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濃濃的鄉情的文章

  濃濃的鄉情,在異鄉的土地傷濃濃的瀰漫,瞬間化作一篇濃濃的思鄉之情文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濃濃的鄉情

  最近老是做同一個夢,半坡上一戶人家,嵌在光禿禿的土丘之間,門前堆滿了磚瓦、石塊,雞在土堆裡覓食,一隻黑狗臥在那裡,伸出長長的舌頭懶懶地吐氣,黃土砌出的院牆已經有些破舊,牆頭上長滿了清苔,院子不大,裡面修有幾間瓦房,還有幾隻窯洞靠山並排擺著,屋子的主人好像很老,臉色煞白,一副重病模樣,他家的其他人似乎都很忙,急急地走來走去。這種情景在我的夢中多次出現,終於有一天,遠在他鄉的親戚告訴我,他的父親忽然得了重病,是一種不好的病,我和父親商量儘快去看看。

  五月的陽光已經很烈了,出門時丈夫一再提醒我注意防晒,但在臨走時仍然忘記給臉上塗防晒霜,下了車,太陽毒毒地射過來,臉上頓時辣辣的疼。

  親戚的家在鄉下,那裡離他們的縣城不遠,父親出來時帶了我們姊妹三個,一路上他一直沒有說話,眼睛微微閉著,車子是妹夫開的,他知道父親前一天晚上沒有好好睡覺,一路上開的很慢,快到縣城時父親醒了,他要下車買東西,我告訴他已經買好了,他不太放心,提出看看到底買了些什麼,妹夫開啟車子的後備箱讓父親檢查,只見父親貓著腰翻了一陣,隨後沒說什麼話勁直去了一個小賣部,又買了一些東西,其中有幾瓶酒,我說只是去看病人,拿酒幹什麼?父親說出了他的道理,他說病人現在很敏感,可能他家裡的人還沒有告訴他病的實情,如果我們鄭重其事地去看他會加重他的負擔,我們帶點酒假裝隨便走親戚可能會更好些。父親的用心我們聽懂了,一路上大家都很凝重,誰也不說一句話,複雜的心情就像這五月的天氣,不很熱但卻格外悶燥。我想起那個常做的夢,院落、房間、窯洞還有患病的老人,似乎都是冥冥中有人要告訴我什麼事,夢裡的一磚一瓦都是那樣熟悉,只是所處的位置有點怪,怎麼會在半山上?多年前親戚家就這樣,但院子較大,修在村子最北邊,那裡有一塊很平的地,院子前面有一口機井,每天下午會長長地排出一個打水隊伍,那時候他家還有一個氣派的木大門,門前坐著一對石獅子,人進大門時一定要看看它,它總是不分晝夜地守在門的兩邊,列著嘴,瞪著那雙銅鈴似的眼睛,人看它時,那雙眼睛瞪地就更圓了。小時候我經常去那個院子,因為弟弟和兩個妹妹都是在這個院子里長大的,父母從遙遠的家鄉來到這裡,沒有一個親近的人,母親生了小孩沒人伺候月子,就僱了這家的老奶奶,上班後,沒人看孩子,奶奶就主動提出帶回家照看,剛開始母親按月付給奶奶工錢,到了帶小妹的時候,奶奶無論如何不收錢了,她已經對我們一家有了割捨不了的感情,我們叫她奶奶,她也將我們當做自己的孫子。她叫母親的小名,那是外婆來我家叫母親小名時她聽到的,母親說每次聽到奶奶叫她小名她都想哭。若干年後,院子裡的孩子逐漸多了起來,奶奶也比以前忙了許多,母親不再將我們放到奶奶家了,但我們仍然可以天天去,奶奶就經常給我們拿吃的東西,還叫我們悄悄地吃,別讓她的兒媳看見了,那時候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但很聽話,拿了東西就偷偷地吃。有一次還真的被發現了,奶奶的小兒媳顯得很不高興,手裡拿了鐵鍬追著大黑狗死命地打,嘴裡不停地叫罵。後來被母親知道了,就私下告訴我們別再給奶奶惹事了,我們知道犯了錯,以後再去奶奶家就帶上好多吃的,分給奶奶的孫子們吃,母親也隔三差五的給他們東西,尤其是大米,那時候大米很稀缺,逢年過節時糧站才供應一點,我們將大米給了奶奶家,再給奶奶及她的孫子們買塊做衣服的布,將我們穿小的衣服送給他們的孩子,嬸嬸的臉就會好看些,奶奶的日子也沒有那麼難過。這種日子過了好久,有一年母親被一紙調令調走了,先後去過好多地方,我們也跟著轉了好多地方,但不管去哪裡奶奶都在牽掛著我們,經常做了好吃的給我們捎來,有時候她還會拄著柺杖去看我們,來了就住幾天幫母親做做針線活。母親也常去看奶奶。學校放假了,我們就被母親帶著去奶奶家,碰上有人問母親就告訴人家說:“回孃家”。

