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士與醫生演講稿
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做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幾篇,供大家參考借鑑。
1
尊敬各位領導,各位護士姐妹:
大家下午好!我是某某外科的護士某某。在這春暖花開的五月,喜悅的心情伴隨著前進的步伐迎來了我們護士的節日——5.12國際護士節。作為優秀護士代表,我感到十分榮幸,請允許我代表全院護士向關心支援護理工作的各位領導表示最誠摯的感謝,向護士姐妹們致以最真誠的祝福。祝大家節日快樂。
不管在眾聲喧譁的白晝,還是萬家燈火的夜晚,當我穿梭在形形色色的病人間,反反覆覆做著瑣碎的護理工作時;當我為病人精心護理卻有時遭到誤解,我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護士!我心中一直有這種理念,患者選擇我們某某醫院就醫,是對我們某某醫院的最大信任,我們有責任來共同維護某某醫院的聲譽。“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在人的一生當中有誰會不需要護士的細緻關心和悉心照顧呢?“護理工作是一門精細的世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要有一雙願意工作的手。” 工作16年,多少次在搶救病人弄得滿身血汙,多少次半夜接到搶救的電話飛奔到病房。苦過、累過,也抱怨過護士的艱辛,但當看到病人康復出院的那一刻,我就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護士的價值。
2010年我科率先在全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在院領導,護理部,科主任和護士長的指導下,我切實的履行責任組長的職責。對病人全天的治療、護理工作進行檢查,做好各種基礎護理工作,強化健康教育。從“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開展以來,我們的工作量比以前加大了。面對新挑戰,我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同時積極引導本組護士轉變觀念,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以適應優質護理的需要。一年來我組護理了許多危重病人,在我們的悉心護理下全部痊癒出院。2012年2月,我科室收治了一例膀胱破裂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患者入院時全身是泥土和血,我守候在她的身旁,為她開啟通靜脈通路,心電監護,吸氧,留置導尿等護理工作,然後又用熱毛巾為她擦拭全身,全然不顧她身上的血腥味道。當我把病人的身體全部擦淨以後,我又為她換上了乾淨的病服,並焦急地等著病人地醒來,那一天我一直守候在病人的床邊,直到病人的生命體徵平穩。最後在我的精心護理下,她的病情逐漸好轉,從死亡邊緣走了回來。我終於鬆了一口氣,這些天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的護士,我是中國醫療事業的廣袤土地上的一顆普通的種子,並不奢望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只是在想,當我長大時便能為急行的人們提供一片納涼的樂土了。當病人們帶著笑容走出醫院時,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想做一個撒播“愛”的種子,簡單卻執著。
一年來,我兩次被護理部指派參加特護工作,這是醫院和領導對我的信任,我無條件服從安排,始終兢兢業業、盡心盡力,不敢有一絲懈怠。我把每一次的特護當成一次向其他科室、其他同事學習的機會,自己在工作的同時也得到了進步和提高。在此我感謝各級領導給我的機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恪盡職守,不斷完善自我,加強自身學習,取長補短,實踐著護理模式由個案護理,小組護理到功能制護理,責任制護理。這每一個新的工作方式都是在原有護理工作方式的繼承,都是為了讓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體,更系統化的服務。
某某某某醫院,事業正蒸蒸日上,輝煌正方興未艾。我們當護士的更應謙虛做人,誠懇做事,從某某醫院的每個角落做起,爭做優秀護士。我堅信,只要我們“從心做起,用心相待,細微服務”,讓我們的病患者滿意,我們的社會價值定會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某某醫院的明天必定是燦爛而輝煌的!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2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護士?那是我的追求,我的嚮往。因為我牢記著宣誓的誓詞,我銘記著自己的使命——我是聖潔的白衣天使。
當我進入工作崗位,我想起了南丁格爾。這位出身名門的女神,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提著一盞油燈,關愛著一個個生命,呵護著眾多戰士的健康。因為有了她,近代醫學史上翻開了一頁不朽的篇章。從此,全世界記住了她,從此後的5月12日,護理學的奠基人---南丁格爾女士的生日,定格成為了一個節日——國際護士節。
