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話題作文成長中的故事

  成長中的故事猶如滿天星,其中也有的像黃河水一樣流向了遠處,但又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驀然回首,時間如流水匆匆而過,不知不覺我們迎來了17歲的雨季。

  光年逝水,不由的回想起了那個慢慢遠去的94年——我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裡誕生了。在不知不覺中,我度過16歲的花季,依稀記得兒時的生活,是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也是心底裡最可叫人懷念的時光……

  我家四周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清晨起身時,必能聞到一股清鮮、充滿泥土芬芳的空氣,自然怡人。兒時的我喜歡釣魚,一竹竿、一條線、一魚鉤,幾條剛從泥土裡挖出的新鮮蚯蚓,就足以消磨整個下午了。再不然,捲起褲筒,親自出馬,到爛泥巴的田地去,赤手空拳地捉泥鰍。只不過,說實在的,我也夠笨的了,捉了幾年,就是一條也捉不到。

  時間在不停地流逝,生命在不息地運轉,我們也學會在流逝與運轉裡成長,慢慢的也是該上學的年齡了。我和其他人一樣,被送進了學堂,開始了學習生涯。從步入幼稚園,到踏入小學;又從小學邁入中學時代,再到以後的大學生活。在這漫長又短暫的幾年裡,我學到了很多很多。當我和那麼多同學接觸後,我才意識到了自己的平凡。但我相信:一顆再微弱的燭光也可以照亮黑暗,一滴再小的水珠也可以折射五光十色的美麗,一株再柔弱的小草也可以喚起春天的希望。我是平凡的,但我也有不能遮住的美麗——我有屬於我的符號。

  我希望永遠也不要失去童年時代的那種快樂、天真與朝氣蓬勃。在這漫長的十幾個年頭中,許多的記憶已隨著歲月的侵蝕而悄然而去,惟有成長的足跡——那記錄著你的所得所失的足跡,永遠不會磨滅。

  小時,我會因為撿到一枚硬幣而欣喜若狂,理由是因為我終於可以當了一次兒歌中的那位撿到一分錢的小朋友;如今,長大的我也會撿起路上的硬幣,理由是——那上面有國徽。那上面有國徽,有我們的民族自尊心。

  小時,我會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一個錯別字而舉手,不到老師“投降”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在黑板上出現了錯誤,我也不會打斷老師的講課,下課後,再和老師一起討論。

  成長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也許很苦,因為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堅持“真理”的勇氣,失去了一份“崇拜”的心靈依託。但你隨即會發現這茶的醇美、芳香、回味悠長,因為得到的也很多:民族自尊心,恬靜而悠長的處事態度,決不盲目理性,也許有點偏執,一顆日臻成熟的“仁愛之心”……

  篇2

  “姑娘長這麼大了,多少歲了啊?”“哦……”我在心裡計算著今年年份與出生年份的差,“十三歲了”。我這才注意,我已不再是那個襁褓中呼呼大睡的嬰兒,也不是那個咿呀學語的兒童,而是一個十三歲的大姑娘了。在成長的歲月中,我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或美好或痛苦的事,而它們也讓我明白了許多,懂得了許多。

  一兩歲時,媽媽看著整日不是擺弄玩具就是用樹枝挑弄螞蟻的我,不禁犯了愁。考慮到我的成長與前途,媽媽決定教我學說話。畢竟從沒接觸過文字語言,看著媽媽咿咿呀呀的口形,我只是好奇,卻根本不認真學。媽媽用盡一切方法,軟說硬勸,我愣是無動於衷。一氣之下,媽媽對著我的屁股狠狠一打,吼道:“好好學不行嗎?話都說不好以後還能幹什麼!”我被媽媽的表情與動作嚇壞了,終於開始和媽媽學習。從簡單的一二三開始,媽媽一步步地引導我,一次次地鼓勵我,一點點地深化……

  其它的不記得,但只知道自己主動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背的第一首古詩是“鵝鵝鵝……”是媽媽教的,唱的第一首兒歌是“一閃一閃亮晶晶”是媽媽帶著我唱的。現在,當我將一篇又一篇文言文流利地背給媽媽聽時,媽媽不禁感慨:“這孩子長大了,懂得知識多了……”我自豪地笑了。現在想起,還真得感謝媽媽的那一巴掌,是它讓我在漫漫成長路上流利地說話,熟練的背古詩,開心地唱兒歌,邁開成長的第一步。