  奶奶晚年,母親調到縣城,父親單位分了樓房,我們終於有了固定的家,母親就經常接來奶奶住在家裡。奶奶愛看戲,母親就買了個小黑白電視放在奶奶的臥室,讓她足不出戶想看啥戲就看啥戲,樂的奶奶逢人就誇母親的好。

  在母親的影響下,我們對奶奶的關心和牽掛都成了習慣,出門在外我們都記著給奶奶買點東西、扯塊布料,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母親在那裡還有一個孃家,奶奶也對此沒有異議。直到奶奶臨去世時才正式舉行了認親儀式將母親認了義女,彌留中奶奶拉著母親的手,眼裡溢動著晶瑩的淚花。那天奶奶的屋子站滿了人,奶奶知道她沒有多少時間了,就叫她的大兒子把東西拿過來,只見她的大兒子匆匆出去又匆匆回來,手裡拿了一個破舊的布袋子,也許年代已久,袋子早已看不出顏色了,奶奶讓開啟,吩咐按五等份分配,這時大家才看清那是一袋銀元,奶奶告訴大家這二十五個銀元是她和老伴所有的家底,當年沒被抄去是她想辦法藏了起來,今天她要將它們送給自己的兒女留個念想,奶奶環顧四周,看見母親已退到了人後,便招手叫過了母親,拿出五個銀元放到了母親的手裡,母親極力推辭,奶奶不肯,其他人也好言相勸,說奶奶分給母親銀元自有奶奶的道理,勸母親不要傷了奶奶的心,母親不再堅持,拿了銀元給奶奶跪下了。看著母親拿了銀元,奶奶這才告訴她的兒女,她說她將銀元分給母親是把母親當她自己的孩子對待的,並說母親是上蒼給她排來的天使,安慰了她曾經因為失去了二女兒而痛苦不堪的心。

  這麼多年奶奶一直活在痛苦裡,她出嫁不久的二女兒突然就去世了,沒有一點徵兆,大兒子十五歲就娶了媳婦,先後生了十一個孩子,但成活下來的只有三個,二兒子結婚後生了七個孩子,只活下來兩個,媳婦們年年坐月子,她年年伺候,滿懷希望地操勞,卻一次次讓她失望,使她每次都空勞一場、傷心一場。她告訴大家我母親的出現,給她帶來了希望,母親把她當做自己的老人,她給我母親看孩子,就像看自己的親孫子,她之所以真心真意地愛我們,最初是想用行動感動上蒼,不要再把災難降給他們,後來在帶我們的時候,逐漸產生了割捨不了的感情,就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我們的身上,希望我們在她這個院子裡跑著,多少衝淡她心中的傷痛,給這個家裡帶來點滴活氣,因為村裡的老人都說,她的院子太老了,又死了幾個孩子,陰氣很重,誰也制服不了它,奶奶曾經將這些說法告訴過母親,母親說那是迷信,孩子不能成活只是偶然,也許與土法接生有關,產婦消毒不夠受了感染,母親這樣說過後,為了證實她的說法正確,就將自己的孩子抱給奶奶,而且一抱就三個,在這個所謂的陰氣很重的院子裡她讓孩子們跑來跑去,幾年過去了,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我們個個都好好的,長的結結實實。奶奶還說自從聽了母親的話,兒媳們再生孩子時她就讓她們去醫院,回家後在我母親的指導下科學餵養,後來她家的孩子都活了下來,活下來的孩子再也沒有出現任何危險,這個院子終於有了生氣。這些事情其實奶奶早就說過無數次,但這次奶奶又無比費力的說叨起來,我想自有奶奶的道理,而母親卻說,是奶奶在她無助時無私地幫助了她,在她困難時是奶奶給了她母親般的關懷,奶奶的情誼她此生報答不完。就在這一天我們知道了奶奶和母親的情誼,這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隔的,時隔多少年這種情誼愈加顯得彌足珍貴。奶奶走了,母親留下了一塊銀元做紀念,其餘的分送給了奶奶的四個兒女,認下了這門親戚,一直到今天我們還在來往。