當我穿上護士服,我想到:護士,這個平凡的職業,之所以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不僅僅因為你身著美麗的白衣,還因為你們憑著“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堅韌信念,像春風,拂去人們的疾苦;用熱血,溫暖寒冷的心腹;用愛的絲線,縫合病人身心的創傷……你不僅是技術上的頂尖人才,而且是最有愛心、最有耐心的。這愛心和耐心是上帝賜給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帶給病人的禮物。
每當旭日喚醒黎明,上班的號角吹響生命的晨歌。一頂燕尾帽、一襲白戰衣又開始了這項偉大而又神聖的使命:帶著一份熾熱的愛心,穿梭在那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拯救著那無助的呻吟與滿臉的痛楚。當我們日復一日地辛勞迎來了一張又一治癒康復笑臉盎然的臉龐,那一刻,我想到了什麼?作為白衣戰士,也許這便是我無限的自豪與驕傲,因為我的工作得到了肯定,我用勤勞的雙手去挽救著生命,把滿腔的激情奉獻給護理事業,把愛心播撒到每一位患者的心裡。在平凡和崗位上成就我們不凡的業績。
若有人問我:“世界上誰最美”?我會自信地回答:“是護士”。護理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輝煌,卻寫滿了簡單而又平凡的愛,打針、發藥、鋪床、輸液,我們在辛苦中呵護著生命;交班、接班、白天、黑夜,我們在勞累中把握著生命的輪迴。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了“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很鮮明的指出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護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關係到病人的健康。南丁格爾說過,“護理工作是一門藝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我們塑造新形象的護士,讓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體、更系統化的服務。以病人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是我們的宗旨。
我們是生命的捍衛者,是健康的守護神。我們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愛心幫助患者減輕痛苦,為他們支撐起無力的生命。 他們就是我的最親的親人,是我可愛的兄弟姐妹。在這個屬於護士的生活中,青澀的筆寫不出華麗的詞藻,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句話:我牢記著自己的使命。
3
大家好,我叫某某,是一名來自某某某醫院乳腺科的主任醫師。
夢,對於我來說,是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字眼兒。中學時代,成為中國的居里夫人是我最神聖的夢;我也曾夢想歌飛大地、成為一名萬眾矚目的歌唱家。當一名外科醫生,並不是我無數個夢裡最為絢爛多彩的,但卻是我從醫30年來,真真切切、時時刻刻都在實踐著的、最幸福的一個夢。
作為一名醫生,醫患關係可能是所有人際關係裡最為重要的。近些年,醫患關係的緊張成為許多同行心底裡揮之不去的陰影。我想,醫患要和諧,不能總指望著別人先改變。2003年開始,我和某乳腺科的同事們一起,創立了一種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醫友式醫患關係”,醫患之間能夠在朋友的心理層面上進行對話和交流,相互間也就有了更多的信任和理解。寒來暑往,近10年過去了,我們創造了連續9年醫療服務“零”投訴的記錄。這是對我們努力的最大肯定。
我被病友稱為“看病最慢的大夫”,因為無論門診量有多大,我花在每位患者身上的時間至少是5分鐘,有時也有患者不理解,甚至說我“沒本事”,但我並不介意,我相信:如果醫生真正為患者解決了問題,那麼患者一定不會再有抱怨。
“大夫,什麼時候才能看上我啊?”一位叫孫華的病友,幾次走進診室催問。
輪到孫華了。
我認真為她做了一個全面的檢查,又仔細看完她帶來的、一摞厚厚的資料,然後對她說:“孫大姐,您的結節比較小,只有2、3毫米,雖說現在不能肯定就是良性,但至少現在您是安全的,我建議再觀察3個月。您家離我們醫院比較遠,到時去附近的醫院做一次B超,再把結果告訴我就行了,我給您留個我的手機號。”孫華的就診一共用了10多分鐘。
離開時,她感動地說:“大夫,我為這個病看過很多專家,也建議我先觀察,可再問就不多說了,就數您給我看得最仔細、講得最明白。怪不得您看病慢,但是我們等多久都值了!”
做患者的知心朋友是我的夢想。而與患者成為真正的朋友,卻要有一顆真誠為患者服務的心。
2008年10月,來自內蒙34歲的蒙古族婦女小曾住進病房。這是一位家庭非常貧困的乳腺癌病友。為了給她籌錢治病,她的丈夫借光了所有的親朋好友。在巨大經濟壓力面前丈夫退縮了,藉故帶她回了老家。一天,我接到了小曾的求救電話,電話裡她哭著說“王主任救救我吧,你幫我跟家裡人說說,我還想活……”我的心被刺痛了。我一次次地給小曾愛人打電話。電話終於打通了,我說:“她的病情不嚴重,花費不會太多,你就忍心放棄她嗎?過來吧,我們一起想辦法。”丈夫終於帶妻子重返病房。為了小曾的病,我和同事們精打細算,處處為她省錢,並多方求助,籌到了1萬3千元善款用於治療,一個生命被挽救了!一天晚上,已經快九點鐘了,當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從手術室回到病房,只見小曾的丈夫提著一小袋山核桃守在門口。這位不擅言辭的山裡漢子衝著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您是我們全家的救命恩人!這是我從山裡摘來的核桃,請您收下吧!”我破例收下了這袋沉甸甸的山核桃!
