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門高二年級韓寒小說讀後感作文
《三重門》是中國當代作家韓寒所著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通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一個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夢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三重門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三重門讀後感***一***
《三重門》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十年了,我才有機會讀它,可見韓寒所說不假。我的確是由於父母很看重學習的緣故,過去很少讀小說,像《三重門》這樣被許多人稱之為遺毒學生的書,自然是讀不到。按理說我讀了這本書後應成為韓寒的粉絲,因為過去我的處境和韓寒所批判的很相似。的確,我過去也反對我的父母不讓我讀小說,如今也這麼認為,唯一的區別是我對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因而,我認為韓寒的《三重門》思想的確深刻,但還是有些偏頗。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確有問題。正如韓寒所說,高考取材制度讓許多學習不行但能力出眾或有其他天賦的同學淹沒在人海之中。打個比方,如果我是菲爾普斯,甭說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會去幾次,我只會把去游泳池的時間貢獻給補課。如此看來,高考制度問題很大,但能否找出別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嗎?我覺得不可能。我從韓寒的後記中感受到,韓寒是想讓大家在自己的特長方面去發展,而不是去全面發展從而全面平庸。可是,社會選擇人才需要標準,需要比較,如何才能讓這些在某一方面有建樹同學去得到社會的認可呢?很難。打個比方,你說你業務能力強,想有一個業務能力大賽讓你脫穎而出,可這很明顯不現實。其一,讓還未走向社會的同學去比拼業務能力,不妥,其二,人和人的業務能力又能差多少,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還不是要像考高考那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因而,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之所以高考有那麼多的弊端,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人口太多,人人都想過好日子,住洋房,開寶馬,怎麼辦?於是,高考這樣的競爭機制就誕生了,高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平臺,只要你去努力,就會成功。唯一不好的是那些像韓寒一樣的金子大部分都不能像韓寒一樣發光。可這賴不到高考身上,這些人不發光的最大原因是沒有找到“文化課學習”和“潛能開發”的平衡點,也就是說,這些人沒有像韓寒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道路”。說到底,儘管高考制度有太多的弊端,但從中國的國情看,這個制度是這個社會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制度。
但是,好歸好,缺點還是不少。正如韓寒在《三重門》中所抱怨的那樣,如今的教育過於僵化。舉個例子,曹禺的《雷雨》,這篇話劇其實怎麼看都行,但老師和教參就是要讓你死板的理解為社會的黑暗什麼的,我就認為雷雨反應的是命運不可阻擋,不可戰勝這一主題,但考試時如果這樣答,肯定就錯了。所以我覺得這樣僵化的教育其實是禁錮了我們的思想,使我們陷入一個固定的模式,這對我們思想的成熟是極為不利的。還有,如今的教育官僚化,市場化,花錢進重點就像過去的男子進妓院一樣稀鬆平常。最後再報怨一句,政府能不能像給官員配好車一樣在教育的投入再多一點?
其實,我覺得《三重門》這本書適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門的權威,那些有免費好車的人,希望他們從中能得到一點毒害。學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門》,看了你們會更叛逆,會被遺毒,當然,如果非要看的話,還是先看看我這篇偽書評,得到免疫保護後,再去看《三重門》。
三重門讀後感***二***
何時代都有任何時代人的煩惱。小學、中學、大學時時刻刻都在三重門中迂迴、周旋。
