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的風俗習慣作文

每個人對於家鄉,都有著同樣的感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天空微明,便聽得一聲聲鞭炮炸裂聲,似無理取鬧的小孩兒在哭嚎,這時起,春節便拉開了序幕,不比別處熱鬧,顯得分外嚴肅、鄭重。

在萬物昏睡之時,這個村甦醒了,大媽大伯趕緊去集市買鞭炮,香,花捧等祭祖物品。爺爺換上乾淨的衣物,拿著木鼓與鼓棒,二媽穿梭於廚房之中,準備迎接中午的客人,習慣賴床的弟弟妹妹也打扮的漂漂亮亮,嘰嘰喳喳聊著天,三間平房,頓時充滿了人氣兒和柔光,忙碌而充實。

這祭祖在老家是一等一的大事,伴著雞鳴,越過草垛。我們才來到太爺爺的墳前。墳前散落著鞭炮的痕跡,放著幾束花捧,在這片枯草地上顯得格外顯眼。親戚們圍坐一團,看墳前一箱一箱的鞭炮噼裡啪啦的響著。巨大的聲響直穿耳膜,令耳朵嗡嗡發痛。鞭炮聲停,就是正式祭祖的時候。爺爺敲著木鼓,親戚們依次跪地磕頭。包括我在內的孩子通常不喜歡這樣的習俗。我們僅知道跪拜的人姓“徐”被硬拉著拜完後,便逃也似的跑開,在田野上撒歡兒的跑。而最重視的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每一次跪拜眼中都洋溢著認真與崇敬。他們對祖先的保佑深信不疑。

祭祖之後就是見一見住在附近的親人,我最害怕這樣的時刻。親戚總是熱情款待,邊吃邊聊,而我卻也接不上話,又不好乾坐著,渾渾噩噩的不知回答了什麼,在這個時刻最想聽到的就是“不早了,我們要回去吃飯了。”

真到了飯點,那才是有熱鬧的感覺,爺爺家門口有個大院子,一到過年便擺滿幾十張大圓桌,桌桌坐滿了人,這樣隆重的吃飯方式通常是老人賀壽,閨女出嫁時才辦的,我們這個大家族在春節時刻也能整整齊齊地歡聚一堂。

這時候的菜都是用大鍋炒的,比我的臉還要大上好幾圈兒。這菜同福氣一般,大家分“福”吃。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在廚房打下手。二媽要炒菜,我就和奶奶守在爐邊一起烤火取暖,一邊聽老奶奶講過去的故事,現在想想那應該是寒冬中最暖的時刻。這個村,富了之後再回來時,這間小小的廚房便被設施齊全的整合灶代替了,那之後,老奶奶就不進廚房,只坐在門前發呆了。

每一張桌上都有大大小小十幾道菜,平日裡怎麼也吃不完的菜,不下一會兒就被吃了個精光。除了小孩子,大人們都喝上了酒,爺爺也會給自己倒上一杯。男人聊事業,女人聊家常。孩子們則用啤酒杯裝滿飲料,學著大人的樣子喝酒聊天。

下午時,一天中最清閒的時刻,看電視或玩遊戲或是滿堂的瘋跑。沒人會在今天的玩鬧中捱罵。

隨著太陽的落下,村中安靜下來,沒睡的人們仍然嘰喳的聊著天,寒風在夜晚肆虐,人們再次醒來時又是一片寂靜,春節,帶來了團圓,留下了一家人的幸福。

2

有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有誰不說自己的家鄉美呢?要問我的家鄉在哪裡,當然是美麗的寶清,它是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是全中國的優質大糧倉,它在過春節的時候很熱鬧,有許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我愛寶清春節的熱鬧,如果你不信的話,那你就往下看。