“姐姐、妹妹、閨女、阿姨……”隨著病友口中我身份的變化,我的親友團日益龐大。2006年,為了幫助乳癌姐妹身心得到全面康復,我倡導成立了國內首個乳腺癌患者心理康復俱樂部――汝康沙龍。經過7年的發展,“汝康”已經成為了擁有千餘名乳腺癌患者溫暖的家,我成了名符其實的大家長,家裡家外忙著,操的心更多了。
朋友們對我的行為不太理解:“你當醫生,每天工作那麼辛苦,還要額外幹這麼多社會活動,圖啥呢?”
其實,在付出的同時,我也收穫著很多幸福。
當病友和我深情相擁,在我耳邊動情地說:“主任,要保重身體,我們這些病人可都指望著您呢……”;當我接到病友的簡訊,提醒我“天冷了,記得加衣服”“明天有雨,別忘了帶傘”;當小病友捧著自制的心型蠟燭送到我面前,“媽媽,祝您生日快樂,一生平安”;我覺得我是天底下最富有、最幸福的醫生!
現在的我依然崇拜居里夫人,依然熱愛唱歌。但成為所有患者可信賴的朋友,是我每一天都在追求的夢,追夢的過程讓我充滿了無限的幸福!
4
大家好,我叫郭彩霞,是某某某醫院心內科的一名醫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生命的陪伴》。
從我上醫學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做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用我的智慧和雙手努力拯救生命,解除病人的痛苦。工作十餘年,成功挽救過無數的生命,但有一次搶救卻最令我終生難忘,也讓我對這個夢想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那天我值班,晚上7點多接到急診電話,有一位心臟病人需要會診。我知道,對心臟病人而言,時間就是生命,我立刻跑步趕往急診。
病人是位中年男子,氣力虛弱,表情痛苦,外院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常規需等待急診檢查結果後才能收入病房。但憑經驗判斷,病人病情可能比較嚴重,萬一貽誤救治時機,後果不堪設想。我當機立斷:立刻收入監護病房實施救治。果然,急診化驗結果顯示病人的肝功由十幾個小時前外院檢查的60驟升到5000,同時多臟器功能受損,病情危重!我們立即組織各科會診。
家屬一直在門外焦灼地徘徊。我給病人妻子交代了病情。但她似乎並不能理解昨天還身體無恙的丈夫今天就有可能隨時離去的現實,只是一個勁兒地抓著我的手說:“我老公會好的,對嗎?”面對她期盼的目光,我卻無法給她一個肯定的答案,只能一再地告訴她,也告訴自己,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任何機會。就在這個時候,病人的血壓繼續降低,心率不穩,呼吸增快,病情陷入更危急的境地。我們迅速做出決定“馬上上呼吸機,同時請專科醫院專家會診”。而此時他自己彷彿也感覺到了生命的急促,喘息著對我說:“大夫,我是不是快不行了,可我的女兒還那麼小……”聽到他的話,我的心像被緊緊地揪住了一樣。
外院專家趕到的時候已是凌晨兩點多,她的到來讓我們重新燃起了希望。但事與願違,專家說工作幾十年也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們原本升起的希望又破滅了。怎麼辦?難道就看著這個生命離去嗎?不!不能放棄。我們不停地觀察著他的生命體徵,不停地實施每一項可能有用的措施。我們都在期待奇蹟的出現,但患者的情況卻越來越糟。看著這個年輕的生命,我多麼希望自己能夠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可醫學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許多時候我們無法治癒所有的疾病,每每此時我都會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類的渺小。突然,病人心跳驟停,我立即實施胸外按壓,一下、兩下……我拼命地按壓,彷彿所有生命的希望此時全部寄託於我的一雙手,我不願停止,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是一個生命,我絕對不能放棄!終於監護儀上出現了心電波形,我們這才鬆了一口氣。僅僅十分鐘過後,生命的跡象又再一次無情的消失了。“腎上腺素靜推”,“多巴胺入壺”,“胸外按壓”,全體醫生輪番上陣,持續按壓,半小時、一小時……當意識到奇蹟不會再出現時,我早已痠痛不堪的雙手無力地垂落在他的胸前。一個生命就這樣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而我的意識彷彿就定格在了那一刻。
當我懷著沉重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家屬宣佈這個令人絕望的結果時,他們撕心裂肺的痛哭聲和悲痛欲絕的表情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裡。當病人的妻子慢慢地沉靜下來,她抓住我的手哽咽著:“我都看到了,大夫,您們真的盡力了,謝謝!”我原以為她會抱怨、會斥責,沒想到她會說謝謝,剎那間我的眼眶溼潤了。也許在這短短几個小時裡,為拯救同一個生命,為同樣的期待,我們的心靈已經緊緊相連。她理解我的沉重和無奈,而我的竭盡全力和對挽救生命的渴望,此時也是對她最大的安慰。
