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勵志小故事分享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歡迎閱讀!.

  榮辱只是瞬間,一切皆有轉機

  先講兩個人的故事。

  宋朝有個秀才,叫呂蒙正,家道艱難,窮得連鍋也揭不開。

  有一次,他三天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直餓得頭暈眼花。終於,在一座橋上,他賒得了一隻瓜,早已***的他,踉踉蹌蹌跑到橋欄邊,想把瓜磕開,好趕緊填飽肚子。

  然而,倒黴的是,他一失手,瓜掉在了橋下。就這樣,一隻瓜,他一口也沒吃上,就順著水流漂走了。

  連這麼倒黴的事情都趕得上,滿心悽苦的呂蒙正捶胸頓足,擊欄長嘆一聲:苦啊!

  那一刻,他絕望到了頂點。

  另一個人,是漢文帝朝中的寵臣,叫鄧通。他出則隨輦,寢則與皇上同榻,可謂恩幸無比。然而,有人給鄧通算了一卦,說他有縱理紋***,必當窮餓而死。文帝聽聞後,破口大罵說,富貴由我,誰人能讓鄧通變窮了。於是,他下了一道聖旨,把蜀道的銅山賜給了鄧通,讓他自己鑄錢,從此,鄧通富可敵國。

  當然了,漢文帝也有寵愛鄧通的理由。有一次,漢文帝生了個癰疽,濃血迸流,疼痛難忍。鄧通居然跪下來為他吮吸,文帝覺得非常痛快。文帝說,天下至愛者莫如父子,皇子能為我吮吸癰疽嗎?恰好皇太子入宮問疾,文帝問皇太子,你能為朕吸癰疽嗎。皇太子吞吞吐吐,推辭說不能。文帝接著嘆氣說,至愛莫如父子,鄧通愛我勝過皇子啊。此後,文帝對鄧通愈發寵愛有加。

  由皇帝鋪設錦繡未來,鄧通註定要富貴騰達下去了。

  那麼,後來呢?

  後來,呂蒙正參加科舉考試,竟然狀元及第,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做了宰相的他,不忘舊時苦難事,在當年落瓜的地方,建造了落瓜亭,以志窮時失意之事。

  而文帝死了之後,皇太子即位,是為景帝。他痛恨鄧通吮疽獻媚,壞亂綱紀,於是,抄沒了鄧通的全家,還把鄧通幽禁於空室之中,絕其飲食,最後,鄧通果然餓死。

  呂蒙正不會想到,潦倒至極的他,會有朝一日,成為當朝宰相;鄧通也不會想到,春風得意的他,會淪為階下囚,而且被活活餓死。

  這兩個想不到,不妨為下面的想不到作個鋪墊。

  我有一個學生,快畢業的時候,精神方面出了問題。他常常來找我,不斷向我訴說一些連我聽起來都有些錯亂的事情,而且,總是哭一陣笑一陣的。他說,他不高考了,要去遠遊。我勸他,再咬咬牙,堅持堅持。他答應我,說試試吧。說實話,連我也不敢相信,他會堅持到高考,更別說遙遠的將來。

  然而,就是這個學生,不僅參加了高考,而且還考上了一所大學。畢業後,招聘到了一家合資企業,現在還是個中層管理幹部呢。

  那我到底想說什麼呢?

  貧富只是一轉眼,榮辱只是一瞬間,這一刻可能走投無路,下一刻就會柳暗花明,沒有永遠的勝境,也沒有永遠的絕境,一切皆有轉機,一切都在改變。

  沒有磨礪過的鋒芒是無知,撐得起你驕傲的只有實力

  先講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我曾經帶過兩個實習生。同一時間進到公司,一個名校畢業,成績優異,曾任學生會副會長,叫小楊;另外一個普通本科畢業,做事細心沉穩,叫小林。小楊腦袋聰明,風風火火,喜歡出風頭。有一次做一個專案,我讓組員一起分工處理,她跳出來說自己一個人能搞定,讓大家配合她。會議現場她就這麼直接說出來,弄得我都有點尷尬,但架不住她的一腔熱情,我也想看看她的潛力如何,就答應了。可結果工作彙報的時候做的一塌糊塗,出現多處邏輯錯誤,解釋不明,資料不準確。並且那天我們亞太區的老闆到公司視察,恰好看到我們在開會就過來旁聽,當場就指出這些問題。小楊現場臉漲得通紅,我趕緊幫她打圓場。後來我重新給組員分配工作,讓小林去負責資料蒐集整理和分析。後來我發現,別看小林平時悶聲不響,但做事很細心。例如她每一個數據都會去考證來源,並且標註在PPT裡,以便我有疑問時可以隨時查閱;對於我列舉出的問題,她都會從兩到三個不同的角度去回答和說明,雖然有的角度並不準確,但是至少讓我看到她是思考過的。這些都是平時在工作中,我不經意間和組員說明過的要點,小楊沒有記住,可小林記住了。

