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正能量的故事大全
正能量的故事是人們都非常喜歡閱讀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正能量的故事,供大家參閱!
關於正能量的故事:驢子和狼
一頭驢子在草場上吃草,突然發現一隻狼在窺視著自己,便立即假裝一瘸一拐地走起路來。
狼走過來,問它為什麼跛足。驢子說,它在經過籬笆的時候,不小心腳上紮了一根尖刺。它建議狼在吃它的以前,先把刺拔出來,免得扎傷了嘴。
狼聽從了它的勸告,抬起驢子的腳,全神貫注地找尋驢踢上的尖刺。驢子突然狠狠地踢了狼一腳,狼的下巴受了傷,連牙都被踢掉了。
狼望著逃跑的驢子傷心地說:“我真是暈了頭,我父親只教過我做屠夫的本領,為什麼我要去當醫生呢?”
做自己所能及的事,才會免於受傷。
關於正能量的故事:一家聞名全球的魚鋪
在美國西雅圖,有一家腥味四溢的魚鋪,不僅顧客盈門,而且連500強的CEO與著名政治要人都趨之若鶩,為什麼?
因為熱情。
這家名叫“派克”的魚鋪,曾和梅林批發市場、朝陽街肉食店所有的魚鋪一樣,雖有名字,但不出名,但自從被老約翰接手之後,這位新店主立意要讓它改觀,不僅要贏利,而且要出名。
老約翰首先改變魚鋪裡不灰不白的視覺效果,將工作圍裙一律改用明豔的大紅色,其次改善營業員賣魚時像魚一樣悶不作聲的呆板狀態,他發明了“呼叫”銷售法,比如員工一邊包裝稱好的魚一邊朗聲叫道:
“這條大鮭魚要和這位漂亮太太回家去啦!”
“這6只螃蟹要裝進這位先生的袋子裡啦!”
……
顧客多的時候,這些喊聲此起彼伏,引誘得過路人也大多要走進來一看,並且不少人由走進來的“一看”變成了走進來的“一買”,而這些因改變了工作時的狀態而改變了工作時的心態的員工,不僅臉上有了笑容與活力,而且許多人已工齡達15年之久。
人力資源專家曾為之做過分析,在一個組織裡,存在著一種“2:6:2”原則,那就是先天富有熱情的人與先天性格冷漠的人分別佔總人數的十分之二,而佔十分之六的大多數人居於中間地帶,他們可能被感染成前一個十分之二,也可能被感染成後一個十分之二,而一個企業的凝聚力與競爭力就在這一向前一向後之間拉開了天壤之別。
不少世界500強企業的CEO專程前往派克魚鋪,以探求這家平均售價每公斤僅幾美元的小小魚貨店是何以在30平方米大的天地裡,10多年間將利潤躍升10多倍的。
他們得出的最後結論是———熱情。
“在行為科學理論裡,職能被分為5類,最容易後天訓練的職能是專業知識與技術,而其中最難訓練的就是熱情。”
關於正能量的故事:成功者善於放棄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視窗掉了一隻,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視窗扔了下去。
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小故事大道理:成功者善於放棄。
關於正能量的故事:鞋是自己的
邵工出差到武漢,回來全公司都驚著了:但見他一身精溼,胸口都是汙漬,手提電腦溼嗒嗒地滴下水來。邵工遭到領導狠狠的表揚,“武漢發大水,邵工逃難還奮不顧身,把公司的手提電腦搶出來,電腦都泡水了……”
不幾日,一次酒桌上,有人閒聊提起武漢大水,邵工也喝高了些,哈哈一笑:那一日,武漢5月大雨,滂沱如鮫龍出海。從辦事處出來,已是雲散雨收,積水卻久久不退。邵工卷高褲腿,一手舉鞋,一手託手提電腦,在渾水裡,走鋼絲般小心翼翼跋涉。突然間,他腳底被什麼一絆,整個人頓失平衡,迅速栽倒……
那時,他離地面只有100公分,而在間不容髮的0.01秒鐘內,他得決定,哪隻手下去撐地支援重量。是鞋,還是電腦?
邵工說:“我一閃念都不帶猶豫的,”以一種董存瑞炸碉堡的大義凜然姿勢,一隻手將鞋高高舉過頭頂,另一隻手將手提電腦撐下去,撐入深濁的汙水裡……
酒桌一寂———一秒鐘,有人問:“您那鞋……”
邵工腳一伸:“就這雙。”
方口黑皮鞋,半舊,鞋面有摺痕,鞋底掌過,沒有特徵也沒有名貴的暗示。朋友端詳半天:“也得……兩三百吧?”
邵工咬一口魚香肉絲搖頭,“哪裡,78塊。”
隔花人遠天涯近,因為隔花之人不是我的;那麼,當13000元的手提電腦輕於78元的皮鞋,你同樣要明白,電腦不是我的,鞋是。
段子的結尾是:7月公司改組,邵工第一個被辭退———老闆,也未必總那麼瞎眼。
關於正能量的故事:誰也不能擁有世界
兒子要一隻瓶子,我沒給。他就大哭,任何人都哄不乖。半個小時後,他的哭聲停了,第一句話還是說:“瓶子。”
我說:“瓶子已經扔掉了。”他又大哭了。母親站在一邊說:“他才兩歲,再哄哄他吧。”
於是,我給他講了許多謊言,譬如瓶子像水一樣蒸發了,被我吃下去了等等。
兒子說:“瓶子,我要。”我所做的一切都白搭。
成熟與非成熟的界限據說是妥協,一個人什麼時候知道有所放棄,他就長大了。
人之初,所有的慾望像野地裡的草一樣沒遮沒擋地生長,因為不知天高地厚,他們希望把天上的月亮也摘下來玩。
一個暴君的慾望遠沒有一個孩子那樣強烈,每個孩子的慾望都會讓任何暴君自慚形穢。
我們為什麼教育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讓孩子不要貪得無厭,但又要保持他們必要的虛榮和慾望。
我帶孩子到街上玩,街上很熱,兒子讓我攔過往的車回家,我告訴他這是別人的車,爸爸不能攔。兒子看到快餐店的門口有他愛吃的小籠包,他伸手要拿,我說:“這是別人的,如果要,只能用錢來買。”
我的外甥七歲那年拿了別人水果攤上的一顆楊梅,他的姐姐回家告訴了我姐。我姐打了他一頓,外甥哭道:“我只是拿了一顆呀,而且半顆已經爛了的呀。”
我姐說:“一顆也不行,除非你自己賺錢去買。”
現在,外甥對我說:“我以後要賺很多錢,我想開一家水果店,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他仍然有慾望,但是這個慾望已經有了前提,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實現。
我們對孩子所做的,有時候,就是想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並不全是我們的,我們只擁有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還要付出足夠大的代價才能擁有。