每當想起那個夜晚,我的心依然是沉甸甸的。作為醫生,外人很少知道我們的痛苦,那種當你看著一個鮮活的生命逝去而自己無能為力的痛苦,無奈、空茫而痛惜。我似乎重新理解了醫者的使命,理解了那句名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含義。用高超的醫術挽救生命,用發自內心的關切和對生命的尊重去幫助病人,給病人和家屬帶來靈魂深處的安慰,帶著愛去共同陪伴每一個生命。這就是我,一個普通醫生的夢想。
5
大家好!我叫某某,是某某某醫院麻醉科恢復室一名普通的護士,我今天宣講的題目是《麻醉恢復室裡的喚醒“仙女”》。
有一天,一位病人在家屬的攙扶下給我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道:“千里尋夢赴京華,某仙女醒音崖”,從此,我就有了恢復室喚醒“仙女”的雅號,並在醫院的外科病人間流傳。他們說,手術結束後會有仙女在耳邊把他們叢麻醉中輕輕喚醒,感覺像是從甜蜜的夢境中醒過來一樣舒服。
許多人認為,麻醉就是睡一大覺,恢復期就是自然醒的過程,其實不然。麻醉過後病人需要一個恢復的過程,恢復室的作用就是對術後的病人進行觀察、治療,使病人安全平穩地渡過恢復期。某醫院90%的手術是開手術,由於挑戰的是生命的禁區,加上患者本身的特殊情況,有時儘管手術很成功,但病人在術後仍然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險情,這就要求我們恢復室的護士既要有豐富的護理經驗,又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細緻入微。
我的工作既忙碌、緊張,又充滿了風險和挑戰。
一天,一位80多歲的高齡病人做腦垂體瘤切除手術。手術是通過一側單鼻孔入路進行的,術後儘管對鼻腔進行了填塞止血處理,但傷口的滲血和口腔的分泌物仍會慢慢積聚在口腔。正當我在老人身邊詢察病情時,突然老人一陣劇咳,從口中噴出許多帶血的分泌物,濺了我一臉。我顧不上洗臉,快速把老人的頭偏向一側,抬高床頭,同時使用吸引器吸引口腔,因為我知道口腔內的分泌物可能堵塞老人氣道,幾分鐘就足以致命。看著老人轉危為安,我才鬆了口氣。
開手術如同是在懸崖峭壁上走鋼絲,術後由於患者的特殊情況可能會再次出血。去年,一名30多歲的寰枕畸形病人做了枕下減壓術。手術以後病人很快清醒了,但恢復期病情是瞬息萬變的,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大約半小時後,我發現病人神志比之前差了些,趕緊通知神經外科醫生進行急診CT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內出現硬膜外巨大血腫。當病人從CT室返回到手術室後,僅僅二十分鐘的時間,病人神志已經喪失,呼吸也不規律,我們立即進行氣管插管,接著進行血腫清除手術。由於發現及時,並採取了有效措施,病人不僅保住了生命,而且恢復得很好,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醫生說,病人的血腫巨大,病情進展迅速,如果晚發現半小時,病人就可能會失去生命,即便能夠搶救回來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我不由得感嘆,在醫療過程中真的不能有一絲的怠慢和大意,需要始終把責任放在心上,細心觀察每個環節,決不能以為病人醒了就掉以輕心,正可謂,“細節決定成敗”。從那以後,我更加註意觀察病情,不讓病人的生命受到任何威脅。
麻醉後恢復期不允許家屬陪伴,一方面是因為病人沒有脫離危險,另一方面也怕增加感染。術後病人在半夢半醒之間發現身處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周圍是陌生的面孔,加上身體的虛弱無力和疼痛,難免產生恐懼、孤單、煩躁不安等情緒,特別是孩子更加需要撫慰。
記得我休完產假來上班,一開始很不適應,一見到孩子進恢復室就忍不住掉淚,一聽到孩子的哭聲就心裡發緊,覺得孩子們太可憐了。作為一個母親,我告訴自己,要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讓他們感受護士媽媽的愛。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更加會照顧孩子了,再哭鬧的患兒我都能夠安撫住。
這就是我的工作,讓手術麻醉未醒的的病人安全、舒適地醒來,讓需要關愛的病人體會到家人般的溫暖!我想,病人之所以說我很美,說我是恢復室的喚醒仙女,是由於感受到我真心的關愛。用愛為患者編織一個美麗的夢,讓家屬安心,讓家庭放心,讓社會更有愛,這就是我的夢,一名工作在麻醉恢復室一線護士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