初次開始閱讀這本書,並非出自我本意,甚至準確點來說有點被逼迫的傾向。
一個完全不符合當今正在流行的校園青春風和古代穿越風;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關係。卻不知有什麼魔力能讓一直不願意看批判風格的我,幾乎痴迷的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直到看完。當時針緩緩的指到十二點時,我輕輕地合上了書,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讓自己放鬆放鬆。但不知怎麼的,腦子裡面亂如團麻。不得不說我對於《三重門》最後的結局感到困惑和不解。
韓寒,別人口中的八十後新銳作家,老師眼中嚴重偏科不求上進的壞孩子,同齡人眼中敢於抨擊反抗應試教育的叛逆少年。從他身上看到了八十後一代的思想還苦惱以及中國教育制度的一些問題。韓寒被譽為八十後的代表人物,他所代表的是什麼?是一種放蕩不羈的個性?是一種超世脫俗的感官?還是一種叛逆出格的精神? 都是,也都不是。韓寒所代表的是我們這個群體的觀念,這個群體的想法,只是他敢於用文筆表達,用他那自詡的才華,讓筆尖流露出一段段真實的情感。在故事中,韓寒把中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點都凸顯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圍的朋友身上。學生們錯誤的把讀書理解為為了以後好掙更多的錢,而並非為了充實他們的內在和培養他們所散發出的氣質。可見這些孩子的家長也並非了灌輸什麼正確的資訊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樣。
雖《三重門》所用之語妙趣橫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帶著種淋漓盡致、瀟灑酣暢的審視。韓寒偏愛中國古代文字,所以文章中也用了不少古文,皆創造出了幽默加古文的領域。可謂不乏充滿睿智的幽默感的神來之筆,象徵性的,寓言式的傳達出了當今時代和社會本質上的真實。但著韓寒的意圖一路笑過來,但闔上書冊,卻發現能值得回味的快樂並不多。小說中四處伏擊的調侃和存在著語法錯誤的比喻不僅沒有加強小說要表達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題顯得七零八落,語焉不詳。真正要引起人心靈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時候,卻又像退潮一樣逐漸暗淡。
三重門讀後感***三***
花開花落,人生起伏,卻總有一種東西留下永恆;品讀世態,體味生活,也總有一種東西記錄世間百態;繁華浮躁,樸素清明,同樣存在一種事物解析生活之理。毋需聲音,也不必宣揚,靜處一室,品讀一本好書,也許我們會體會很多,收穫不少。書味飄香,在讀書的氛圍中,思想昇華,置身作家內心世界。
“80後”作家中我欣賞韓寒,不僅是他的文字,更因他的性格。初看韓寒的文字,覺得筆鋒犀利,一針見血***我先看的是他的《毒》,這是一本他前三本書的文摘集***。
讀《三重門》,我會為Susan與林雨翔的朦朧愛情所感動,甚至流淚。心心相通卻無以表達,朦朧愛情之美就在於朦朧。而對於林雨翔的遭遇,我更覺可惜。熱愛文學卻無以發揮,被其餘學習所羈絆,與現實中的韓寒極為相似。或許它打動人的地方就在這兒,韓寒受同齡讀者愛戴的原因也在此。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永遠是一個值得品讀的話題.
再讀《三重門》時先覺得這本小說很像錢鍾書的《圍城》,無論是文筆,還是整體基調,主人公林雨翔與方鴻漸驚人得神似,其中雨翔對Susan的感情又頗像《天龍八部》中段譽對王語嫣的痴情。這本書裡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主人公林雨翔的個性及為人處事的風格隨著小說的進行也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革。初中時的林雨翔性格溫柔敦厚,較為單純,學生氣甚濃;進入高中後雨翔性格中的鋒芒顯現出來,和錢榮爭得不亦樂乎,小說的風格也因此有所改變。小說和作者一起在成長,這是一種很獨特的感覺。林雨翔的變化或許是青春期使然,不知韓寒的青春期是否與雨翔相似呢?
掩書細想一下,感覺韓寒與錢鍾書的區別在於韓寒筆鋒更加尖銳,書中更多地展露出社會灰色的一面,並且不留情地給予鞭撻和嘲笑。這也許是因為寫作時代的不同,或者因為錢鍾書是一個儒雅的學者***人離書本近了,離塵世自然就遠了***,而且他生性溫和;韓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曾經是***,是臣服於現行教育體制的學子***包括我***中的異類,其中特深刻的思想如同一把利錐,直指社會。
三重門讀後感***四***