除夕真熱鬧,家家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覺。

在家宴上,寶清的特產菜餚必不可少的就是殺豬菜,首先,將醃製好的酸菜清洗乾淨,切成絲,儘量切得越細越好,細得像頭髮絲一樣,口感非常好!接著,再往鍋中加入適量的水;這時再拿出大塊的五花肉洗乾淨,切成片放進鍋中一塊兒燉上,等肉和酸菜燉好之後再放入血腸,這樣的殺豬菜就做好了,每當我們看到這道菜餚,就覺得有過年的味道。

過春節時還得有一個代表作,那就是鐵鍋燉魚。把捕撈上來的魚切成大塊兒,起鍋燒油,放進鍋裡,鍋旁貼上玉米餅子,鐵鍋燉魚就做好了,特別美味,做好之後盛在盤子上放到桌子的中間,寓意就是年年有餘。

白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到外面觀看大秧歌,還有滑雪,打冰嘎,放爬犁,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寶清過春節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晚上,家家戶戶開啟電視,準備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等到12點鐘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小孩兒都準備好吃年夜飯,桌子上的菜餚非常豐富,關鍵是必須得吃餃子,放鞭炮,放煙花,整個天空放射出五彩繽紛的顏色,美極了!

總之,我們寶清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歡迎你們來到我們美麗的寶清過春節吧!

3

仲夏之初,正逢端午佳節,在我的家鄉江城武漢,正在展開一場“江上角逐”所謂“江上角逐”,是武漢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風俗——賽龍舟。

驅車前往江灘,平時清閒的江灘都是人潮湧動,磚地廣場上很難尋出落腳地兒,江畔楊柳下,也都是人聲鼎沸,就連標語牌旁,也站滿了人,江邊的人們,都是賽龍舟的觀眾,他們都翹首以盼,等待著鼓聲響起。

在萬眾期盼下,震耳欲聾的鼓聲響起了。這鼓聲,驚天地,泣鬼神;這鼓聲,震的飛禽走獸俱散,激起了龍舟上荊楚兒女的鬥志;這鼓聲,傳出了幾千年的迴音。

汨羅江畔,一位壯志未酬,滿腔悲憤的詩人屈原為國捐軀,縱身一躍,跳出了壯志豪情,跳出了千古悲歌,跳出了百世流芳,楚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烈士,造出龍舟在汨羅江上打撈他的。

又是一陣驚天鼓聲,龍舟真的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江面上一排排龍舟聲勢浩蕩。全舟是由木雕而成,龍頭張大著嘴巴,大有氣吞山河之勢,龍身鱗片都霸氣外露,龍身也朝天,有一番招搖之意。

龍舟上,是荊楚兒女拼搏的身影。左翼奮力搖桿,右側使勁划槳一起一落,激起的水花伴著流下的汗水映出太陽的影子,順流進了漢江,從此漢江也多了幾分豪情。

到了最後一百米是鼓聲最響,喊聲最高,劃的最奮進的時候,每一支隊伍都想拔得頭魁,每一聲高呼都好像在告訴屈原,“你為之奮鬥了一生的國家,孕育出了勇於拼搏敢為人先的子孫!”

在這廣袤的荊楚大地之上,流淌著拼搏的熱血,不止是賽龍舟。如今我們面對殺人於無形的病毒,我們依舊,用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炎黃精神奮鬥在一線,從未言敗。

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武漢也不例外。

家鄉有句諺語:“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小年的早晨,家人拿著清潔工具,為迎接新年做準備--掃塵。掃塵寓意著掃除陳舊,把晦氣掃出門。

一大清早,我們個個精神飽滿。媽媽像是司令官一樣,一手叉著腰。一手指著我和爸爸開始分配任務,個兒高的爸爸負責打掃房頂和櫥櫃,細心的我則負責擦玻璃,說幹就幹,我先打來一桶清水,把抹布泡一下,然後擰乾,在玻璃上擦來擦去。可是不管怎麼擦,上面都留下了水的印記。我十分不解,便去問媽媽,媽媽拿給我一塊幹抹布:“你要等水分快蒸發時,再拿幹抹布擦一遍,才能不留下印記”我按照媽媽的方法,不一會兒,玻璃就鋥明發亮了。

