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
帶著好奇和收穫我讀完了《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而紮根在我心中的卻是佐藤學先生的這種鑽研務實的精神,它深深的鼓舞著我向更高的臺階邁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一般認為這是能動的行為,但不應忘記的是,在能動的行為之前,還有傾聽這一被動的行為。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的行為。”
“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能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裡,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後,課堂的言語表現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
這兩段話摘自於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佐藤學教授在這本書中非常強調“傾聽”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要學會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的態度。教師往往想讓孩子多多發言,在聽他們發言時,心不在焉地想著“下一步該怎麼辦”,於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慮是一致的,當回答有一點偏差時只需一點點粉飾,而出現異向的回答時,教師會從容請他再作思考或請其他同學回答。
實際上,仔細地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積極地應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精彩的發言要鼓勵,膽怯的發言要啟發,錯誤的發言要引導,更重要的是要聽到孩子的話外之音,並抓住有價值的發言與他們形成對話,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探討,讓每個孩子都安心發言,無拘無束地交流。要做到與一個一個的學生展開對話,而不是以群體為物件進行談話。要去體味對方話語中潛在的複雜想法。這種“傾聽方式”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其次是孩子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善於傾聽不僅是尊重他人、禮貌、修養的體現,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善於從別人的發言中汲取、善於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思想,這是多麼重要的能力啊!所以,佐藤學教授在書中說:“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裡,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永遠比發言更加重要。”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篇2
好的教育書,不僅應該具有一定的理論背景,能洞悉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應該經過實踐的檢驗,對具體的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靜悄悄的革命》正是這樣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該書的作者佐藤學先生的大名雖然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但當我閱讀了《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後,我被書中深入淺出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師生互動觀等所啟迪,佐藤學先生的平易、深刻、務實的作風讓我油然而生了欽佩之情。書中對許多教育例項的剖析和論述對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頗有啟示。“跨越國界相互學習”,這是作者和譯者的希望,也是我讀這本書的目的。
一、傾聽比發言更重要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佐藤學教授在這本書中非常強調“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一般認為這是能動的行為,但不應忘記的是,在能動的行為之前,還有傾聽這一被動的行為。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的行為。
——摘自《靜悄悄的革命》第 72頁
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能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裡,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後,課堂的言語表現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
——摘自《靜悄悄的革命》第 27 頁
首先教師要學會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教師往往想讓孩子多多發言,在聽他們發言時,心不在焉地想著“下一步該怎麼辦”,於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慮是一致的,當回答有一點偏差時只需一點點粉飾,而出現異向的回答時,教師會從容請他再作思考,請其他小朋友回答。記得我上小學時有一篇課文講述的是解放軍駐守一個小島,好象說到他們每天會給島上的樹澆水等等,集體情節記不清了。只記得老師要我們描述解放軍叔叔的行為說明了什麼,有好幾個同學的發言都與老師預想的相差甚遠,於是老師責怪我們不專心、不動腦筋,還一個勁得讓我們再想“標準答案”。當時教室裡一片寂靜,真的是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最後老師點到了我的名字:“你來說說。”我從牙縫裡小心翼翼地擠出了幾個字:“說明解放軍叔叔愛小島就象愛自己的家一樣。”老師一聽來了勁:“用四個字來說。”“愛島如家。”老師這才滿意得笑了,教室裡傳出同學們如釋重負的嘆息聲,教學才得以進行下去。我無意於譴責我老師的言行,只想說明如果我們一味的要求孩子們按我們預想的結果回答,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實際上,仔細地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積極地應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精彩的發言要鼓勵,膽怯的發言要啟發,錯誤的發言要引導,更重要的是要聽到孩子的話外之音,並抓住有價值的發言與他們形成對話,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探討,讓每個孩子都安心發言,無拘無束地交流。因此,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孩子發言的態度,認真地聽取每個孩子的發言並做出敏感地應對,慎重地選用每個孩子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孩子之間才會開始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裡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係。
