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溝自駕遊景點路線攻略

  海螺溝海拔2850米。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寬0.5米-1100米,是中國至今發現的最高大冰瀑布。溝內蘊藏有大流量沸熱溫冷礦泉,大面積原始森林和特高的冰蝕山峰,大量的珍稀動植物資源,金山、銀山交相輝映,蔚為壯觀。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海螺溝自駕遊 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海螺溝自駕遊住宿:

  海螺溝的住宿分為:

  1、磨西古鎮上的酒店:如冰川飯店***唯一四星級酒店***、長征大酒店***準四***、明珠花園酒店、貢嘎賓館、一些小型的私人賓館及農家樂。

  2、景區內一號營地的酒店:海螺溝雪域溫泉假日酒店***溫泉酒店***、貢嘎神湯國際療養中心***四星標準溫泉酒店***

  3、景區內二號營地的酒店:海螺溝冰川溫泉度假村***溫泉酒店***,泡溫泉的最佳酒店

  4、景區內三號營地的酒店:銀山大酒店***是景區內觀賞日照金山的最佳酒店***、銀山大酒店

  海螺溝自駕遊注意事項:

  1、海螺溝區屬高海拔地區,不宜劇烈運動,不宜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發生 高山反應。應備好常用藥品,最好能配備小型氧氣瓶。

  2、冬季遊海螺溝特別注意事項:

  a.自駕車請注意高山結冰,最好帶防滑鏈條。

  b.泡溫泉時,由於池內池外溫差過大,上岸時氣溫太低,極易著涼感冒,而長時間泡在溫泉裡又容易不適,所以一定要注意。

  c.由於海螺溝海撥較高,氧氣含量較少,泡溫泉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長時間泡在溫泉裡,以免氧氣不足造成高山反應及其它迸發症,同時長期泡在溫泉裡,心臟負荷過重,也容易引起不適。

  d.冬季旅行裝備:因為從纜車站到主要景點冰川觀覽臺需要步行不短的一段路,所以一雙防水的登山鞋外加一副冰抓,會讓你在雪地裡極為舒適和輕捷。要準備羽絨服之類的防寒衣物。不要穿高跟鞋。

  e.一般驢友都要登大冰瀑布,所以要租冰爪,並且登山仗是要必備的,還有就是墨鏡,不然眼睛會受不了的!

  3、景區嚴禁煙火。

  4、景區日照強,紫外線強,陽光反射強。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請戴上太陽鏡。塗抹防霜,以保護面板。

  5、景區晝夜溫差大,冰川氣候多變請帶足保暖防寒衣物,並備常用藥品。

  海螺溝交通

  海螺溝交通訊息 從成都至海螺溝可以在新南門汽車站乘坐班車前往,車型為國產亞星空調大客車,價格為116元左右。全程時間大概為5-6個小時左右,每天上午9點30發車。去海螺溝的公路系國道318線和108線兩條公路,原來全線幾乎均是是柏油路面,路況非常好。

  由成都經都江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臥龍自然保護區、小金縣、甘孜藏族治州丹巴縣、瀘定全程750公里,行程兩天可抵達海螺溝風景區。可先參觀四姑娘山,然後再轉道小金縣,沿小金河下行一直到丹巴縣,不僅風景優美,而縣路況相當好***全程柏油路/水泥路***,丹巴縣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風景區,以碉樓、藏寨及墨爾多神山最為著稱,還有丹巴的美人全國出名。之後乘車經過八美、塔公、新都橋***沿途景色美不勝收***前往康定,再往海螺溝。在這段路中除康定-瀘定這段路外,其它路段路面均非常良好,非常好行駛,如果4-5位好友,租一輛越野車或麵包車,走這條路,可以飽覽四姑娘山、海螺溝、丹巴、康定的絕美景色。

  從磨西鎮就可直接進入海螺溝風景區了。景區道路與1999年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以前只能靠騎馬和走路進入海螺溝了,其艱辛程度之大,阻礙了海螺溝旅遊的發展,現在全景區從一營地到二營地及三營地均通了公路,路面碎石鋪成,全是盤山公路,對外地駕駛員來說,還是比較危險的,所以當地實行環保車制度,一來可以保證安全,二來有利於環保。俱當地管理局介紹,之所以用碎石鋪路是為了保證冬天道路的使用,因為在冬天,公路上的積雪很厚,如果在水泥路上經過車輛的碾壓,由於全是盤山公路的原因,即使綁上鍊條,也是非常危險的。景區公路全長30多公里。