  縣城離親戚家不過十公里,短短的路程卻讓我們走了很長時間,車子快到時已近中午,到了村口我們都傻了眼,幾個路口都直通莊子,卻無法確定哪個路口可以到達目的地?看來這已不再是記憶中的村莊了。上一次來是四年前,村子的變化還沒有這麼大,而這次來,變化實在是太大了,沿著公路一邊都是新修的房屋,紅磚青瓦呈現出一片嶄新氣象。時至中午,家家炊煙繚繞,無人可以問路,我們只好選定一個路口,順著記憶深處的方向行走,幾分鐘後坐在前排的父親看見了那口機井,我們終於找對了地方,抬頭望去,那對石獅還在,就靜靜地臥在那裡,木製的大門已經變成了青磚砌成、木頭上包了一層深紅色鐵皮的大門,顯得氣派而威嚴。我們將車子停在水井邊的平臺上,尾隨著父親向大門走去,跨過青石門檻,院子里人來人往,都是來探望病人的遠方客人,病人就在東廂房,他是奶奶的大兒子,我們要叫他大舅,我們進去時大舅正靠在椅子上,眼睛微閉,臉上沒有一點血色,看見我們他掙扎著要起來,父親和我趕緊扶了他,他顯得很累,無力的靠在那,沒說兩句話就開始哭。曾經如此堅強的人此刻卻如同嬰兒般肆意地哭泣,顯得那麼無助,父親給了他紙巾後自己也流了淚,兩個老人的哭聲感染了所有的人,大家不知道如何安慰,就說了好多無關的話語,有意將氣氛轉變過來,大舅的情緒好象穩定了些,開始訴說他得病的前前後後,據說以前只是經常在上廁所時流血,他一直以為是得了痔瘡,半月前突然血流不止,才讓兒子帶他去檢查,結果就不太好,醫生建議趕緊去大醫院做手術,當時他還認為沒有那麼嚴重,不同意手術治療,但去了省城才知道手術是非做不可,只可以考慮保肛手術,這樣以後的麻煩會少些,手術做的很成功,給了病人生還的希望。

  說話間父親一直在認真地聽著,不時遞給大舅擦汗的毛巾,臉上非常專注,生怕漏聽了哪個環節。兩年前母親的突然去世,給了父親沉重的打擊,獨居的父親誰也不打擾,一個人在思念、回憶中跌撞,近來又相繼聽到幾個熟知的人離世,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奈,他經常告訴我說,人來到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辛辛苦苦,匆匆忙忙,還沒有明白活的好壞就好端端的說走就走。大舅的病又一次讓大家看到了死亡,遙遠的那個地方總是叫人感到恐慌,親近、熟悉的人一個個相繼離世,都毫無意願的奔向了那裡,讓活著的人是那樣不情願,生命的無奈使我們產生了說不出的痛處,孤獨和思念的痛楚對於我們失去親人的人來說體會真是無以言表。

  大舅的院子如今已經改變了摸樣,規模比先前大了兩倍,院子佈局是精心設計了的,平頂的工子房在農村很流行,他家的院子裡就擺了幾幢,過去的窯洞早已尋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青磚紅瓦房,房間的設施一應俱全,老人和孩子的房間都設有盥洗間,生活起居都很方便。

  篇2:鄉情濃濃

  作者:零落

  依舊那麼荒涼,依舊那麼滄桑。

  蕭瑟,蕭條,蕭索,這大概就是我所能形容的了。

  冬季的鄉村,漫山遍野的濃郁昏暗之色。枯黃的山草,在瑟風中搖搖擺擺。能聽到冬風折碎樹枝的動靜,吱吱作響。路邊的塵土,跟隨在路過的車身後,肆意的舞動,飛向青天。河中結滿了厚厚的冰層,踩著划行都穩穩妥妥的,只是得要小心,別摔個四腳朝天。應該是土地也忍受不住這份寒冷,被凍得裂開了縫。抬眼處,四面環山,冠名的黃土色充斥著視野,只露出頭頂的一片小小青天。

  有幾個小孩在河面上玩耍,穿的嚴嚴實實的,你推我,我拉你,即使是摔倒了,也貌似不會覺得疼痛,爬起來拍拍冰塵繼續嬉戲。這些場景,小時候也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是隔得太久了,便淡淡的忘記,沒有了這麼歡樂的情趣,找不回兒時的玩伴。

