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城牆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城牆是什麼城牆?這問題大概就難倒大家了,讓小編來給大家揭曉答案吧。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城牆是 ->南京城牆

  南京城牆是明太祖朱元璋採納“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傾全國之力,歷時21年建成的都城城垣。歷經600餘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南京城牆現僅存京城城牆約21公里,但仍為國內外最大規模的磚石砌築的都城牆。

  南京明城牆建於1366年到1386年,歷時21年建成,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內向外形成了皇城、宮城、京城、外城等四重環套的格局。

  目前,古城牆修繕及周邊環境改造工程已完成九成,加上以前維修的近3公里城牆,南京已維修城牆7公里,佔現存城牆的1/3,毀損嚴重的主要險段得到了有效保護。據悉,南京市政府今年投入6000萬元維修城牆4.2公里,用於城牆周邊環境改造的資金超過3億元,維修城牆的長度和資金超過以往50年的總和。為不改變文物原狀,南京對原狀儲存較好的城牆採用老城磚補砌,修復牆體;對破損坍塌嚴重的城牆採取內建框架,外貼條石,頂部鋪設城磚的修復方法,使補築的城牆與老城牆的整體風貌和諧一致。 南京城分外廓、京城、皇城、宮城4道城牆,其中京城城牆總長度33.676公里,有城門13道,水關2座,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城牆高約14至21米,底寬14米。

  中國還有下列這些著名的城牆,大家可一覽其輝煌

  一 西安古城牆

  陝西省西安市古城牆,是明朝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牆基礎上擴建的。平面呈長方形,城牆外有護城河。牆面用青磚包砌,厚重堅實,東西南北四面均開設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凌空,氣勢巨集偉。城樓與箭樓之間有甕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這是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現已將城牆闢為環城公園。

  二 南京古城牆

  江蘇省南京市古城牆,始建於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19年***公元1386年***。城牆內側為磚石結構。有13座城門,現存4座。城牆與水道相通處設有水門、水閘或涵洞。城牆上建有垛口13616個,但部分地段有破損。南京城牆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一,尤其是中華門***聚寶門***,為世界之冠。

  三 荊州古城牆

  湖北省荊州市古城牆,據傳為三國時關羽守荊州時所築。原為土城牆,南宋改建為磚牆。現城牆為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城牆整體形狀呈不規則橢圓形,底部為大條石、糯米石灰漿灌縫堆砌而成,城牆、城門、堞垛等,現在都儲存較好,古色古香,呈游龍之勢。荊州護城河,又稱水域,是古城的第一道防禦線。

  四 襄陽古城牆

  湖北省襄樊市襄陽縣的古城牆,原城牆在元末被毀,現城牆為明初重建,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明洪武初年,衛國公鄧愈守襄陽,將東北隅城垣擴充套件至江邊,增闢二門***大北門、長門***,連同原有四門,各建城樓一座。六個城門外各有甕城,東、南、西三門的甕城外另有子城,甕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後改石橋***。城垣用土層層夯築,外用大塊青磚壘砌。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終年水波瀲灩,儼若平湖,全國罕見。

  五 興城古城牆

  遼寧省興城市的古城牆,是明代的寧遠衛城,在清代改為寧遠州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宣德五年***1430***又增築外城,外城高如內城,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城牆為正方形,城牆四面正中各設城門,東曰遠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曰大定。城門上皆築箭樓,為兩層樓閣。城牆四角設臺,突出於城角。在城區東南角上建有魁星樓一座,現存西、南兩座城門樓,城郭之間為護城河。

  六 平遙古城牆

  山西省中部的平遙縣的平遙古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牆身素土夯築,外壁城磚,白灰包砌。環城闢城門六道,城門外均有吊橋,門外築甕城,甕城上有重簷歇山頂城樓,四周各有角樓一座。牆體每隔六十米,築觀敵樓一座,城牆上共有72座觀敵樓。由於甕城共有6座,形成烏龜形狀,故有烏龜城之說。平遙城牆馬面多,造型美觀,防禦設施齊備,為中國曆代築城之僅有,並以築城手法古拙著稱於世。現北、東、南三面城牆及東西隅的魁星樓,經修整而更加完好。

  七 北京古城牆

  北京的城牆現在還有幾處遺存:***1***東南角樓附近城牆:位於原崇文區崇文門以東到東便門一帶有一段儲存最完整,且長度最長的北京內城城牆,外加一處箭樓——內城東南角樓。***2***西南城角附近城牆:位於西城區西二環西便門橋附近,是北京最早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城牆遺址,裡面有一座“八瞪眼”箭樓。***3***德勝門箭樓:位於西城區北二環德勝門橋北。***4***正陽門城樓及箭樓:正陽門俗稱前門,是北京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位於天安門南側。以前的北京城門包括:城樓、箭樓、甕城三個部分,只有正陽門保持著城樓及箭樓。但可惜的是,由於修建二環路,大部分的城牆都被拆除。

  八 閬中古城牆

  四川省閬中市的閬中古城牆,為明代古城牆,位於古城區南城新巷,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建成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閬中古城的主要建築有古城牆、古城門、古牌樓、古文化街區、古樹、古寺廟和其他古遺蹟七個方面。閬中市尚存的宋代古城牆只有50米長,城牆頂部和兩側還間或長著草木。閬中古城在戰國時即為巴國國都,現儲存有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古民居街院、寺院樓閣等,其歷史文化居我國現行五大古城之首。

  九 開封古城牆

  河南省開封市的開封古城牆,是河南省儲存下來規模最大的一處城垣建築。現在的開封城牆是清代的建築,內外用大塊青磚包砌,城牆外側是排列整齊的城垛和炮臺。據文獻記載,開封最早的城池建築在戰國時期***前365年***,大梁城共有12個城門,其中東門名夷門,大約在今日鐵塔附近;西門名高門,在今日城西的東陳莊。明代以前的城牆,除皇城為磚築外,其他城牆全為土築,只有城樓和城門用磚砌。古城城外有護城河圍繞,在城門口的護城河上修有吊橋。開闢五個城門,南為南薰門,北為安遠門,西為大梁門,東北為仁和門,又稱曹門,東南為麗景門,又稱宋門,城門上建有城樓,四個城角各建一座角樓。

  十 大理古城牆

  雲南的大理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現在的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據文獻記載,它“規模壯闊”,方圓12裡,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諜,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佈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五條街,從東到西有八條巷。當然,這些建築今天多數已蕩然元存,有的還依稀可見,現在,儲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