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幼兒園的勵志小故事

  能巧妙講一些適合幼兒園的故事,不僅可使孩子在良好的心理基礎、融洽和諧的氣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還能讓孩子更高效地思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永不放棄

  約翰·圖爾從十幾歲起就開始寫一部小說,參軍後他仍然不停地寫寫改改,直到退伍前才最終完稿,時間已經是20世紀60年代了。雖然約翰聯絡了很多出版商,卻沒人願意出版這部小說。他們的回信禮貌而冷漠,“寫得很好,但讀者不會喜歡這樣的故事。”“謝謝,很抱歉,我們愛莫能助……”

  在當時,約翰的小說確實比較超前。故事發生在新奧爾良,主人公是一個穿越時空,從中世紀來到現代社會的人。讀了他的小說,朋友們都說故事太虛幻了,難怪沒人願意出版。但約翰的媽媽圖爾太太卻不同意,她堅信兒子的才華,“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書!”她總是這樣說。

  母親幫約翰把小說稿寄給一家又一家出版社。然而8年過去了,書稿仍舊無人問津,約翰決定放棄努力。他母親卻沒有放棄,她繼續替兒子寄著書稿。一個偶然的機會,圖爾太太聽說路易斯安那大學成立了一個校內出版社,或許他們願意出一本關於新奧爾良的書?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圖爾太太把書稿寄給了大學出版社。結果,他們同意出版!

  編輯給約翰的書取名《笨伯聯盟》,第一版只印了不到1000本。出版社的最高期望是“只要不賠錢就好”。然而《笨伯聯盟》一問世,立刻被搶購一空。加印到4000冊的時候,它已經躋身十多個圖書暢銷榜,被好幾家權威媒體評為當年最佳讀物。曾經拒絕過約翰的出版商,現在都主動找到圖爾太太,紛紛出高價競購《笨伯聯盟》簡裝版的出版權。

  緊接著《笨伯聯盟》獲得了1981年普利策最佳小說獎———小說界最權威的獎項之一。約翰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圖爾太太替兒子奔波了這麼多年,現在還要替兒子辦最後一件事:參加普利策頒獎典禮。因為約翰受不了一次次被拒絕的打擊,在1969年,也就是他32歲的時候,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約翰在遺書中說自己是一個沒有才華的失敗者,是個被世界遺棄的人。但約翰忘了還有最後一個人不曾放棄——他的母親。

  故事背景:約翰·肯尼迪·圖爾***1937年12月17日-1969年3月28日***是美國小說家,代表作《笨伯聯盟》。自殺後被掩埋在新奧爾良的綠樹林公墓。1980年,在圖爾母親的努力下,《笨伯聯盟》終於得以出版,並於一年後,獲得普利策最佳小說獎。現在《笨伯聯盟》已經被翻譯成18種語言,發行量超過1500萬本。由於《笨伯聯盟》的巨大成功,出版商於***又印刷出版了圖爾16歲時的作品《霓虹聖經》,也得到讀者好評。

  :習慣與不幸

  不幸的媽媽是誰?是習慣。

  何以見得?

  請看個事實:

  公園裡關著一隻大象,它挺安分,安分得不合邏輯。不是嗎?那麼個龐然大物,乃是被一條極細的鐵鏈子拴著的,那鏈子一頭拴著它的腿,一頭固定在木樁上。按理說,憑它的力氣,完全可以從那裡掙脫。可是沒有,它居然心平氣和,極安逸地在那兒吃著主人餵它的草料!它有的是力氣,為什麼就不勇敢地拼一拼呢?

  我請教了一位內行的老人。老人告訴我,當它還是小象時,就不幸被人捕獲,並被人們用細鏈子拴在了這裡。起初,它也曾憤怒過,掙扎過,但畢竟太小了,沒有成功。後來,由於有人餵它,它也就漸漸地習慣了這一切。待它長大之後,它的力量足以掙脫那鐵鏈,但它卻只記得小時候的失敗,它已不再相信自己現在的力量。於是,也正因為這個"習慣",也就心甘情願地"安分守己"了!

  還有一個著名的實驗。一隻敞開著口的玻璃盒中有幾隻跳蚤,它們都會跳,且跳得高度一樣,決不超出盒壁的高度。怪了,它們怎麼就不跳得再高一點,離開"囚籠"揚長而去呢?原來,這是被人馴的。在此之前,養跳蚤的人曾把它們關在一個有蓋子的玻璃器皿中。它們也反覆努力過,企圖跳出來逃走,可是不行,它們一再碰到蓋子上碰得頭暈眼花。於是,幾經挫折之後,也就徹底絕望了,為了不再碰疼腦袋,再縱身一跳時也就只跳到一定的高度,即我們所看到的那個高度。久而久之,它們"習慣"了,當蓋子拿走明明可以逃走時也不再努力,就這麼甘於"平庸",活活地成了一群最不幸的跳蚤!

  於是恍然大悟。

  天!原來,不論跳蚤式的小不點兒,還是大象式的巨無霸,都可以一再重覆著同一種悲哀:因為習慣而低頭!

  那麼,你呢?

  如果你還沒嘗試新一輪的突圍,就"習慣"地低頭認輸了,恕我直言,你也是一隻不幸的跳蚤!

  :學會嚮往

  有個勘探小組在原始森林裡迷了路,食物和飲水都已用盡,只好用野果野草類充飢。大家疲憊而迷惘地尋找著出路,絕望一步一步逼近大家。

  禍不單行,勘探小組組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一病不起,無法救治。彌留之際,老教授用顫抖的手從地上摸出一塊雞蛋大小的石頭,用盡氣力斷斷續續地說:"這塊'礦石'很有價值……此地……你們一定要……走出……""去"沒說完就閉上了眼睛。眾人百感交集,都明白老教授臨終這句話意味著"此地蘊含著豐富的礦藏",因為老教授一生從不輕易下結論。大家含淚掩埋了老教授,既悲痛萬分,又欣喜無比,因為對任何一位地質勘探隊員來說,沒有比發現豐富的礦藏更令人高興的了。

  歷經艱難,大家終於走出了原始森林。然而,經過化驗,老教授指出的"礦石"不過是一塊極其普通的石頭罷了。大家恍然大悟:老教授哪裡是讓大家無論如何把"礦石"送出去,分明是讓大家嚮往一個目標……堅持就是勝利!正是由於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大家才堅持一個信念:爬也要爬出森林,不僅僅為了活命,也為了實現老教授的遺願!

  在人生旅途上,有平坦的大道,也有未開墾的原始森林,更會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甚至迷路。在這種時候,就特別需要學會嚮往。殊不知,嚮往就是目標,就是勇氣,就是信心和力量!有了嚮往,就會用飽滿的熱情、積極的行動和沖天的幹勁來爭取達到這個既定的目標,登上理想的彼岸。否則,沒有嚮往,就會精神頹廢喪失鬥志,甚至陷入絕望的泥淖。

  曾聽到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不太會游泳的人不慎被湍急的河水沖走,他大聲呼救,多麼想抓住一件漂浮物,可是,向下遊掙扎了幾百米,連一根稻草也沒有。他絕望了,身子沉浮不定。

  危在旦夕之際,他忽然想起不遠處岸邊有一棵枝丫伸向河邊的枯樹。他當初還問過別人,為什麼不將岸邊的枯樹砍掉。想到此,他屏住呼吸,拼命地向岸邊游去。當他使出最後的力氣,抓住枯枝時,枯枝卻"喀嚓"一下斷了。千鈞一髮之際。來營救他的人及時趕到了……

  這就是嚮往的力量,學會嚮往,就能夠使人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