  後來我慢慢發現,小楊和小林的性格,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職場新人。一種人,敢想,敢說,敢做,確實比起很多70,80後而言,他們天馬行空的創意和不受拘束的想法能夠打破常規,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另一種人,沉靜,懵懂,就像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歡樂頌》裡的關關一樣,做事循規蹈矩。很多時候人們頌揚第一種人,但我認為恰恰是第二種人才是維繫一個公司乃至社會正常運轉的中堅力量。

  一個企業的運轉靠的不是熱情和出位,而是靠規則。這是隱藏在你日常工作中,方方面面對你造成潛移默化影響的東西。往最小了說,專案有專案的規則,部門有部門的規則,往大了說,公司有公司的規則,行業有行業的規則。每一種規則就是一個模具,剛出社會的你就是一杯清水。無論你是普通的自來水還是高逼 格的依雲水,最初大家進入的都是相同的模具,比的是誰能更快更好地適應這個模具然後晉升到下一個模具,而不是如何擊破這個模具。

  當一個職場新人踏上工作崗位,首先想的不應該是“我該怎樣改變世界”,而是“我該如何先了解這個世界”。

  只有適應了規則,才能瞭解規則;

  只有瞭解規則,才能發現規則的不足之處;

  而當你瞭解了規則的不足之處,才會想到如何去打破規則,甚至創造新的規則;

  這個過程,是你不斷磨礪自己的過程。沒有人生下來就全知全能,即使你在學校再聰明,獎狀證書拿到手軟,走上社會之後依然是小白。因為學校裡的規則,和職場上的規則,totallydifferent.

  我們頌揚喬布斯改變了世界,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在創立傳奇之前他也被公司掃地出門,經歷創業低潮期,可正是這一系列經歷讓他重新正視新的市場,逐步反思,最後重整旗鼓,帶來了蘋果“輝煌的十年”。

  喬布斯是不是天才,他的鋒芒夠不夠亮眼?毫無疑問。但他卻說:我是我所知道的一個在一年中失去2.5億美元的人,這對我後面的成長很有幫助。

  中國人說厚積薄發,是先有積累再有爆發。無論你天賦異稟還是平凡普通,都請先磨鍊自己,適應規則。這篇文章是雞湯,最後就說三點。

  1.即使你再聰明再有能耐,先把佈置給你的手頭工作做好。

  倘若給你的工作是寫一份研究報告,那麼問清楚報告的目的,把所有涉及到的資料再三考核確認,資料資訊來源標明清楚,格式排版工整;倘若安排讓你接待客戶,弄清楚客戶的行程安排,個人喜好,生活習慣,連客戶老家是哪裡的你都去弄清楚。這些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你那麼聰明,先把這些小事做好。老闆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小事做好才敢交給你大事。

  2.任何一項工作,在你沒有看清楚它的全貌之前都不要妄下斷論。

  全貌是什麼意思?這份工作在整個專案,整個部門,整個公司的意義是什麼?做的好不好會造成什麼影響?涉及到的相關部門和人員都有誰?完成這項工作需要什麼資源配合?整體時間規劃是怎樣的?就算是小到讓你每天把茶水間收拾整齊這樣一個“工作”,你都不要覺得“屈才”,“低就”。我朋友公司有個老闆,沒事就喜歡在茶水間盯著,看誰拿了東西不會放回原位,看誰開了冰箱不關門,看誰倒水的時候灑地到處都是,最後年終評估工作表現專門列一條叫“辦公室行為禮儀”,不合格的人年終獎統統減半。你覺得這個是小題大做嗎?恰恰不是,就這麼一個簡單的“茶水間行為'背後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和做事的態度,放在工作上有時候就是不得了的事情。職場裡這種'小處見真章'的例子不要太多,你輕視它,指不定以後什麼時候就吃悶虧。