  從三營地到觀景臺,以前只有走路或騎馬,現在乘車可直到索道售票處,並修建了高空索道,遊客可乘索道直達大冰瀑布的頂部,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除了當地人或專業探險人士,一般是上不去的。當然也可步行前往,還可看沿途原始森林的景色,並要翻山越嶺,走一走羊腸小道,約需1小時左右,很累人。也可乘坐四川特有的滑桿到觀景臺,往返約需80元左右,這樣即使老年人上山也不成問題了。

  海螺溝美食

  舊時城區多數人一日三餐,農村農忙時三餐,平時兩餐。多數人主食玉米饃饃,蒸蒸麵飯加洋芋、連渣菜,平日肉食甚少。有名口溜子“要得肉吃夠,除非過年殺溜溜”。平壩人主食吃大米和麥面。解放後,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飲食大變樣,主糧由粗變細,以米為大宗。

  彝族舊喜食砣砣肉***煮熟即食***、罐罐酒,數人圍坐,罐中置麥杆吸食,叫“咂杆子酒”,現改為喝碗碗酒,肉食亦烹調,與舊大不一樣。

  便飯 本地山區多為玉米為主食,洋芋次之;平壩輔以大米麥面調劑,豆類雜糧作菜蔬。50年代初期,還有吃山藥、棉枸苕、棕花、油枯餅、漆子面充飢度日。50年代後,絕大部分山鄉以玉米麵為主食,後來以大米為主,肉食以豬肉為主,次為牛、羊、雞、鴨、魚。80年代以來,肉食品類增多,蔬菜種類大增,而且更為講究,一些人家說制泡菜、醃菜。季節小吃:端陽粽子、鹽蛋、大蒜,中秋月餅,十月初一餈巴,春節湯元、醪糟。

  筵席 紅白喜事擺“九大碗”,有錢人家先喝酒吃炒菜,酒後,進飯時上大碗菜,以後發展為十碗,擺成4、3、2、1金字塔形。農村九大碗為豬肉墩子兩碗、丸子、蒸菜為主菜,酥肉、粉條、海帶、木耳等為佐菜。廟會、香客、寺院用素席,以植物油為原料,油炸豆腐、瓜薯為主。

  醃臘肉 境內有醃製臘肉的傳統習慣。每年冬至以後宰年豬,通常割成3~4斤重一塊,穿以棕葉掛繩覆於大鍋內或缸內,層層施粉鹽蓋上,醃至3~5天取出掛於室內或土樓內,表面抹鹽後用核桃殼、柏枝葉點火,置肉於上,以煙燻之,晾於通風之處,風吹乾後收藏。

  糕點 民間過年,農家自熬玉麥飴糖,用天粟米炒泡以糖粘合成餅,叫天粟餅,然後擠壓成條,再切成片。玉米飴糖經過加工成條撒以炒麵存放,叫麻糖。用花生仁、核桃仁、芝麻、炒天粟炒後磨面製成條,再切成中指頭大小顆粒,晒乾後,在鍋內用灶灰或砂拌炒這,將灰砂去盡,放糖粘合再放天粟花花“穿衣”拌勻即成,叫花果子。富戶之家則用清油麥面、糯米、芝麻、蛋、紅白糖等原料製作高階糕點,非一般人家所能享用。

  飲 舊時一般人上街趕場坐茶館,泡蓋碗茶聊天,平時在家講究吃“老蔭茶”***粗茶***,一壺水放入粗茶熬開後即可一天飲用,貧困山鄉自撿山楂葉子儲存備熬水喝。農民有飲生水的習慣。富戶人家用細茶分別泡蓋碗茶,紅白喜事皆大鍋熬茶相待客人。凡有街道地方,均有數家簡易茶館,鋪面寬闊者設多張茶座,整天營業的茶館,用說評書、下棋、圍鼓招徠顧客,有時茶館成了爭執評理場所或經商洽談地方。沿途也有茶桶盛熬茶施捨行人。1958年以後茶館多數停業。到70年代末部分恢復。80年代遍及城鄉。今茶館有電視、棋、牌、小人書、書報等娛樂方式,還兼售各種飲料。近年有開辦“卡拉OK”等新型娛樂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