韓寒《三重門》的過程中,一直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細細想來才發現是又找到了當時讀錢鍾書《圍城》的感覺。主人公林雨翔性格上的懦弱和自負,他的故作才華,以及全書給我的那種被現實所束縛和摧殘的壓迫感,甚至是貫穿全書的諷刺和幽默,都和《圍城》中很相似。這裡我這麼說,並不是拿兩位作家比較,更不是說其中一位更勝一籌,只是覺得時代造就人才,而每個時代都需要這樣的作家,用筆下的文字來警醒這個始終存在問題的社會。只是《圍城》描寫的是舊中國渾渾噩噩的知識分子,針對的是當時整個文化界;而《三重門》描寫的是新中國混混沌沌的莘莘學子,針對的是現在整個教育界。看《三重門》總是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也是一個高中生,也身處在三重門的怪圈裡面,也只能順應社會去成為一個“全才”。書中的種種故事許多都在身邊發生著,書中的許多人物都能在我自己和身邊的同學身上找到影子。但即便如此,生活還得繼續,日復一日的學習還得繼續,我們大多數人還是隻能屈服在教育家的政策下,苦苦的學習,通過高考這架“獨木橋”來實現未來。這,就是中學生的無奈。書中許多人都在應試教育下苦苦掙扎,尋找那似乎不存在的出路。當然也有例外,像樑梓君,他靠著父母的金錢鋪平了未來,這隻能說是另一個諷刺了。而大多數人——林雨翔、羅天誠、沈雁兒、Susan等等,還是得走進三重門,走進漫漫考學之路。Susan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相信大多數讀者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她的美麗和優秀有無法抵擋的魅力。她的錯誤就在於看錯了林雨翔,看錯了他的“才華”,她為了他放棄上市重點的行為是勇敢的,也是令人惋惜的,看完了整本書後我只想為Susan惋惜和感動,青春的心在現實中只能傷痕累累,青春的情在現實中只能流淚遠去。而我最為厭惡的,是錢榮和主人公林雨翔:他們都是那樣的自負,沒有才華卻裝才子;都是那樣的虛偽,偽裝自己做作的生活。林雨翔的懦弱無能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Susan,讓人只能在書前憤嘆。青春是生命力最美的一段過程,那時的隱隱情愫,那時的歡笑與淚水,都值得一生回味。而當我們把青春“奉獻”給課本,而放棄其他的生活時,我們或許得到了知識,但失去的真的更多、更多——
一部青春成長與成熟的作品,成長的困惑逐漸變淡,美好的願望與社會殘酷的現實的撞擊,最好讀下,不好說…一個字,編。
痛苦,這樣說吧!這本書的確精闢,但是因為的功夫太大,所以也會給讀者一種痛苦的感受。
書中故事許多都在身邊發生過 ,書中的許多人物都能在自己和同學身上找到影子。書中的人都在應試教育下苦苦掙扎,尋找那似乎不存在的出路。
總的來說當我們把青春花在課本,而放棄其他時,我們或許得到了知識,但失去的真的更多。
三重門讀後感***五***
今夜剛讀完韓寒的小說,《三重門》。單純就小說文字味道而論,整體上不難感覺出此小說文字幽默性強,靈動味素不少。的確是一本蠻有趣、有特色的校園小說。但是我個人亦判讀出,打假衛士網路名人方舟子對該小說的嚴重質疑,即所謂代筆之論有相當合理性存在!此小說真正的作者到底是何人呢?或許永遠也無一錘定音的答案。諸位看官你我可嘆,碼文字者,誠實有多遠?永遠有多遠?
常言道:沒了解就沒發言權。 所以,之前網上熱鬧非凡的方韓之戰,本人一直沒表現立場。因為還沒看過韓寒的代表作。 而今讀拜讀完矣。竊以為,韓寒這文字如果不完全是他人代筆的,至少也是與他人合作完成的小說。 當然,網上主流質疑似乎是鑑於其父親專業背景和經歷,嚴重懷疑此作品最可能是其父的代筆。對韓父,此處不多議論。基本上說,對韓公子小說的存疑,可套用網上一評論語大致概括為:“小說所體現出的作者豐富的古今和中外文學名家名著的閱讀量,與幾年前對媒體公開承認自己其實不太讀書,基本不讀經典名著的韓寒先生,與其表現出來的談吐非常不符!”。 由是,大眾質疑是正常的,質疑是應該的。
另外,茲亦閒議一番:《三重門》書中有兩首詞,書中作者已經表達說明平仄亂套,此就不繼續探討關於落韻或平仄出律等詩詞格律知識問題。眼下社會大學生沒幾個懂格律,更何況中學生。所以其自嘲平仄亂套,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屬正常啦。我在這單純從此詞韻味意境說,話說一個高中生,能如此填詞已經展示出乃很有詩心,很有天分的人才了。而且整篇小說時不時都透出作者對宋詞,對唐、宋詩人的文字甚至是不常見的典故有相當的老練和幽默風趣的運用。作者一出手小說就插入如此有意境高度的詞兒,常理應該是作者時有習作詩詞。否則,讀者我似得驚歎遇見天人。
特此,轉一轉,其二首詞:
第一首《少年遊-忘情》:
待到纏綿盡後,願重頭。煙雨迷樓,不問此景何處有,除卻巫山雲。
兩心滄桑曾用情,天涼秋更愁。容顏如冰,春光難守,退思忘紅豆。
文中緊接下面是第二首《蘇幕遮-絕情》:
斷愁緒,空山居,天涯舊痛,盡染入秋意。緣盡分飛誓不續,時近寒冬,問他可尋覓?