  3.謙虛不是示弱,是為了以後更強。

  不懂的事情虛心去問。就算你看不起這個人只會拍馬屁,那個人學歷沒你高,另外個人英語沒你好,但是別人能在這個位置上就一定有他的道理,你與其瞧不起別人不如去研究一下為什麼別人能混到這個位置,要是你你能不能做到。把你的聰明用在琢磨和分析上,用在適應規則上,用在反思和學習新事物上,不要用在出風頭上,不要用在邀功論賞上。我以前帶過一個實習生,三本學校畢業,論聰明程度在我帶過的人裡面算倒數的,很多事情我要和他說兩三遍他才明白。但是每次開會他都認真記筆記,結束以後會逐條過來和我確認自己的工作任務以及方法,然後徵詢我的意見,而不是像有些人一副“我都懂了”的樣子,想都不想,問都不問就開始去做。雖然他腦子比不上其他人活絡,但是他自己培養出一套做事的方法,我教給他的都是點,他自己把這些點連成一條線。後來我聽說他現在已經能夠在別的公司獨當一面了。

  就到這裡,以上。

  每個想飛的人,都是一條嚮往翅膀和天空的魚

  在一次心理學講座上,主講的心理學家為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隻小魚,它每天都對著天空發呆,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像鳥兒那樣飛到天空去,在白雲和藍天之間翱翔。同伴們對它的願望都覺得不可理喻,認為魚兒本應該生活在水裡,在山澗和水草間嬉戲,在清澈的河水裡,有吃不完的食物和吸不盡的氧氣。在水中悠閒自在地生活,本應是魚兒的本分,而天空,是魚兒不該有的夢想,除了讓自己不開心之外,便再無別的用處。

  小魚兒並不這麼想,它覺得天空之所以美麗就在於它的遙不可及,在水裡,在一眼望得到底的現實裡,沒有夢想的生活跟一塊石頭有什麼區別?於是它開始向自己夢想的天空飛躍,一次次努力掙扎著躍出水面,拼命擺動著尾巴,努力向上掙扎著,體驗一次又一次短暫的飛翔,它的頭,一次一次地撞在水面和山澗邊的岩石上,鮮血和魚鱗四散飛揚……

  心理學家講到這裡,突然停頓下來對在場的朋友說:接下來的故事,我想請大家來幫我講,看看大家能為這隻小魚設計出怎樣的結局?

  坐在前排的一箇中年男人說:

  也許小魚在撞了幾次之後,發現天空真的如夥伴們所說的那樣,除了帶來傷痛之外,便什麼都沒有了。於是,它從此不再飛不再跳,安安心心地待在水中,漸漸適應以往那些看不順心的水中生活,並開始心安理得地享受魚本來應該過的日子……

  一位戴眼鏡的小夥子說:

  小魚摔傷摔痛,但它覺得每一次的痛苦掙扎,都離它的目標更近一些,在一次比一次高的跳躍中,小魚漸漸體會到了飛翔的感覺,儘管是短暫的一瞬,卻讓它看到水裡沒有的山花、樹林和冒著炊煙的小木屋,還有偶爾從夜空中劃過的流星和螢火蟲,這些東西,是在水中生活幾輩子也看不到的……

  一位老者說:

  魚兒跳出水面時,它不知道自己的周圍充滿了危險。一隻在岸邊觀察了許久的魚鷹終於決定動手,在空中將它抓住,在水面上劃過一道漂亮的弧線,然後逆向展翅高飛。在鷹的鐵爪下,小魚看見自己生活的山澗一點點變小,周圍的高山村莊和田野都在腳下,它終於如願地以鳥的視點審視了世界,它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臨死前,它半是悲傷半是欣喜地長嘆了一口氣……

  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女孩說:

  為什麼把結局想得那麼悲慘呢?也許是因為小魚的京英和執著感動了上蒼,上蒼派魚鷹來實現它的夢想,像貓媽媽叼著小貓那樣,鷹小心地拎著魚,讓它在天空盡情地體會飛翔的快樂……

  另一個更稚嫩的聲音說:

  那上蒼為什麼不再慈悲一點,乾脆把小魚直接變成一隻鳥?

  各式各樣的答案還有很多,心理學家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一隻魚,我們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個夢想,它就像魚兒眼中的天空一樣遙不可及。有人因為它太遙遠,而根本不去想;有的人,因為其具備挑戰性,而掙扎著去接近;有人因此受傷甚至付出生命;有人牛刀小試之後發現不過爾爾,而重新回到了以往的生活中。有人被遙不可及的夢想逼迫,每天過著焦灼緊迫的生活;有人則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

  魚和天空,永遠是一對矛盾體。嚮往天空的魚,註定是痛苦而掙扎的魚,只是因為掙扎的方式不同,悲傷和痛苦的程度也不同。很多人終其一生在做的,便是理順兩者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