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發明了什麼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姓秦,名緩,字越人,尊稱扁鵲,號盧醫。扁鵲是戰國時著名醫學家,居中國古代五大醫學家之首。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扁鵲作為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是極受當時百姓所愛戴和尊敬的,他們給他“扁鵲”稱號就是配他這神醫的身份。扁鵲的醫術之高明在當時是毋庸置疑的,他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加上自己多年的行醫經驗提出了中醫中的四種診斷方法,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也就是後來中醫所說的望聞問切。

  這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後來就成了中醫必學的基本功,對於扁鵲來說,他這四種方法都為精通,不過其中最為拿手的是望色。中醫在經歷多年的實踐經驗後,發現人體外部的器官和內部的器官實際上是密切相關的,尤其是面部、舌頭同肝臟的聯絡很緊密。倘若五臟六腑的氣血發生了改變,那麼就會在身體表面有了表現。扁鵲就是時常通過病人的五官,判斷其病因究竟出現在哪裡。眼鏡可否有神氣,舌頭的顏色怎樣,舌苔的厚薄怎樣,鼻子的鼻炎有沒有出現,鼻涕的粘稠程度怎樣,都會成為扁鵲的依據。

  扁鵲就曾用望色的方法,發現了齊恆侯的病情,只是扁鵲的醫術過於高明,高明到齊恆侯不相信自己強健的身體內部會有疾病的存在。扁鵲當時就發現齊恆侯的臉色異常,就判斷他的胰臟處有疾病,不治療的話病情會加深。雖然期間扁鵲一直提醒齊恆侯,但是均不被理睬。最後齊恆侯病情嚴重到他已經能切身體會了,只是這是扁鵲已經離開了齊國。

  扁鵲玉龍經

  實際上,《玉龍經》並不是扁鵲所作的,它最早出現在元朝由王國瑞借扁鵲神醫之名,撰寫的《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後簡稱《玉龍經》。後來到了明朝楊繼洲那裡,又被豐富和發展,成為現今所看到的《扁鵲玉龍經》。之所以取名“玉龍”,因為玉是取天地的精華方可成的,是精妙的事物。而龍則是窮極靈變的靈物,“玉龍”就是寓意此篇《玉龍經》中鍼灸的神妙作用。

  《扁鵲玉龍經》自稱是由當年春秋戰國時的神醫扁鵲親自傳授下來的,它涉及了人體的一百二十處穴位,鍼灸的應對是精妙無比的,經過上千年的流傳都沒有誤差,所以是經得起考驗的方法。只要按照《玉龍經》的方法下針,那些腰脊彎曲的人都能被治癒。

  《扁鵲玉龍經》以詩歌的形式,向人們介紹了常見的雜症的應對措施。其中提到了中風要取囟門、神庭穴、百會穴,鼻塞要取上星穴,頭風病要在神庭穴用針刺入五分,至於兒童的慢驚風則可以斜刺印堂穴,難治的偏頭正風要先刺率谷穴,再依病症,多痰刺風池穴,非痰飲型則刺合谷穴。還有口眼渦斜的症狀,應取地倉穴,右側麻痺的刺右,左邊麻痺則刺左側。偶爾的發音嘶啞,說話不清,不能正常言語,就應該淺刺啞門穴,隨後病症就能除去等等。

  《扁鵲玉龍經》雖說是後人借扁鵲之名而作的,有盜用名氣之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確給中醫的發展帶來的一定的貢獻。中醫在《玉龍經》的指引下,也的確省去了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