其次是孩子要學會傾聽其他小朋友的發言。善於傾聽不僅是尊重他人、禮貌、修養的體現,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善於從別人的發言中汲取、善於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思想,這是多麼重要的能力啊!所以,佐藤學教授在書中說:“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裡,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永遠比發言更加重要。”
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你給大家講故事或者回答問題時,最希望別的小朋友怎麼做呢?他們說:“別的小朋友要聽我講話。”“大家要仔細聽。”於是我告訴他們:“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是對別人的尊重,我們都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別的小朋友在講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仔細聽。”當小朋友回答問題時,我會用眼神、手勢等內肢體語言,提醒其他孩子仔細傾聽,有時會給其他孩子佈置任務“你覺得他哪些地方講得很好呢?”這樣一來,他們聽起來就比較認真了。
過了暑假,我班上的孩子們就要成為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我會採取各種有效的策略鼓勵他們認真傾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自己也要注意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敏感地捕捉教育契機和教育資訊。儘可能地創造“潤澤”的氣氛,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得到大家自覺地尊重。
二、積極參加公開研討
雖說只要把日常上課的情況如實地呈現出來就行了,但是隨著公開研討會日期的臨近,每個教師多少都會有點擔心。授課是不可能完美無缺的,無論是怎樣出色的公開課,也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何況,在某些人看來是精彩的課,換了別的參觀者,評價可能正相反。因為參觀者的教育觀和教學觀是不同的,對授課情況的評價當然也就千差萬別。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上公路開課的教師的膽怯、不安有與日俱增的傾向。
——摘自《靜悄悄的革命》第 87 頁
剛走出校門的時候,對公開教學沒有懼怕的情緒,真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隨著從教時間的增長,隨著年齡的增加,對公開研討似乎越來越害怕,常常緊張得睡不著覺,頭腦中一片空白。在佐藤學教授看來,為什麼教師們都一絲不讓地死按住門把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們教師的文化,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別人指手畫腳。“我不會對別人的事說長道短,同樣的,也不希望別人來干預我的工作。”第二個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的研討往往是集中在評價課的好壞上,加上評課人又帶著各自的標準和立場,這使得教師們陷入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的恐慌之中。
我想正如佐藤學先生所說的,我認為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在工作著,當然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別人百分之百的肯定。在這種思想的左右下,有時在設計活動時,甚至會考慮“如果這樣做,別人會XX說。”但是經過許多次公開教學,我發現自己最大的進步就是考慮問題比較全面,會注意細節方面。
經過佐藤學先生的教誨,我明白了“只要平時以真誠的態度面對每一個學生,認真地培育他們的學習方法,那麼根本不需要害怕。就算當天的授課以失敗而告終了,我們要傳遞的資訊也傳遞出去了。”在聽取別人的公開教學時,我們應該抱著“無論從哪次活動我們都能學習到什麼”的想法,把原先放在教室後面的凳子向前移,移到孩子中間,這樣才不至於只看得到教師的“表現”,被頭腦中的條條框框束縛住自己的眼睛。分享和談論活動中的樂趣和困難,進一步地形成同事間真正的互相交流和合作。從研討會上獲得樂趣和收益,不會再對公開課感到懼怕,甚至會要求開放日常的課堂。
三、邁向“學習共同體”
我覺得這本書裡最讓我感動的一點就是,書中不僅關注了學生的發展,也關注了教師的發展。這麼多年來,學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關注,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但我們多麼希望在這洪亮的聲音中也能聽到關注教師的聲音,千萬別讓教師成為教育的“弱勢群體”。
所以,佐藤學教授在本書中提出未來的學校應該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學校不僅要成為“學生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而且也要成為作為教育專家的教師們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成為家長和市民參與學校教育、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的確,教育絕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她是全社會的事,學校、教師只有和家長、社群、社會聯絡起來,教育的天地才會更廣闊。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日本的學校教育中家長的參與面真廣,不僅有家長授課,更多的是家長協助教師幫助學生學習;家長不僅參與自己孩子的班級的教學協助,還參與其他班級的教學協助。這樣一來,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參與就不僅僅是站在個人的立場,而是真正站在促進學校發展的角度。我們現在也非常強調與家長、社群的聯絡。記得有一次我邀請了家長來給孩子們介紹自己的工作,重點請幾個家長做了準備,他們帶了圖片、照片等資料,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進行講解,雖然那些家長的教育方法遠不及老師,但孩子們卻聽得非常認真。教育本就應該是多樣化的,孩子可以從家長那裡學到老師那兒學不到的東西。我們還利用一些傳統節日邀請家長一起來和孩子們開展親子活動,瞭解民族文化,加深親子間的情感。我園的課題是“科技小製作”,在實踐中,我們利用社群資源,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探索。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資料、準備活動材料,並將幼兒的製作進行展示,請孩子們回家介紹自己如何製作的,其中蘊含著什麼祕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但是我園的家長多是經商的,頗有經濟頭腦,對孩子教育的關注程度還是不夠的,在某些活動中,來園的基本是爺爺奶奶級的人物,爸爸媽媽總以自己“忙”為藉口。在新的學期,我會加強和他們的溝通聯絡,逐步把他們“吸引”到教育教學之中,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為邁向“學習共同體”而努力。