轉眼間,又到了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除夕吃餃子是由來已久的習俗。

今年,我們家準備包帶有紅,綠,黃,白四種顏色的元寶餃子。其中有三種顏色分別用胡蘿蔔,菠菜,玉米打成汁揉進麵粉做成。

接下來,是包餃子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和麵”。爸爸把麵粉和雞蛋放入盆中,加入少量的溫水,用筷子慢慢的攪拌,直到碗裡成了麵疙瘩,再把它分成四份。爸爸把先準備好的三種顏色的蔬菜汁分別倒進麵糰裡,不停地重複揉搓,揉到麵糰的表面十分光滑時就開始醒面。這時,我們就有了紅,綠,黃,白四種的麵糰。

然後,便是調餡,調餡十分簡單了,媽媽把準備好的芹菜,豬肉,芝麻合在一起攪拌,放入佐料調味。

最後,便是元寶餃子成型了,此時,爸爸變得像是司令官一樣,一邊拿著擀麵杖擀麵皮,一邊指揮我和媽媽包餃子。我拿起爸爸準備好的梯形的皮兒,將餡兒放到皮的上端,向前卷兩圈,可是一卷,餡兒不聽話的跑出來了,我一急,手一抖,餃子皮帶餡兒全掉地上了,我一臉的失落,爸爸放下手中的活,過來給我做了一個示範,皮和餡兒像是爸爸的朋友一樣,服服貼貼的粘在一起,形態像極了一個元寶,爸爸鼓勵我說:“不要灰心,多試幾次,相信你一定行的”。我接下來按照爸爸的步驟,小心翼翼的試著包一個,慢慢的一個不太像元寶的餃子包成了,我高興的拿給爸爸看,爸爸誇獎我真棒,接著一個一個的真正元寶餃子在我手中完成了。通過參加包餃子全過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不怕失敗,堅持一定會成功”。

夜幕降臨,四種餃子排隊跳入鍋中,鍋裡先是“咕嚕咕嚕”直響,“噗”地一下,鍋蓋就被頂了起來,白沫沫直往外冒,我往鍋中倒入涼水,才見那一個個餃子浮出水面,餃子端上桌,媽媽告訴我:元寶餃子寓意著吉祥如意,財源滾滾。我夾起一個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放***中,嚐了嚐,味道還不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之夜,人人都得守歲。你聽,窗外聽起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新的一年到了。

5

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我也不例外。我的家就在水秀山青的寶清,這裡的風俗習慣可是非常有趣的呢!讓我帶你去感受一下吧。

冬天到來之時,東北的農家菜就可以大顯身手了——殺豬菜。提到殺豬菜,必不可少的是酸菜,它是由白菜醃製而成,這又是東北的一大特色。殺豬菜的製作過程也是很複雜的,酸菜切得越細越好,而且還需要血腸,血腸也是東北人的口福。殺豬菜可謂是東北特色的融合啊。經過一番辛苦製作,—大盤美味殺豬菜就大功告成了。在這裡,不管哪家做了殺豬菜,大家都會去幫忙,然後大家坐在一起,笑談之間,酒足飯飽。

深冬時節,遍地白茫茫一片,河面上結了很厚的冰,足足有一米深。這時是最適合滑雪和冰釣的時候了,冰釣就是在冰上釣魚,首先要把冰鑽開,鑽冰需要專業的工具,鑽好以後還要把帳篷支在冰洞處,再把小爐子放在冰洞旁,以防冰洞被凍住,而且需要足夠的耐心才可能有收穫,但冰釣不是為了釣魚,而是等待時跟朋友說說話,增進友情,重在享受。滑雪則是一種刺激又略顯危險的運動,滑雪時摔跤是不可避免的,—不注意就有可能人仰馬翻了。

我家鄉的風俗習慣十分有趣,而且可以增進感情,並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重在參與和享受。你是不是也想到我的家鄉來感受一下這裡的風土人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