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結婚拜堂時間

  拜堂是中式婚禮儀式中關鍵的一個環節,並且這個結婚拜堂儀式隨不斷變化但是一直流傳至今。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古時候的婚禮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黃昏舉行婚禮儀式。“婚”字,拆開為“女”“昏”,其中“昏”即黃昏時刻

  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故而得名。

  據史料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也就是說,晚上舉行婚禮才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婚禮習俗。對此,鞍山師範學院中文系劉剛教授介紹說,古代一直有“上午接親,晚上拜堂”的說法,中國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黃昏以後。“結婚與黃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結婚的例證,說明女人在黃昏結婚後改變了自己的姓氏。

  拜堂是古代婚禮的一個重要程式,是婚禮的高潮階段。在電視上我們會經常看到的古代人、近代人結婚時,都有拜堂這一環節。那麼拜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全過程是怎樣的?

  拜堂是從唐朝開始的,當時新娘拜見公婆,也就是拜堂。到了北宋時期,新郎新娘要先拜家廟,行合巹禮,第二天一大早,新娘把鏡子擺在桌子上,進行下拜,稱之為拜堂。到了南宋時,拜堂才改為結婚當天,新郎掀開新娘的蓋頭開始拜堂。南宋拜堂的風俗就一直被延續下去,在結婚當天拜天地後再拜堂。

  拜堂過程

  拜堂又稱拜高堂、拜花堂、拜天地。結婚當天,男方家裡早已佈置好了,堂屋是拜堂的場所,點上紅色的蠟燭,桌子上陳列著祖先的牌位,擺上糧鬥,裡面裝滿五穀雜糧,並貼上大紅喜字。新郎用花轎迎接新娘到自己家的堂屋門口時,儀式正式開始。詳細過程如下:載著新娘的花轎進入院子,然後從火盆上經過,象徵著燒去不吉利的東西,以後的日子會紅紅火火。之後,新娘從轎子上下來,但雙腳不能直接踩到地上,要踩著“傳席”進入堂屋。接下來,點上蠟燭、香,而後放炮起樂。接下來就開始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最後送入洞房。這樣拜堂儀式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