  在我的成長路途中,我不僅受到家人對我的教育,讓我不至於落在起跑線上,而且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懂得了奉獻。

  二年級的一個夏日,我因玩耍時跑得太快,不小心摔倒在地,肚子旁邊被石尖劃了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既疼又不知所措的我哇哇大哭起來。小夥伴們趕緊把我扶起來,有的拿出紙巾為擦眼淚,有的檢查我的傷口,有的去喊老師。老師抱起我就往醫院跑,小夥伴們在一旁照應我。到了醫院,醫生抹的藥膏讓我的肚子鑽心地疼,老師緊緊地握著我的手,小夥伴們用天真的話語鼓勵我、安慰我。那一刻,從來不明白集體溫暖含義的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暖流,看著衝著我微笑的老師和同學們,我也綻出了笑容。

  這件事讓我深深地明白:集體是溫暖的,只有奉獻於集體,為集體著想,為集體爭光添彩,才會得到集體的讚許。從那以後,我不再是一個坐在教室一角默默無語的學生了,在各種活動中,總是會出現我的身影;課間,我總是擦黑板、撿紙屑;比賽中,我總是盡力為班級爭得榮譽。在素質報告冊中,老師說:“從你為班級的作為中,老師看到你長大了,懂得了班級為我,我為班級……”是啊!集體見證了我的成長,讓我懂得了奉獻,感受到了溫暖。

  從呱呱墜地到現在這個大姑娘,我已經成長了十三年,在我的成長足跡中,發生了一件又一件令我永生難忘的故事,它們讓我成長,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真諦,成為我人生的一條珍貴的珍珠鏈。

  篇3

  童真,其中許是包含了***的意思。所以,我膚淺地認為,小孩子就是傻呆小子的別稱。就像一個漢人,就像我。

  隱約憶起那是一個秋天,天高氣爽,雲淡風輕。行道樹曾經飛揚跋扈的葉子們,如今,像疲倦的蝴蝶,在車跑過後帶來的微旋風中,飄下了,依依不捨卻又義無反顧地飄落。有幸的就伏睡在泥土上面,化作春泥;悲慘的就碾碎於呼嘯的車輪下——我慶幸自己有那麼幾個令我發笑夢兒不曾碾碎在時間的巨輪下。

  那年我四歲,正值混沌懵懂之時,除了記住某人的名字外,我還認得自己生活的城市叫深圳。看到枯葉的落下,有人想到輪迴,有人想起宿命。我呆呆託看腮幫,透過窗戶,盯著一片片落葉,我想到地面的清潔狀況,想到那個清潔阿姨的身影,想到如果樹上果子也這樣掉下來該多好呀,我就可以塞滿兩褲兜果子帶去給正在市場買菜的母親。

  有一天,我真的獨個到市場,走到正在忙碌的母親的身邊,但兩個褲兜是癟的——我帶著一個塞滿腦袋的問題去的。

  正值中午時分,母親有空稍息。抱著我坐在板凳上,笑眯眯地問我什麼事。我一臉正經,許是像個智者哲人般發問:媽,我從哪裡來的,怎樣來到你身邊的。

  我清楚記得,這個問題是我突發奇想產生的,許是看樹葉看得傻了。因為這是一個很傻的問題。要不,你看看現在四歲的孩子,無論城市或鄉村的,那個不比我那時聰明知事,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幼稚的問題呵。

  母親樂了好一陣子,便裝著神祕地對我說:你呀,就是坐在家門口幾百米遠的那個巷口,我剛剛經過,就將你和這張板凳一起抱回家……

  我清楚地記得這半截話語,便“若有所思”地回去。

  第二天,母親坐的那張板凳在我吵鬧下搬了回家,母親一再問原因,我用自己控制力封住嘴巴,扭頭不說。

  父母照例去買菜了。我抱上板凳,騎著自己的小單車,興沖沖地來到那個巷口。我莫名地對這巷口產生一種親切感,年幼的我居然似歷經滄桑般盯著它,卻不知如何感嘆。

  照著想像的方位坐好,小單車已藏好。我認為那個人定會從這時經過,會帶我回去原本的地方,但他會驚訝看到小單車。

  我那時傻腦袋是這樣幻想的:那一個人在很久以前放我在這裡坐著,但我後來被現在的母親帶走,但那個人一定會天天來這裡找我,所以我要像以前那樣坐在這裡,那個人才能認出我並帶我回去。

  
看過的人都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