緲蒼穹,淡別離,此情已去,願君多回憶。我欲孤身走四季,悲恨相續,漠然無耳語。
各位看官,對上面這兩首詞,我們先不論平仄押韻之道。單從吟讀的韻味和意境。請問如何?相當有詩人天分吧,如果真是高中生的靈感,乃天才之相吧?! 詞中連巫山雲雨之典故,男歡女愛爽歪歪之夜的名典都化用得如此專業自然,情味綿綿無絕期。請問,一個不寫詩詞的中學生,一個自己公開對媒體承認其不太讀書的,經典讀物不太讀的年輕人。一出手的詩文就如此了得?並且在本小說之外再無其他詩詞習作示人。封筆不練啦?多可惜,多不可思議的天縱英才啊?要知道,詩有別材!又所謂,懷才如懷孕。蘊藏培育久了,該生出來的時候誰擋不住的哦,包括自個。
深夜,我手捧此《三重門》,眼前浮這兩首詞的時候,拍案叫絕,驚為天人之作也。如果說舊體詩中,五絕、七絕,對少數人來說,靠天賦靠性靈是有可能寫幾首不錯的。不必有多深厚的國學功底,常識和閱歷告訴我,這有可能的。但律詩特別是七律和詩餘也就是詞,常識告訴愛好者,不論是少年遊或亦是蘇幕遮或其他什麼詞牌之習作,幾百年來的詩詞愛好者,基本是必須大量閱讀為基礎才能寫得有味道像樣的作品的,且不說閱歷幾何。
這本《三重門》字裡行間,可見作者一再透出對中華古詩詞名作和名家的相關背景之熟悉。甚至寥寥幾字就用典微妙恰當。且小說中可見作者熟練引用論說,表明讀過左傳,戰國策以及前四史,明清小說更不在話下,特別可貴的是其對外國知名文學作品人物故事有相當的閱歷和了解。至此,在下竊以為,有些典故和文學名著知識的提及,或許作者本意是順便想表現其知識豐富,涉獵廣泛之才氣格局。然,而今看來:“成也蕭何敗蕭何,在此矣。” 特別可疑的是,書中多處,對Susan此女同學思慕部分,引發議論和心理描述之語言哪像箇中學生的心路。包括上述詞作中,其駕馭文字手法嫻熟,韻味不錯、意境優美的《少年遊-忘情》這豈是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某高中生可以玩出來的手法嗎?不!這完全是個有文化的相當閱歷的成年人,情路上過來人之心語。此處問題點太明顯了!如果說韓寒有天縱詩才,既然書中有能力寫出那兩首很有詩思功底的婉約詞。此小說發表之後,為何他偃旗息鼓了呢?韓寒為何不再練筆習作婉約詞了呢?這世界是有天才之說的。的確世事無絕對,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比如,外國的,莫扎特先生據說5歲開始創作鋼琴曲。可是,他完全沒有因為5歲作曲之後就封筆不玩創作了吧,反而越玩越牛逼,越玩越神奇了。直至天妒英才,早逝了去。我們再回溯本國古代,唐代的王維、杜牧,也是年少成名,出名了,創作能力就萎了嗎?他們就不玩文字了嗎?碼不出新的好作品了嗎?就不再寫出優秀詩篇了嗎?不!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天縱英才。真正的天才,人家是如此展現佳制,讓人們不服不行滴。所以,上述兩首味道還算不錯的詞兒,讓人想不通,韓寒為什麼就此收手,金盆洗手不玩了?什麼意思嘛?很多人不寫詩詞,此處他們不疑問,我來疑問哈。
上述種種已經足以說明懷疑有人代筆的合理性,而且此小說裡流露的知識面和文字功底和韓公子的談吐及各種表現的確讓人感覺矛盾了,亦不是因為眼下世道紛亂,在下就什麼都得多疑問,而是文字面前不得不懷疑。記得幾年前,我在和詩友交流,提到韓先生時候就嘆問:“韓寒他怎麼像個娛樂圈的人而不像碼文字的文化人呢?” 嘿,才幾年過去,韓寒先生果真玩票似的去當導演了。果然娛樂中人矣。電影《後會無期》我也看了,感覺他不是好導演。當然,盛名之下,品牌的召喚,聽說票房不錯。韓先生髮財了。恭喜啊!但願以後他導的新片質量高一些。否則,遲早要票房危機滴。
話說,這時代怎麼啦?可謂:“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耳。” 難怪那個臺灣謝氏政客來大陸返回臺後諷刺道:“大陸已經沒什麼文化啦。中華文化在臺灣。”人家也非完全胡扯啊,人家有資本這麼嘲諷我們大陸人啊。
是故,韓寒先生,好好玩你的賽車、這個你有水平。當然了,年紀大了,沒體力了,不玩賽車後,玩當導演也是算有本事。然閒著也是閒著,寫寫雜文、散文之類應該也可以的,水平提升空間應該還行的。這方面我就不懷疑你的潛力了吧。但是,一腳踏文壇一腳踏娛樂圈或體壇。似乎危險的。為何?因為我想到了德國和日本在二次大戰的戰略失敗:兩線作戰! 此乃兵家大忌。呵呵,
權且當業餘文字遊戲吧。 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