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晉康帝司馬嶽資料簡介

  司馬嶽,字世同,是東晉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時間只有三年。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晉康帝司馬嶽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晉康帝司馬嶽簡介

  司馬嶽出生於公元322年,逝世於公元344年,表字世同,他的父親是晉明帝,同母兄長是晉成帝,母親為庾文君皇后,公元342年在晉成帝駕崩並且子嗣年幼的情況下,受晉成帝遺詔及東晉朝臣和庾太后的支援登基繼承東晉皇位。

  司馬嶽因為與晉成帝一母同胞,所以在東晉王朝的地位很是獨特榮寵。公元325年,晉明帝司馬紹這位有為之君英年早逝,司馬衍繼承大統,稱晉成帝。次年,司馬嶽被晉成帝冊封為吳王。

  公元327年,晉成帝為了削弱藩王的實力,鞏固自己的皇權,將本來屬於皇叔司馬昱的琅琊王位冊封給司馬嶽,司馬昱改封為會稽王。公元334年,司馬嶽再蒙皇恩,被晉升任命為散騎常侍,並且兼任驃騎將軍。公元339年,晉成帝再次進封司馬嶽為司徒,司馬嶽在朝中的地位日益顯赫。

  晉康帝司馬嶽的事蹟

  司馬嶽,字世同,是東晉的第四位皇帝,晉明帝司馬紹的小兒子,晉成帝司馬衍的同母胞弟,生母為明穆皇后庾文君。

  公元322年,司馬嶽出生於建康。公元325年,司馬嶽的父親司馬紹病逝,他的胞兄司馬衍繼任皇位,並於次年,將司馬嶽封為吳王。公元327年,司馬衍將叔父司馬昱由琅琊王改為會稽王,而將司馬嶽改封琅邪王。公元334年,司馬嶽被拜為散騎常侍,並加任驃騎將軍一職。公元339年,司馬嶽又被升任為侍中、司徒。

  公元342年,司馬衍身體不適,每況愈下,而他的兩個兒子都還在襁褓之中,庾冰因擔心司馬衍的兒子即位後,自己與皇帝的親屬關係疏遠,而勸說司馬衍立司馬嶽為繼承人。司馬衍最終同意庾冰的請求,下詔立司馬嶽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衍病逝後,司馬嶽即位,朝中政事均交由庾冰、何充處理。

  公元344年,司馬嶽將自己的長子司馬聃立為皇太子,不久在式乾殿過世,年僅二十三歲,葬於崇平陵,諡號康皇帝。

  司馬嶽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年,並沒有什麼大的政績,不過他在書法的造詣頗深,他的《陸女帖》被收進了宋代的《淳化閣帖》。

  晉康帝司馬嶽的故事

  公元342年,正直壯年的晉成帝突患重病,之後僅過了一個月就惡化到了彌留之境。此時晉成帝的兩位皇子尚且沒有斷奶,而東晉偏安於東南之地,北方強敵環視。一方面為了避免主少國疑,再加上外戚庾冰為了繼續能夠在朝中掌握大權也不想使得自己與皇帝之間的皇親關係變得疏遠,所以一力主張由晉成帝的弟弟司馬嶽繼承皇位而不是關係隔了一代的皇子。

  庾冰動員朝中大臣和庾太后以“外有強敵宜立成年國君以安天下”為理由向臥病在床的晉成帝進諫立琅琊王司馬嶽為皇位繼承人,繼承皇位。晉成帝經過深思熟慮後答應了他們的奏請,並於病榻之上擬寫了詔書,冊立司馬嶽為太子,在其駕崩後繼承皇位,詔書由皇族王爺和朝中大臣一同見證受命。

  6月初8,晉成帝撒手人寰,次日,司馬嶽登基稱帝,史稱晉康帝。司馬嶽登基後實行大赦,並且出於穩定國家朝政的考慮下令駐守地方的將領和行政長官不得傳召不準赴晉都健康奔喪。6月14日,司馬嶽冊封先帝司馬衍的兩位皇子司馬丕、司馬奕為琅邪王和東海王。

  公元344年,司馬嶽患病,他於9月24日,冊封兒子司馬聃為太子,兩天後26日晉康帝司馬嶽駕崩,享年23,死後入葬崇平陵。

  晉康帝司馬嶽在晉成帝病重並且子嗣年幼的情形下,因為與晉成帝一母同胞的特殊身份而被冊立為皇位接班人,在登基稱帝3年後以23年之齡病逝,這不得不讓人感嘆東晉的皇帝真的是個個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