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讀書手抄報模板設計圖

  讀書,作為一種常見的現象其實也是有深刻的內涵的,其對個人的發展有著各種各樣的影響。做讀書手抄報對學生也有良好的影響。本文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簡單的讀書手抄報的圖片

>

  簡單的讀書手抄報圖片1

  簡單的讀書手抄報圖片2

  簡單的讀書手抄報圖片3

  簡單的讀書手抄報圖片4

  簡單的讀書手抄報圖片5

  簡單的讀書手抄報的資料

  一、關於讀書的典故

  1.帶經而鋤

  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習的典故。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幹活***,帶經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帶經鋤”的形式出現。

  2.焚膏繼晷

  形 容夜以繼日地勤奮讀書。語出韓愈《昌黎集·進學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成語“提要鉤玄” 出處***。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點上燈來繼續白天的學習***,恆兀兀以窮年***長年累月都這樣堅持***。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3.十年窗下

  形 容長期閉門苦讀的典故。語出金元間劉祁《歸潛志》:“南渡後疆土狹隘,止河南、陝西,故仕進調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餘載,號重複累,往往歸耕或教小學 養生。故當時有云:'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今日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無人問也。’”後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載”、“寒窗之 下”、“十載寒窗”、“燈窗十載”等詞語來形容長期清貧自守,閉門苦讀。

  二、我愛讀書

  讀書是一種清福,這種境界被吳延康說得直白:“讀書身健即是福,種樹開花亦是緣。”好一個讀書人,好一片讀書的心境。我們不是哲學家,能從一滴水中看世界,從一朵花中參悟人生,但我們可以像吳延康這樣,靜靜地做個讀書人,在一片芸芸眾生裡感悟人生收穫快樂。

  讀書可以感悟人生,這個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是歷史的滄桑。可以是天地的沉浮,可以是……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句名言:“認識你自己”。而讀書是一個可以很好地認識自己的途徑,當我們內心浮躁時,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讓她那玲瓏剔透的文字來熨帖你那泛有波瀾的內心,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原來自己可以如此平靜,原來文字可以如此美麗。當我們內心失落彷徨時,可以拿出一本魯迅的雜文選,讓他那激情澎湃的句子來震撼你的心靈,此時此刻,整個人都屬於正義,整個人的內心都充滿堅定。而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我們感悟到了作者的悲憫之心,也感悟到了人生的坎坷與精彩。

  讀書是一種德性,在理性的引導下,讀書人在燦爛的星空與神聖的道德之間,獲得了靈性和自由,以及詩意生存。

  趙懷玉曾說過:“相期在千載事,要須讀五車書”,可謂大有沉鬱,堪稱壯哉。一本《紅樓夢》我們看到了清朝前期的縮影,一本《人間喜劇》我們看到了法國社會的面貌,而無論是曹雪芹還是巴爾扎克,他們帶給我們的是藝術,而我們則需在文字的浸透裡感悟滄桑感悟生命,在歷史長河中,我們猶如一葉扁舟,在一次次搖擼地前進中,我們感嘆於浩淼震撼於廣闊,在這條長河中,沒有港口,沒有邊際,每一次的停歇只是因為我們感動於這一處的精彩,每一次的揚帆遠航只是因為我們期待於下一處的更精彩,就在這不斷地前進中,我們感悟到了人生,是風浪與收穫同在,而我們就像《老人與海》裡的那位老人,划進一片未知海域,不畏風險不懼大浪。

  讀書是一種放達,在歷史與現實的衝擊下,讀書人漠然於時間也漠然於空間,即使是驚鴻一瞥,也執掌起漫天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