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寫作素材的根本是多讀

  唐朝大詩人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極為充分地說明了讀和寫的關係,只有書讀多了,胸中的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才能才思敏捷,下筆如有神助。

  這也就是說,如果同學們平時多閱讀並注重積累,天長日久,待到自己寫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一些高考“過來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所要廣泛閱讀。課外多讀好書對作文有很大好處。中學時我一直堅持訂閱《中學生閱讀》和《讀者》。除此之外,我還會背誦一些自己喜愛的文章,這雖然只是一種文學愛好,但也常常在考試中帶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高考的語文考試中,我做得最好的一道題就是作文。考試時,我想到了自己在《讀者》裡看到的一個小故事:父親和兒子在一本書中尋找‘金’字,誰在10分鐘內找得多,誰就獲勝,其中,10分鐘就象徵短暫的人生,‘金’字則象徵我們的追求••••••以前我讀過這則故事,因此我在考試時靈光一閃,就在作文的開頭講了這個故事。”

  那麼,我們在多讀的過程中,該怎麼做,才能做到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呢?

  1.材料的積累。

  材料是寫作之源。寫作材料主要來源於社會生活。在活生生的現實中有很多美的事物,我們要學會時時處處留心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捕捉生活熱點,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識地捕捉有意義的事、有趣的人,並隨手記下。這樣,發現多了,積累也就多了。閱讀和聽取,則是獲取寫作材料的另一途徑。對於生活範圍較小、生活經歷有限的中學生而言,從這一源頭獲取材料最為廣泛。閱讀書籍報刊,聽取軼聞逸事,可以使我們獲得許多無法親身接觸到的材料。

  2.語言的積累。

  語言是作文這所房子的磚瓦,我們要有意識地積累語言,讀書看報,碰到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句以及電視廣播,甚至是別人談話中出現的美妙言語,都要記下來。平時碰到的成語、歇後語、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認為生動美妙的,就積累。這樣,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從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語言詞典。

  3.情感的積累。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寫作者只有將自己的情感體驗,自己的真情、深情、純情、至情***如對師長的敬愛、對同學的友愛、對弱者的同情、對壞人的憎惡,等等***付諸寫作物件,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動心。

  4.精妙寫法的積累。

  “《文選》爛,秀才半”之說,形象道出了古人學習寫作的經驗。大凡優秀作品,本身就告訴我們,文章該怎麼寫,不該怎麼寫。通過熟讀、多讀各大家的作品,達到心領神會的程度,自然就學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閱讀多了,積累多了,用於寫作實踐,必能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