  現在,應該是到處鋪滿白雪的時候,可是為何絲毫沒有雪的蹤跡呢?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期盼著下雪,僅僅的期盼,盼來盼不來都無所謂,只是多了一種本來該沒有的心情。有人為看一次雪,不惜長途跋涉,失望或者欣慰,不管結果,我欣賞的是這個過程和意念。也有人為了躲避寒冷,不遠千里,跑去另一個國度。兩個生活的環境不同,自然對待雪的態度也不會相同。

  鄉村的牛羊還是沒有間斷,只是變得越來越少了,放牧人變得孤獨。依稀記得小時候,牛羊總是一群一群的出山,放牧人也不會是一個兩個,總是幾個一起,聊天打牌什麼的。夏季了可以在中午午休時候不回家,找個有樹蔭有泉水的地方,旁邊挖個坑,去最近的玉米地裡掰幾個棒子,生起火來烤著吃,香氣伴隨著青煙,在山谷裡緩緩飄散。也許這種生活是閒散舒適的,也許是慵懶無聊的,都離我漸漸遙遠,只能在記憶中出現。

  這是晴朗的一天,但是卻充滿了冷瑟。原來走過無數次的路徑,突然覺得有些變長了,可能是少了曾經那份玩樂之情,走起來太過孤寂冷清,便覺得它有些長了。在這一點上,就如同那時的感慨:故鄉的樹仍舊那樣,小時候抱不住,長大了依舊抱不住。我長大了,他們卻已經變老了。

  冬日的陽光,總不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溫暖,總覺得有點冷,停留的時間也太少,還沒來得及做些什麼事情,就溜走了,緊隨其後的又是漫漫的黑夜。夜,靜的出奇,聽得清風吹的聲音,看得見月光跨過山尖,越過河道,又爬上了山坡。清寂,空寞。

  夕陽,請你告訴我,明天,你將在從哪裡升起?午後,你又要從哪裡悄然落下?

  讓一分安寧能夠充滿內心世界。

  篇3:鄉情

  我幼小的時候,因為家裡需要用錢,爸媽就去外地打工,把我送到了奶奶家。奶奶家住在一個山村裡,那裡的人們個個熱情好客。

  山村的春天是可愛的,活躍的,當春天的溫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時,田野裡的土變得鬆軟無比。奶奶牽著我的小手,漫步在田野上,聞著清香的泥土的氣息,哪種融化在大自然裡感覺,是在城裡永遠也體會不到的。這時候,要是有鄉親經過,就會聽到親切的呼喚:“小丫頭,這裡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地看個夠,別回城裡就忘了呀”。是呀,這就是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鄉,此刻,我不僅僅是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更重要的是,我在家鄉的懷抱裡,感受到濃濃的鄉情。

  “一日之計在於晨。”隨著聲聲雞鳴,每家每戶陸續開門,幹起一天的農活,男的下田耕地,女的便挽著一籃衣服相邀來到小河邊。這裡的搓衣聲,說笑聲,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歡樂。

  在奶奶家的後面,有一塊空地,奶奶便動手開墾出來,我也幫忙,種上各種花草和蔬菜,成了我家的小園,奶奶洗菜的時候,我便蹲在奶奶的腳旁邊,用稚氣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勞。奶奶到小河邊洗菜,我便在旁邊摘野花,撿小石子,玩累了,奶奶把我放在木桶裡挑著走這時候,一邊是我一邊是菜。奶奶的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路上遇到鄉親們,我常常會

  得到一些小動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蝦子、小泥鰍,或是叫我不出名的小魚,最常有的

  是得到一些野花或是一些菜花。小手捏著,小鼻子聞著,真舒服!

  有時奶奶要去山坡上割草,就把我交給大嬸照顧,走出大嬸家,他便塞給我一個剛煮熟的紅署和自家做的粑粑,因為人小個頭矮,小狗、小貓、小雞經常會跟我搶東西吃,我東躲西藏,急得哇哇叫,這時大嬸吆喝著給我解圍,趕走了小狗、小貓、小雞,我舒心地笑了,捧著熱騰騰的紅薯,吃著香噴噴的粑粑,心裡更是暖和無比。

  上小學三我離開小村莊,我的心卻似乎遺落在小村裡,我忘不了在家鄉的美好時光,忘不了我的家鄉,更忘不了那份濃濃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