“‘勉強’是不斷地以結束為標誌來劃分、區別學校中學習的程序的,而‘學習’卻是不斷地準備新的開始,如‘沒有終結的故事’一樣。”
我將以佐藤學先生的這句話為精神動力,不斷追求新的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讓我和我的孩子們一起快樂,一起進步,一起收穫。
篇3
最近我讀了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乍聽這一書名,我的腦海裡就浮現出“轟轟烈烈”、“血腥”、“戰爭”等這些詞彙,心想難道是因為慶祝建黨90週年,要求多讀一些有關革命歷史的書。拿到此書,認真讀來,實感慚愧。《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在考察了日本各地不少不同型別的學校後寫下的,主要介紹了日本的學校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引發一場教室裡的教和學的“靜悄悄的革命”。這種“革命”“即是通過和事物對話、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創造一種活動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是創造以相互傾聽為基礎的教室裡的交流;是那些力圖實現創造性的、合作性的教師間的相互學習;也是讓家長參與學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體化的聯絡載體”。此書論述了許多新的觀點,更多的是許多教育例項的剖析。在積極推進“課改”的今天閱讀本書,真是受益非淺。
對於文章中提到的貼近我們學生教育的觀點,聯絡我的教育實踐,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關於“主體性”神話。
佐藤學先生說“要看到教室裡的風景,就要看到課堂中主體性的發揮。”教學是由“學生”、“教師”、“教材”、“學習環境”四個要素構成的。在這四個要素中,最近的傾向可以說都集中在“學生”這一要素上。就像在我們學校的活動中,學生的興趣、需要始終是我們教師最關注的。但考察當前的學生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主體問題並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主要表現是:不少教師仍然以教育活動“主宰”者的身份出現,與孩子不是朋友關係、知心人的關係,而多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仍然以“權威”的身份出現,在孩子的學習活動中與孩子不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而多是“我說-你聽”的關係、“我要求-你來做”的關係;在教育、教學目標達成上,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師道尊嚴”,不是根據孩子的需求去確立標準,而是必須按照教師的要求去發展,等等。上述種種,突出地反映為孩子還沒有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更沒有成為發展的主體。
二、關於課堂中的傾聽習慣。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活動中,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動的效果也是不全面的。課堂常規的養成也是極其重要的部分。而傾聽習慣正是體現一個班級常規好壞的重要點。人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聽”,“聽”是孩子直接獲得資訊的最為重要的實踐,並且“聽”與語言是同時產生的,一個人語言的習得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首先從“聽”開始。《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這實際上就是說從小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為孩子的終身學習的語言交流奠定基礎。傾聽就是細心地聽取別人說話。因為有效的傾聽能幫助我們博採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觸類旁通,萌發靈感。
三、改變教育從改變自身開始。
佐藤學先生以他豐富的經驗、執著的追求和獲得的成功提醒了我們,要改變教育,必須從改變自身開始。在落實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須首先由教師吸收、掌握並且轉化為教師自身的理念,然後才有可能在真正意義上轉化為具體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為。高素質的學生要靠高素質的教師來培養。教師要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孩子,以優秀的才能教育孩子,用優秀的教育方法吸引孩子,以真摯的愛感染孩子,以良好的形象影響孩子。因此,教育的關鍵在教師,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
佐藤學先生在書中還提到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行為,它就像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深入人心,改變了一些落後的教育思想、觀念。為我們的現代教育作出了很大貢獻。
帶著好奇和收穫我讀完了這本書,而紮根在我心中的卻是佐藤學先生的這種鑽研務實的精神,它深深的鼓舞著我向更高的臺階邁進。
-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
- 女性腎陰虛吃什麼調理
- 過節時狗狗需要避免的威脅
- 太陽花的花語是什麼
- 類似萬事開頭難的俗語
- 遞接物品的重要禮儀
- 女生唯美網名文藝古風_qq女生網名古風文藝範
- 皮帶的宣傳廣告詞_皮帶的創意宣傳廣告
- 團結就是力量六年級作文
- 四級要怎麼複習
- 用麵包機做蔓越莓麵包的方法
- 糖尿病人夏天宜吃什麼
- 筆記本最近老是出現藍屏怎麼辦
- 最新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 非主流空間傷感說說句子
- 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手抄報樣板
- 大學學生會幹事期末工作總結範本
- 新星的英文怎麼讀
- 企業要怎麼管理
- 常用的英文電話用語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