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遜漂流記讀書筆記精選

  魯濱遜漂流記***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魯賓遜漂流記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魯賓遜漂流記讀書筆記篇一

  魯濱遜漂流記***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下面是一篇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

  讀《魯濱遜漂流記》時,我看到了扉頁上的“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這句話,覺得有點不服氣,心裡嘀咕著:“別小瞧了我們!我倒要看看,你憑什麼這麼說……”但是我讀完後,我曾一直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是魯濱遜……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而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才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他那樣的堅強。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努力求生嗎?不,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隨機應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我更沒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看到食人族用人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現在不得不承認我與魯濱遜相比,自己是軟弱與無能的。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品嚐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處在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和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這句話。這本書向我展示了魯濱遜自信、自立、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勇於創業的精神;告訴我魯濱遜靠自己的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建立、去開拓。我想我應該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地向他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社會,為了父母,更是為了我自己的將來。他的那種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跟魯濱遜比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更應該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崇尚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未來畫上絢麗的一筆!

  魯賓遜漂流記讀書筆記篇二

  一個青年有一個條件優越的家庭,但他依然選擇了航海這一項危險的工作,開始了這條道路的行程。這位勇敢的青少年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存了28年2個月零9天,在這個小島上留下了偉大的事蹟。這位了不起的青少年就是----魯濱遜。

  一場猛烈的海上暴風使魯濱遜的船遭難,他獨自倖存並被衝到一個荒島上。在這裡,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頑強,努力的創造一切生存的機會。28年魯濱遜憑藉著自己的努力,開擴了土地,馴化了野生動物,趕走了食人肉的野人,挑戰了孤獨,平息了反派。。。。。魯濱遜在歷險中劃過了一條漂亮的弧線。為歷史添加了漂亮的一筆。

  在現代生活中,每個小孩都是獨生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懂得珍惜與冒險。就拿正在讀小學的小學生來做例子,不論是一年級的小學生還是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都沒有做到“自理”,不是今天沒帶鉛筆就是忘記了課本,當發現自己忘帶什麼東西時就不不假思索地的第一想到的就是給家裡打電話,要家人送過來,但是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到家長的感受,從單位回到家再趕到學校,再從學校返回單位,不僅很吃力,更有些尷尬,和無奈。但在孩子們的理念裡卻感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自己沒有做好的事,沒做好的事留下來的爛攤爛尾要父母來收,卻完全沒有深刻理解到像很多的事都是自己完全可以獨立做到和做好的 !

  今後,我們要向魯濱遜學習,學習他敢於冒險,學習他的勇敢,獨立,和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的精神!!!

  魯賓遜漂流記讀書筆記篇三

  “大悅讀”叢書推薦的書都是比較風行於世的。在編排上,有“閱讀指南”,各章節中還選擇有精讀章節,設計有批註,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小學階段孩子閱讀能力的不足。

  通過“閱讀指南”,我簡單地瞭解了書作者笛福的一些簡單情況,全書的大致內容及書中主要角色的簡介。這對孩子的閱讀也是很好的輔助,讀了這些內容,再讀正文,心中就有數多了。

  閱讀了第一章,我眼前浮現出的是一張年輕朝氣又桀驁不馴、不達目的是不罷休的臉龐,他就是本書的主人公魯濱遜·克羅伊茨內。為了實現自己出洋探險的目的,不顧父母反對與極力勸說,依然堅持著,不放棄出走闖蕩的念頭。父親的諄諄善誘,旁徵博引,不能打消魯濱遜狂熱的冒險想法:母親的嚴厲斥責,無法動搖魯濱遜出洋的決心。這個固執的年輕人,確實令父母擔憂。

  可誰又沒年輕過,誰又沒固執過呢?沒有經歷過的,總會是個巨大的吸引。想想如今的孩子,不也如此嗎?勸誡教導不能改變他分毫,但是真正長大走入社會,他會發現以前的自己是多麼不懂事理、不可理喻,也會倍感後悔吧!

  都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