬欄過於擁擠併發生打鬥。

  後備母豬不發情的解決方法

  1、調換豬欄:將不發情的後備母豬從原來的豬圈轉到另外其他的豬圈,同時也可以讓其與斷奶後體型大小相仿的經產母豬合群,待到經產母豬發情後爬跨後備母豬,促使其發情。

  2、增加運動:將後備不發情的母豬趕到山坡上轉一圈兒,或者裝到貨車上出去“兜兜風”,回來之後有些時候後備母豬就會發情。

  3、公豬刺激:在後備母豬180日齡左右時讓其接觸公豬,進行初情誘導能大大降低後備母豬不發情的概率,一般是讓不發情後備母豬每天1~2次接觸公豬,2~3天換一頭公豬進行誘情。

  4、激素療法:後備母豬不發情可以採用激素療法,聯合使用孕馬血清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一般最多連用三次,如果效果不明顯就應放棄使用。

  5、選擇淘汰:個別後備母豬體型優美,但是各種方法嘗試之後,仍然讓人失望,建議此時應該選擇淘汰,因為有些後備母豬不發情是由於豬本身缺陷導致的。

  後備母豬飼養管理技術

  1、引種隔離:後備母豬引進後不能馬上與自身的豬隻混群,在檢測結果正常的前提下,單獨隔離1.5個月左右***最少30天時間***,注射基礎疫苗後再混群。

  2、飼養管理:後備母豬80千克前可採用自由採食的方式,但對個別過肥或過瘦的要適當限飼或加料,達到80千克體重時要限料飼餵,嚴格控制膘情,以免造成過肥而影響正常的發情、配種。

  3、疫苗注射:後備母豬疫苗注射是以後的生產取得良好成績的關鍵,疫苗注射各供種場不盡相同,但最好的方法是按照供種場提供的規程進行操作,連續性就比較強。

  4、日常運動:後備母豬在配種前一定要加強運動,每天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四肢疾病的發生、提高食慾和促進發情。

  5、適時配種:後備種豬在配種前飼養管理人員要密切注意觀察其初次發情的時間,並做好詳細記錄,以備真正配種時參考,第一次發情情況也要記錄。

  6、配種方法:目前配種的方法主要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兩種型別,剛開始飼養的最好先採用自然交配方式,即將發情穩定的後備母豬和性慾旺盛的公豬趕到配種欄配種。

  母豬產後護理措施

  檢查胎衣

  檢查胎衣是否完全排出,胎衣數或臍帶數是否與產仔數一致。胎衣不下的,肌注已烯雌酚10毫克,等子宮頸擴張後,可每隔30分鐘肌肉注射催產素30國際單位,連續2~3次。確定胎衣完全排出後,向產道深部投放青黴素80~160萬國際單位。

  採取適宜的消炎方法初產母豬或胎兒過大或過多,難產的母豬,子宮易受損傷,消炎以7天為一療程,每次藥量按每公斤體重肌注青黴素3萬單位,每天2次。同時可向產道深部灌注溫的0.1%高錳酸鉀溶液,直至恢復正常為止。對曾有產後患病史的經產母豬,也按上述方法用藥。對正常順產的經產母豬,每次藥量按每公斤體重青黴素2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20天。

  消炎後的母豬,1周後產道仍有膿液排出的治療:首先向子宮內灌注微溫的0.1%高錳酸鉀溶液200~300毫升,同時肌注已烯雌酚5毫克,使子宮頸擴張;30分鐘左右肌注催產素30國際單位,間隔30分鐘1次,連續2次。同時肌注青、鏈黴素混合液,配合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全身治療。亦可向產道深部投放10%葡萄糖生理鹽水+青黴素80~160萬單位混合液100毫升,每天1次,連續喂3天,效果極佳。

  對母豬產後消炎、化瘀去滯,胎衣不下,也可採取中草藥拌料喂服。取新鮮益母草0.25公斤+水1000毫升煮至300~400毫升,待涼溫後加入紅糖0.2公斤,分早晚拌料喂服,連續喂3天,效果較好。

  飼養方面

  分娩時體力消耗很大,體液損失多,母豬表現出疲勞和口渴,因此,要準備足夠的、溫熱的1%鹽水,供母豬飲用。母豬分娩後8小時內不宜喂料,保證供應溫水,第2天早上再給流食,因為產後的母豬消化機能很弱,應逐步恢復飼餵量。如果母豬消化能力恢復得好,仔豬又多;2天后可以恢復到分娩前的飼餵量。如果母豬少乳或沒乳,必須馬上採取措施挽救仔豬,可先調製些催乳的粥飼料類,如小米粥、用小魚和小蝦煮的湯、豆漿、牛奶等,1天喂飼3次,泌乳量上來後再逐漸減少直至停喂。如果仍不見效,可用藥催乳。催乳劑:王不留行40克、木通30克、益母草50克、六神曲40克、荊三稜30克、赤芍藥20克、炒麥芽50克、杜紅花30克,8味藥混後加水煮汁,每天1劑,分2次投給,連服2-3天。

  管理方面

  母豬分娩結束後,要及時清除汙染物,牆面、地面、欄杆擦乾淨後,噴灑2%來蘇兒進行消毒,給母豬創造一個衛生、安靜、空氣新鮮的環境。細心觀察分娩後的母豬和仔豬的動態。母豬產後其子宮和產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病原微生物容易入侵和繁殖,給機體帶來危害。對常發病如子宮炎、產後熱、乳房炎、仔豬下痢等病症應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全窩仔豬被傳染。例如發現有一頭母豬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有剩料等現象,要及時查明原因,如果是因子宮發炎所致,連續注射青黴素2天后可痊癒,一般不會影響仔豬哺乳。如發現有仔豬下痢,應立刻清除傳染源,並及時治療。母豬分娩3天后,可放進運動場自由活動,使其接觸陽光,恢復體力,促進消化,對提高泌乳量十分有益。但是活動時間不能太長,防止受涼和驚嚇。筆者在本縣母豬生產情況調查中發現,農村廣大飼養母豬專業戶對產後母豬均不注意衛生措施,極易引起母豬產後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綜合症、產後熱、破傷風、產後不食等諸多常見產科病,以致影響繁殖機能,甚至淘汰。注意母豬產後衛生,可以大大減少產後諸多病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