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將軍蒙恬資料介紹

  蒙恬是秦始皇時期著名的將領,出身將門,祖父和父親都是的武將。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蒙恬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蒙恬資料簡介

  蒙恬,姬姓,秦朝著名的將領,出身名將世家,他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的名將,而他的弟弟蒙毅在朝中擔任要職,位至上卿。

  蒙恬天資聰穎,自幼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而胸懷大志,立志報效國家。公元前221年,蒙恬任將軍,率兵攻打齊國大獲全勝,被封為內史,蒙氏兄弟得到了秦始皇的尊寵,二人一文一武,蒙恬擔任外事,而蒙毅則為內謀。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後,蒙恬奉命迎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他駐守上郡的十餘年裡,匈奴不敢有所舉動。蒙毅則在朝輔佐秦始皇,有一次趙高犯下大罪,秦始皇將他交給蒙毅處置,蒙毅法治嚴明,判處趙高死罪,但秦始皇卻將趙高赦免了,蒙氏兄弟自此遭到了趙高的記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到會稽,回程途中患病,蒙毅奉命去禱告山川,但還未返回,秦始皇已病死。趙高等人擔心扶蘇即位會對自己不利,於是密謀偽造遺詔,賜死扶蘇與蒙恬,蒙恬心有疑慮,請求復訴,扶蘇自殺而亡。胡亥本欲釋放蒙恬,但趙高趁機進讒言,秦二世於是囚禁並殺死蒙毅,又派人去殺蒙恬,蒙恬最終吞藥而死。

  蒙恬怎麼死的

  蒙恬幫助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了卓越功勳,可以說沒有蒙恬就沒有秦朝的一統天下。蒙恬出身武將世家,祖輩效忠於秦國王室,為國鞠躬盡瘁。但就是這樣一位忠君愛國將才最終卻沒能落得個好下場,死在了他誓死效忠的秦國皇帝手中。

  秦始皇生前對蒙恬非常信任,每次出行總是讓蒙恬跟他坐一輛馬車。君臣之間討論天下之事可謂是“君臣一心,其利斷金”。秦始皇賜予了蒙氏家族至高無上的榮譽,不光是對蒙恬加官進爵,就連他的叔伯兄弟也都在朝中擔任要職。蒙恬感激皇恩,更加賣力輔佐始皇帝,覺得對秦始皇的恩寵無以為報。蒙恬對秦朝王室忠心耿耿,他熟讀律法,賞罰分明,就算對待皇帝身邊的人也絲毫不留情面,這就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蒙恬執法嚴格,內臣趙高犯了法,他也將趙高收監判刑。秦始皇親自為趙高求情,得到蒙恬的許可後才恩赦了趙高。趙高對此耿耿於懷,一直找機會除掉蒙恬。秦始皇出外巡遊,突然暴斃。趙高夥同胡亥篡改詔書,扶持胡亥繼位,並將扶蘇處死。胡亥上臺後。趙高又提出將秦始皇時期的有功之臣統統滅口永決後患,這其中就包括讓他恨得咬牙切齒的蒙恬。胡亥聽信趙高讒言,賜死了蒙恬。

  可惜蒙大將軍一代風流人物,最終卻命喪小人之手。所以說,要想在社會立足千萬要分清君子和小人,千萬不要得罪小人。

  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嗎

  看完《神話》,或許很多人都會問:“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嗎?”電視劇裡的大將軍在歷史河流中是否真的出現過,然後留下一些痕跡?他們是否有像劇裡那麼絢麗斑斕的人生,敢愛敢恨,飲酒對歌,馳騁沙場。

  據史料記載,蒙恬是秦時的將軍,山東省蒙陰縣人,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的名將,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所以,蒙毅和蒙恬是切切實實真實存在的人物。蒙氏兄弟同時效力於秦始皇,蒙恬擔任外事,在邊疆之外帶兵打仗,抵禦外侵;蒙毅常為內謀,在朝廷之上為秦始皇出謀劃策,進諫忠言。他們被合稱為“忠信”,皇寵國恩,榮耀一時。

  司馬遷有云:“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說的就是蒙恬在率三十萬蒙家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一帶後,修築萬里長城,西起隴西東至遼東,把原來燕、趙、秦的長城連在了一起,抵禦外敵的同時還方便了百姓生活交通。正是因為有了蒙恬的一番努力,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萬里長城。現在萬里長城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我國的標誌。再踏上長城的驛道,撫摸每一塊古磚,似乎都能聽得到,它們講述蒙恬當年風光無限的歲月往事。

  真正光芒閃耀過的人,是不會被歷史長河沖刷走的,也不會被時間歲月蒙塵。他們留下的每一處痕跡都在用自己的語言訴說著,他們曾經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